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何做好中国的公益慈善,让公益慈善发挥它最大的功效,服务社会?笔者通过梳理中国公益慈善的发展历程和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取得的成就,结合对中国公益慈善的反思,探讨了中国公益慈善的发展路径。一、中国公益慈善的发展历史(一)慈善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慈善事业和慈善思想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社会慈善和保障已见规模,并初步形成了一种制度和模式。在西周的统治机构之中,设有地官司徒掌管荒政、安抚民众等。周代还设有疫医负责  相似文献   

2.
正你看到过网站、报纸、杂志上刊登的"版权所有"字样吗?你注意过电视、电影等结尾处"版权所有,翻印必究"的提醒吗?你留意过微信、百度地图等手机应用里画着圈的"C"字母吗?其实这些都是版权的标记。版权产业被视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加快发展版权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如何让"版权创造财富",是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9月15日—16日,"2014年国际版权论坛"在成都举行,共同探讨版权保护  相似文献   

3.
时尚,看上去很美。时尚总是这样,否则它能流行开来吗? 当今世界,生活五彩缤纷,时尚的不断发展实在是自然而然的行为,它俨然成为都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了人们墨守成规的审美眼光,打破了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给都市带来缤纷的色彩,也给生活带来多变和情趣。时尚不是一成  相似文献   

4.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 ?如果己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 <黄河大合唱>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提起它,让人想到了抗日战争、想到了诗人光未然(张光年 1913- 2002)、想到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1905- 1945).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60周年、冼星海诞辰 100周年之际,不由得就要回顾当年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来龙去脉,环顾在"黄河身边"发生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相似文献   

5.
知道"大河有水小河满"吗?明白"大河有水小河满"吗?相信"大河有水小河满"吗?这句著名口号,终于有人指谬了,一篇原新华社记者冯东书的文章,让人明白了"倒灌的河水"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10,(13):9-9
让慈善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近日,贵州慈善大会暨贵州省慈善总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指出,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要加大慈善工作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增强公民的慈善意识,让慈善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7.
美国慈善经历了由Charity向Philanthropy的转变,这使得美国"慈善"内涵不仅包括"社会服务",还包括"政策倡导"。以美国"慈善"为衬托,中国"慈善"没有经历类似转变,其内涵一直以"社会服务"为主,"政策倡导"较少。就这一维度,中国语境下的"慈善"内涵与美国是截然不同的。中国的慈善研究应当首先对本土语境下的"慈善"内涵做出澄清。  相似文献   

8.
慈善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公益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郑州荥阳市率先开展创建全民慈善城市活动,让慈善回归民间.其主要做法是:确立创建全民慈善城市指导思想、宗旨原则,建立高效的慈善组织机构和工作队伍,科学设置全民慈善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其主要经验有:党委领导、政府推动,是创建全民慈善城市的政治保证;宣传引导、努力营造氛围,是创建全民慈善城市的重要动力;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是创建全民慈善城市的重要条件;创新募捐方式、广募善款善物,是创建全民慈善城市的根本途径;依法管理、有效监督,为创建全民慈善城市保驾护航.其鲜明特点是:政府推动的主动性,慈善主体的全民性,慈善活动目标的特殊性,慈善工作的"真、新、实"性.  相似文献   

