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社会政策的研究中,苏联学术界颇多对劳动问题的议论。据统计,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收藏的一九七五——一九七七年期间有关苏联研究“生活方式”的文献中,涉及劳动内容的约达百分之四十。这种情况与苏联学者们研究社会政策及“生活方式”的方法论基础密切相关。他们认为,人们的生产活动是生活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苏联东欧问题》1984年第6期刊登了韩秀晨撰写的《苏联、南斯拉夫匈牙利所有制形式的比较研究》文章。作者从所有制的形式方面对三个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一、“大、公、纯”的苏联模式。苏联模式由三种形式构成,即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这三种  相似文献   

3.
联学苏哲期期期期期︸j月片止.︸3 13一勺二Jl、︸﹃、︸,勺Onn八U曰On只︺世界观与意识形态(苏)阿法纳西耶夫关于社会决定论问题(苏)皮利片科作为哲学家和社会思想家的卢卡奇(苏)贝索诺夫苏联哲学界对“信仰”现象分析的面面观(苏)叶夫斯季弗耶夫苏联社会心理学研究概览潘春葆国外社会科学哲学译丛哲学译丛文摘国外社会科学动态政治、法律从契尔年科到戈尔巴乔夫唐修哲苏共中央总书记—米·谢,戈尔巴乔夫赵连宏柔中有刚的戈尔巴乔夫(美)基利苏共新领导的施政纲领林村论苏联东欧各国的后备干部建设倪家泰苏联共产党国际部陈巨山译当代国外…  相似文献   

4.
由于世界经济状况不好和国内经济不景气,苏联没有完成“九·五”计划和“十·五”计划,经济增长率不断下降。因此,“十一·五”计划的基本路线是把经济从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从重视增加产量转向提高质量和效率。1982年,苏联工业生产同前一年相比增加了2.8%(其中,生产资料生产增加了2.8%,消费资料生产增加了2.9%),大大低于年度计划目标(4.7%)。据苏联官方公布的资料农业生产比1981年增加了4%,也大大低于年度计划目标(10.2%)。据美国农业部估计,  相似文献   

5.
苏联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自1966年正式推行“新经济体制”以来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即六十年代中后期的全面推行“新经济体制”阶段,七十年代初期改革工业管理体制阶段和七十年代末开始执行的“新决议”阶段。1984年1月开始,苏联领导决定先在电机工业部、重型和运输机器制造部,白俄罗斯轻工业部、乌克兰食品工业部,立陶宛地方工业部等五个工  相似文献   

6.
1984年第2期苏《社会学研究》刊登了法学候补博士、莫斯科州执委会内务总局检察处副处长民警大尉弗·谢·奥夫钦斯基撰写的一篇文章《对未成年人反社会行为的防范》内容摘要如下:文章说,虽然苏联在普通学校8年级、职业技术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设置了“苏维  相似文献   

7.
苏共中央自从1984年4月通过《关于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基本方针》以来已三年有余,苏联普通教育改革进展如何,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1987年4月在苏联共青团等二十次代表大会上就教育改革问题批评说:“教育改革在原地踏步,苏联教育部及其所有机关的工作都在原地踏步。”他把教改说成是“空转”。同年5月间,全苏一些地区、市、州、边疆区和加盟共和国分别召开了教育工作者会议,6月初,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也召开了教师代表会议。与会者和代表们对教改“空转”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建议和要求。他们的发言反映出三年来普通教育改革的真实情况,现就上述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我因在列宁格勒筹备中苏合资“上海饭店”的开业工作,直到1991年9月份仍在苏联,对于苏联社会生活和中上层人士有一定的了解。依我的观察与思索,苏联的“突变”实际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社会主义的堤坝早已被打开了多处缺口。第一是苏联共产党自身。戈尔巴乔夫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新思维”这把利刃,来剜共产党自身的肉,砍自己的手脚,可以说是“自毁长  相似文献   

9.
一、苏联意识形态工作改革的概况 1.积极实行公开化原则 1977年的苏联宪法中明文规定:“扩大公开原则”是苏联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 “公开原则”跟戈尔巴乔夫的名字连在一起,主要有三层含义: 第一、提高国家政治生活的“透明度”。戈尔巴乔夫主张党和国家“应当将更多的事公诸于众,我们的人应当知道劳动集体、区、市、州、共和国、全国正在发生的一切。”第二、让人民有充分的机会公开发表意见。戈尔巴乔夫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人民自己的事情”,因此,有必要让群众公开讨论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10.
苏联的政治和经济改革正加速向市场过渡,正加速价格的开放、社会的社会分化的加剧和失业现象等。人民如何对待新的经济现实?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苏联科学院社会政治研究所在三个国家企业(沙德林斯克自动联机动厂、坦波夫“电气仪表”厂和莫斯科“钍”科学生产联合公司)对716名工人和专家进行了询问。被询问的是靠工资生活的普通人,他们的意见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工业领域广大工作人员的利益、要求和情绪。在讨论苏联可能的发展方案时,所有被询问的人划分成四个组。 30.5%的被询问者拥护沿着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向自由企业家活动的社会变动(进展)。他们当中多数是男人、青年、熟练技术工人、  相似文献   

