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使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随母姓和新复姓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1986—2005年出生的人口中,随母姓和新复姓十分罕见,但随时间的推移呈明显上升趋势。分地区来看,随母姓和新复姓的空间差异很大。随母姓更可能出现在农村、母亲受教育程度较低、父亲社会地位低于母亲、母亲没有兄弟而父亲有兄弟的家庭,且随母姓随时间增加的趋势能较好地被生育率的下降所解释。新复姓更可能出现在城市、母亲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但几乎不受父母相对地位的影响,也较少受父母兄弟姐妹结构的影响。研究认为,随母姓和新复姓虽然都背离了"子随父姓"的传统,但受不同的社会力量所驱使。随母姓是生育率下降背景下家庭应对传宗接代需求的一种策略性选择,新复姓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现代化转型带来的观念变迁。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区分父职与父教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回答了父教的基本内涵、父教应该履行什么样的责任,以及如何处理好父教与母教之间的分工等问题。从教育影响角度看,父教是父亲基于男性家长性别和角色地位对子女的影响、引导和培育,父亲对子女的教育是父亲的权利,是家庭治理和家庭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家庭教育分工角度看,父教是父亲作为家庭成员分担家庭教育责任与事务活动的过程,包括抚养、照料、陪伴、引导、管教以及为子女教育成长创造条件等内容。深化父教问题研究的关键是处理好与母亲以及家庭其他成员的分工,父母教育分工应该坚持整体平衡、儿童发展利益最大化、父母优势互补、自愿性与包容性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家庭教育分工应以家庭主义为指导,以优化家庭教育资本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家庭整体利益,不应该以性别主义为主导视角。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代际传递视角出发,运用地位获得模型与家庭系统理论,采用序次logit模型,对未成年人法律意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父母与子女的互动、父母对子女的法律教育都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有显著影响。父母与子女的互动越多,未成年人法律意识越强。父母对未成年人进行的法律教育越多,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越强。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中只有父母的教育程度对未成年子女的法律意识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父亲角色对家庭教育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教育是家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风与社会和谐稳定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对子女的教育更多地被视为是母亲的责任,对于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重视不够。本文通过对两千余户子女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家庭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家庭教育中的性别差异明显,仅有四分之一的家庭由父亲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父亲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失。实证分析通过控制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等变量,进一步发现了父亲是否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和对子女教育的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分析发现,与不是由父亲作为家庭教育主要承担者的家庭相比,父亲是家庭教育主要承担者的家庭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知高出1.56倍,对子女教育的满意度高出28.79%。因此,应通过培育社会性别观念,将家庭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倡导父亲更多地承担家庭教育,营造良好家风和家庭教育实施环境;建立健全相关法规等手段切实有效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广西农村6~19岁孩子的家庭劳动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细致分析,发现广西农村男孩、女孩之间存在家庭劳动分配不公现象,女孩家庭劳动负担高于男孩。女孩的年龄、民族、家庭规模以及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等因素是造成女孩家庭劳动负担繁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陶涛 《妇女研究论丛》2012,(5):17-22,35
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的家庭及生育状况研究调查数据,仅以妇女家庭地位的一个重要表现——重大决策权为切入点,系统地将各个可能的影响因素分为自身素质、娘家撑腰、母以子贵、外界冲击和文化差异五类,并作为自变量逐类加入,进行两分类logistic回归,以此考察和比较各类因素的影响大小和显著性程度。结论表明,一些以往单独研究中与农村妇女家庭地位存在显著相关的因素在加入了各个方面影响因素后变得不再显著,而在本文所考虑到的所有因素中,女性的收入状况和居住状况(是否与婆家同住)对农村女性家庭重大决策参与权的影响最为显著且强烈,夫妻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和各地不同的文化也对农村女性家庭重大决策参与权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的家庭及生育状况研究调查数据,仅以妇女家庭地位的一个重要表现—重大决策权为切入点,系统地将各个可能的影响因素分为自身素质、娘家撑腰、母以子贵、外界冲击和文化差异五类,并作为自变量逐类加入,进行两分类logistic回归,以此考察和比较各类因素的影响大小和显著性程度。结论表明,一些以往单独研究中与农村妇女家庭地位存在显著相关的因素在加入了各个方面影响因素后变得不再显著,而在本文所考虑到的所有因素中,女性的收入状况和居住状况(是否与婆家同住)对农村女性家庭重大决策参与权的影响最为显著且强烈,夫妻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和各地不同的文化也对农村女性家庭重大决策参与权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01年"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的全国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地位获得模型分析,考察了教育地位获得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并重点探讨了家庭背景因素——包括父母教育水平、父亲职业地位、户口身份和家庭经济条件——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家庭背景因素对女性的教育地位获得的影响明显大于对男性的影响,即,女性的受教育机会更易于受到家庭背景的局限,出身于较差的家庭环境——特别是生长于农村或来自农民家庭——的女性的受教育机会明显少于其他人。  相似文献   

