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国内外法学界对于法的本质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竟至成为法学理论研究领域的一桩公案。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诞生以前,国内外法学者已经对法的本质有过形形色色的解说,但这些解说不是从历史的、唯物的、辩证的角度全面审视法的本质,都没有跳出唯心主义的窠臼。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跳出了这一理论怪圈,抓住了隐藏在法律现象背后的内在规律性,超越了一切唯心主义者和机械唯物主义者对法本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理论高度。但是国内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解读存在很大缺陷,误读了经典著作的本意,需要对经典著作重新解读,构建一种新的更有理论说服力和实践解释力的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  相似文献   

2.
杜敏 《理论建设》2005,(2):41-44
权利冲突现象是近几年颇受关注的法学问题。对其进行深刻的理论研究,对于如何正确配置冲突权利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法哲学的方法探讨了权利冲突的概念、类型和权利冲突形成的原因。以期对中国当代法制建设中权利冲突的立法和司法配置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法哲学对象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学界对法哲学的理解很不一致,一部分人认为法哲学就是法理学或法哲学是关于理论法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法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或法哲学是法学与哲学的交叉学科,究其原因,就在于对法哲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文章从历史角度,对法哲学进行梳理,运用概念分析法对法哲学的内涵进行解剖,以澄明我国当前法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从而逻辑地确立法哲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  相似文献   

4.
《探索》2016,(6)
正随着我国社会法学地位的提高,社会法学研究领域和层次得以拓展。而法社会学在西方已经具有百年历史,20世纪初传入我国,对我国法学思潮影响较大。由于我国法社会学发展缺乏理论底蕴,虽然对此研究的学者和研究成果颇丰,但对法社会学本身追问却很少。从社会学角度积极探究我国社会法学对法社会学产生的影响,探究法社会学在我国传播源流、学术风格与发展趋势,有助于完善我国法社会学科  相似文献   

5.
日前,法学界一些专家学者在京召开了几次座谈会,对我国近年来法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见解。 一、关于法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与会学者指出,当前法学界有淡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淡化意识形态的倾向。如有些人不分社会主义法与资本主义法的本质区别,笼统地提出现代法的精神都是契约自由、权利本位、人文精神等,这实际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学生利益的多元化、多样性,其涉法纠纷日益增多,需要对其涉法行为进行调适,提升其运用法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结合行为法学、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我们提出通过学生自我调控、高校引导、家庭参与、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的五个着力点来对其涉法行为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7.
一、学习《法理学教程》的重要意义 法理学,即法学基础理论的简称,在法学体系中它属于理论法学。法理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它研究法的一般理论,具体地说,法理学研究对一切社会的法都适用的基本理论。因此,法理学是法学最高层次的理论形态,它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占有基础理论的地位。法理学以其他法学分支学科的研究为基础材料,同时它更对其他法学分支学科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学好法理学对于整个法学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法理学是学习法学的入门向导。法理学所研究的是法学的根本问题和基本范畴。这些根本问题和基本范畴概括了法学的一般理论和各个法学分支学科的基本命题。因此,法理学勾勒出了法学体系的大概脉络和宏观框架。学好这门课,有利于我们对整个法学学科的全局把握,也会为学习其他法学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法哲学的基本转型主要是将近代唯理理论作为背景,其自身脱离历史经验的特点普遍受到了学者和研究专家的质疑,从而引发第一次转型。而进入20世纪之后,批判法学的运动逐渐兴起,并将矛盾指向了传统法学,从而引发了第二次转型。通过法学展开分析,了解人民是社会法制现代化的主要基础,同时法律的基本生命也在于解释和应用。本篇文章将阐述近现代法哲学的两次转型,并对于其带来的启示提出一些合理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王慧 《唯实》2003,3(4):38-42
步入我国现代法学理论领域 ,理性建构和定性分析已成为法学理论研究的主流。但是 ,法的理性选择存在限度 ,在本质上它永远无法实现“完备理性” ,在内容上它不能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要 ,在形式上它缺乏对人的心理及外化行为的关注。而行为学的介入 ,可以形成“经验理性” ,以与从法文化的深层结构演绎而出的“建构理性”相对照 ,形成相辅相成的互动局面。但西方行为法学片面强调“经验理性”和定量分析 ,又失之偏颇。由此 ,得出“经验理性”和“建构理性”只有从善如流 ,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创造和发展。对法学研究 ,应当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前30年里,中国法学经历了曲折发展。全盘继受苏联法成为了这一时期中国法学发展的突出特点。虽然一直以来,学界对于这一历史选择的反思多于褒奖,但这并不能掩盖苏联法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新中国作出这一选择也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的。甚至到了半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苏联法对于中国法学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影响已然未见消散。  相似文献   

11.
西方社会结构理论无法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及社会演替进程,因而对社会结构的认识和把握缺乏科学性。马克思对其超越体现在具有科学性上:实现了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既阐明了社会结构的客观性,也强调了社会结构的主观因素;强调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它推动着社会结构依次演替,使其呈现出客观规律性。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及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思想支持。  相似文献   

12.
法治理论的奠基者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曾论及法治之不及问题。国内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治与人治的讨论由于受特殊的历史和心理原因影响,视角主要集中在法治的合理性上,而忽视了法治状态下人治问题的客观存在,进而忽视了法治建设过程中对于执法者自由裁量权的道德约束。  相似文献   

13.
对社会成员的普遍要求,只能成为道德的底线规则和法律规则的要求.法律规则在治国的意义上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治国应当以法治为主,但必须有道德的支持和辅助.能够对法治起支持和辅助作用的主要是底线道德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矿业法治的进程及其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矿业法治进程经历了恢复、建立、创新和完善阶段。反思这一进程,虽然我国矿业法治的制度创新推动了矿业生产的发展,但与其他行业以及矿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矿业法治还存在着法律、理论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我们要重构矿业理论体系,制定独立的矿业管理法,确立矿业基本原则,从而建立和完善现代矿业制度。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是社会中存在的互相依存的一切关系构成的关系机体。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和谐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是一个主体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和历史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高度浓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的两大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实事求是论。然而,要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还必须进一步探讨邓小平辩证法思想的核心,即矛盾兼容法则。邓小平的矛盾兼容法则主要包括社会主要矛盾论、矛盾主次方面论、矛盾性质论和关于矛盾兼容法则前提的思想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几个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基本规律贯穿于党的生存、建设、发展的始终,与党的事业同生死共存亡."三个代表"基本作用的发挥,靠全体党员干部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行政指导是运用国家权力的过程,难免会对相对人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行政指导的法律救济就显得尤为重要。行政指导法律救济的理论基础基于信赖利益保护原则、权力制约原理、行政程序法的目的。当前,我国对于行政指导的法律监督与救济还比较薄弱,实践中,必须畅通行政指导的司法途径,完善行政指导的行政救济,厘清国家赔偿和国家补偿的界限。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依法执政”,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政党理论的重大发展,标志着党的执政方式的重大转换。实现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办事的统一,在认识和实践上需要解决好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领导党与执政党、党的领导与国家法律、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的准确定位及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0.
意思自治原则在涉外合同法律中的适用与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思自治原则已成为世界各国确定涉外合同准据法的首要原则。随着国际民商事交往的发展,这一原则在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有了新的发展。一方面,对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方式、时间、空间范围等规定得越来越宽松;另一方面,强调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不能排除强制性规则,限制意思自治在特殊合同中的适用,其终极价值在于实现社会的实质正义与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