11.
1989年东欧剧变以来中欧与苏(俄)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89年东欧剧变到1991年华约和经互会解散,苏东从牢不可破的友谊到全面断绝关系,同盟关系彻底破裂。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联领导推行“新思维”外交思想,对1989年东欧各国巨变采取不干涉内政、选择自由、支持改革的方针。这种方针被人称为“西纳特拉主义”。西纳特拉是美国著名的歌星,其演唱的歌曲主要宣扬“我行我素”,“听其自然”。按照苏联外交部发言人格拉西莫夫的说法,苏联对于东欧巨变采取的就是这样一种西纳特拉  相似文献   

12.
(1985年7月~8月)苏联哲学苏联学者对科技革命和哲学的关系提出的一些问题苏联理论家谈社会主义的矛盾(南)日瓦诺夫苏联哲学界对“信仰”现象分析的面面观〔苏)叶夫斯季弗耶夫苏联哲学(方法论)讲习班:经验问题与发展前景(苏)吉列诺克等苏联社会心理学研究概览潘春葆理论交流国外社会科学动态文摘国外社会科学国外社会科学动态85,10期期期期期︵8‘口内了‘︺85 85 8585 政治·法律戈尔巴乔夫上任后苏联国内形势和对外政策基本趋势柳光青戈尔巴乔夫人事调整的“三斧头”好衡戈尔巴乔夫上任后的内外政策趋势沙戈苏联又一次重大的人事变动唐修哲…  相似文献   

13.
所谓“社会教育”是区别于学校教育课程,主要对青少年、成人进行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苏联的“社会教育”有三项基本原则: 1.以消灭文盲、无学者为主要对象。 2.“社会教育”不仅要消灭文盲,而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从社会主义过渡  相似文献   

14.
新年伊始,苏联外长谢瓦尔德内泽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访问,这是自十年前葛罗米柯外长访日以来苏联政府高级官员首次赴东京同日本政府举行会谈。日苏两国朝野对苏联外长的这次访问都寄予较大的希望,对此取得的成果给予积极的评价。中曾根首相称谢瓦尔德内泽的日本之行是成功的。日方对日苏联合公报也比较满意。苏联舆论界则认为苏日双方基本上都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亚太地区的国家对日苏关系的改善都抱以肯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1983年25期《经济报》刊文介绍了“苏联国际中心”。“苏联国际中心”是棣属于苏联工商总局的全苏联合企业。它的宗旨是促进苏方与外商的业务联系。工作地点设在莫斯科国际贸易与对外科技联络中心(简称“国际贸易中心”)  相似文献   

16.
苏联的农产品生产落后,流通不畅,供求矛盾尖锐,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十·五”计划期间,谷物总产量虽曾两次突破2亿吨,但单产平均每公顷仅有16公担,合亩产100余公斤。为提高农产品生产,逐步增加供给,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苏联不断地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以鼓励农民的生产热情。其中,实行加价制是运用价格机制刺激农产品生产和交售的一项重要措施。实际上,加价制是一种补贴的特殊形式,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产品生产和交售,在推行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总的来说,1965~1983年苏联的农产品收购价格  相似文献   

17.
《旅伴》杂志1988年第8期报道:从1987年5月《个体劳动活动法》生效以后,苏联已经有35万人正在逐渐开发国家的“小经济”,据社会学家们的意见,苏联个体劳动活动的发展目前已进入第三阶段。其第一阶段被称之为“富有浪漫色彩”的阶段。当私人经营者刚刚从“阴影”中走出来时,许多人都表示支持。社会学家们曾经在十个地区(从列宁格勒到海参崴和阿什哈巴德)作过社会调查,结果有73%的被询问者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苏联经济,其中包括农业一直是粗放式经济。进入七十年代,苏联经济粗放式经营的客观条件开始恶化,表现为开发自然资源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大,劳动力日趋紧张,这就要求经济由粗放转向集约化。1971年苏共24大第一次提出粗放因素“有限”。开始决定实行“提高生产效率的方针”。1976年苏共25大明确提出实行“国民经济集约化的方针”。并将它作为“全部经济战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但整个七十年代苏联经济集约化并没有真正搞起来,只是处于探索如何保证其实现的途径和办法的阶段。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转化,农业集约化的问题也提到国民经济日程上来,并日益成为农业的重要方针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原载日本1982年11月27日出版的《东洋经济》,题为“苏联问题七点即席解答”,兹将其中第二、三、四节选译如下。  相似文献   

20.
苏联是世界上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它在原子能、宇航以及军事科技等领域的某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长期以来苏联不仅重视科技的发展,也重视科技成就应用于生产。早在六十年代苏共就规定“共产主义建设任务链条上的主要环节是最大限度地加快国民经济一切部门中的科学技术进步。党把科学技术进步看作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经……”,明确指出,党在苏维埃社会生活的领导作用和指导作用的最重要的表现之一是“制定技术政策,探索出能最大限度地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组织管理形式。”规定党、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任务是“把科学家、设计师、工程师、技术员、工人和集体农庄庄员的创造性主动精神引导到解决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以及把科学技术的成就迅速地运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