9.
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现阶段仍以家庭养老为主,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孝道理念淡化、家庭结构改变、生存压力增大、老年人家庭地位降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严重挑战。为应对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及空巢老人问题,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地区的新型养老模式,本研究根据作者对文献的分析思考,农村地区养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农村地区养老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调查数据,本文对"随迁子女是否会因为迁移而面临更高的失学风险"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农村儿童、城市儿童的失学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儿童流动状况和父母迁移模式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获得,并存在交互效应。一方面迁移本身会降低随迁子女的教育获得机会,随迁子女的失学概率会比非随迁子女显著更高;另一方面父母迁移模式也会影响教育获得,如果随迁子女与父母或者母亲一起外出,那么其在上学的概率与其他儿童没有显著差异;如果是随父亲一起外出,那么其在上学的概率就会显著降低。这意味着迁移本身会降低随迁子女的教育获得机会,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好随迁子女的学籍动态追踪,避免学龄儿童因迁移而失学。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傣族母亲教养方式--对两个傣族村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父母的教养观念是影响孩子行为的重要因素,同时也间接影响到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特别是母亲的教养观念是影响孩子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的主要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对西双版纳两个傣族村寨中傣族母亲教养观念差异与成因的分析与研究,探讨影响教养观念的因素--母亲教养观念是否因个人年龄、教育程度、以及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教育收益率的性别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研究均发现女性的教育收益率显著高于男性。本文利用中国城镇居民入户调查数据,也发现2004年中国城镇女性职工的教育收益率比男性高约2个百分点。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职工的教育水平与其面临的工资性别歧视程度呈反向关系,即低教育水平职工中的工资性别歧视程度更高,结果导致不同教育水平的女性之间的工资差异比男性更大,从而女性的教育收益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留守女童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但农村留守女童作为一个更加需要关注的群体,却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农村留守女童有关的各项基础信息也十分缺乏。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估算了全国农村留守女童的规模、结构、地域分布等基本情况,重点阐述了农村留守女童的受教育状况、照料状况和大龄留守女童的就业状况等热点问题。本文还从性别视角出发,分别比较了留守男童和女童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全国各地要求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不断。虽然有些地方陆续进行了改革。但由于改革正处于试验阶段,户籍制度改革面临难题。其原因在于制度上的障碍、利益集团的博弈、资源上的匮乏、政策上的阻碍等。我国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实现公民身份的真正平等;注意改革的力度和顺序,在人事、教育、医疗等制度上进行相应的改革;剥离现行户籍制度的社会福利和其它社会功能,促进户籍管理的法制化,建立城乡统筹、行政控制和市场推进相结合的体现平等和实现迁徙自由的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15.
《人权》2017,(4)
The Regulation on the Education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which came into effect in 2017, stipulates for the first time disabled children's right to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clarifies the subjects who determine and influence the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that disabled children receive, and determines the procedures for disabled children to receive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However, compared to the subjects that determine disabled children's right to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and procedural provisions as stipulated in the U.S. laws such as 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of 1990, the Regulation on the Education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in China has some problems, including inadequate participation of disabled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and incomplete relief settlement mechanism. China sh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legal provisions relating to disabled children's right to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and safeguard the right of participation and the right to relief of disabled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相似文献   

16.
目前家庭对教育投资的比重在逐步地增加,家长也开始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有利平台,不断去挖掘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资源。然而很多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因没有科学的理论方法做指导,普遍存在着“破坏性教育”的现象。这种“破坏性教育”不仅没有起到教育的目的,反而给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诸多的弊端。有效地利用好家庭教育这内在的宝贵资源,避免“破坏性教育”的发生,是家庭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实证研究,对“破坏性教育”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论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部署。但从各地的实践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新农村建设的实效性不足;二是农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三是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不足;四是民生问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五是缺乏推动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要矫正上述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坚持舆论先导,进一步凝聚新农村建设的共识;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性地位;三是坚持各方参与,努力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合力;四是坚持全面进步,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女童父母照顾权中的居所指定权被滥用、教育权缺失、交往权阙如的情况,提出未来的《婚姻法》修订中应当规定父母照顾权,并细化父母照顾权的内容,继而在《民法典.亲属编》中分别规定父母照顾权和监护制度,使其各司其职,从而为农村留守女童权益保障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江苏苏南地区城乡一体化为例,总结了中国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科学发展的建议,包括:明确农民土地财产权、改革户籍制度和社保制度、发展现代农业以及推广"有保底分红的户权换股权"政策等。  相似文献   

20.
梁润冰 《中国发展》2007,7(1):71-75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制度边界、制度机制、治理结构和制度文化等要素的不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未能发挥其制度效应,实现制度效益最大化。要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体系,应结合中国农村发展实际,进行全面、系统的制度创新,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