9.
正《慈善法》从慈善信托、慈善服务到促进措施、监督管理等一系列细致入微的法律规范出台,让善念善行不再无法可依,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得到法律的规范和保障。慈善与你我息息相关,如何将人人可为的善事做好?本文中,我们聚焦《慈善法》,了解需要知道的那些事儿。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2014,(4):58-59
书荐作者:李光耀出版:中信出版社《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摘录:中国领导人真的准备取代美国,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第一大国吗?中国第一意味着什么?中国成为第一大国后将如何看待美国在亚洲角色的变化?未来几十年,中国能否保持30多年来的两位数增长?中国会成为西方式民主国家吗?中国真的会成为第一大国吗?应该如何评价习近平?这些问题对亚洲和世界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国学热”引发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全球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涤荡,发展中国家逐渐丧失"精神家园",产生了民族自卑感。在中国,伴随着改革开放使取得的举世瞩目,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特别是加入WTO后,在国际社会民族身份的认同成为国人普遍关注的问题。正是在这样背景下,在中国大地出现"国学复兴",甚至"还魂"的热潮。针对目前我国出现的国学热潮,我们要冷静思索之。首先我们要厘清何为国学?国学为什么会热?国学热的实质是什么?国学能取代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指导思想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搞清楚这些问题对我们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陈国庆是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在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研究造诣颇深,但他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身份——"慈善教授"。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他还兼任西北大学陕西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慈善协会常务理事。身为高等学府的教授,陈国庆在慈善领域的创新"动作"不少,所耗精力心思,是一般人所无法理解的。他极力倡导和践行"大慈善"理念,认为大慈善要有大格局,如此,慈善事业才能有进一步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慈善是人类社会文明和发展进步的历史性标志之一,它表达了社会成员相互之间朴素的仁爱意识与理念,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种大爱的载体和平台。从中国当前慈善伦理的发展及状况入手,从伦理学角度,分析阐述文化是影响慈善伦理发展的深层原因、极左思潮是影响慈善发展的历史原因、初级阶段是影响慈善发展的社会原因和富才行善是影响慈善伦理发展的理念误区的学术观点。正确处理慈善的定位及慈善组织与政府的关系,健全和打造慈善伦理的制度体系,把文化、历史、哲学、理念和所处的发展环境综合考量起来,广泛传播慈善是一项全民的活动和惠及全民的事业,对中国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2000年开始,韩国的文化及文化商品以强劲的态势登陆中国,"韩流"在中国刮起的旋风,已经取代了"日潮"的汹涌,并有逐渐侵略欧美在中国流行文化市场地位的趋势,成为时下年轻人追捧的时尚。当满大街的年轻人换成了这样的装束:五颜六色的头发,肥得能装下两个人的T恤,长得可以清扫马路的裤子;当《我的野蛮女友》、《蓝色生死恋》等几十部影视剧在中国风靡一时,韩国那些俊男靓女成为追星族的最新"偶像";当《菊花香》、《七朵水仙花》等韩国爱情小说一路畅销……你不得不承认,以经济为后盾吹起的那股强劲的风,就真的像冬日寒流,让人很难忽略和抗拒。当冷静下来时,我们不禁要思考,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亚洲小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创造了令世界为之震惊的经济奇迹?  相似文献   

15.
发展慈善产业园区是把"黄河善谷"建设成为民族地区扶贫济困试验区和国家慈善事业创新发展区,使之成为慈善创新发展的政策洼地、全民慈善道德高地和企业家投资兴业行善理想福地的重要载体。宁夏圆德慈善产业园作为打造"黄河善谷"的六大产业园之一,总规划面积9.72平方公里,占地1.46万亩。自2012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坚持基础设施和招商引善"两手抓、两推进",实现了"当年规划建设、当年引进项目、当年投产见效"。  相似文献   

16.
正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作为中国第一部慈善法,该法将于2016年9月1日起实行。这一天,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所长王名期待已久。王名希望《慈善法》颁行后,"相应的立法、体制改革、税收优惠、监管等政策,都能跟上来,形成推动的势头",让公益慈善领域的规范、发展"整体  相似文献   

17.
<正>哲学家王阳明先生曾胜赞:"天下山水之秀,聚于黔中"。贵州,西南一隅,山清水秀、山绿水美,这样一个中国的宝贝,却有一些不怎么光鲜的"标签":贫穷、落后、交通不便。正是因为这些"标签",当我们贵州人到外地去读书、出差、旅游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场景,那就是当你告诉别人"我是贵州人"时,接下来的几秒钟,大都会让你感觉左脑右脑打结,因为一堆奇葩问题会让你应接不暇:贵州,贵州属于云南吗?贵州属于广西吗?贵州属于遵义吧?我遇到  相似文献   

18.
杏杏 《廉政瞭望》2014,(16):62-63
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过硬的综合素质让“红三代”们有了不同的选择,有的依旧追随父辈的事业,有的则投身其他领域,比如时尚业或慈善圈。  相似文献   

19.
<正>古装剧让不少人以为古人出门花钱就是花银子,那么,银子真是古人随身携带的货币吗?历史上,白银正式成为法定货币是在明朝嘉靖八年(1529年)。也就是说,演绎明朝以前故事的古装剧中的人物,动辄掏出白花花的银子,是绝无可能的。中国秦汉时期实行的是单一货币,就是制钱,如刀币、五铢钱等。唐代开始钱帛并用,钱币有"开元通  相似文献   

20.
正《慈善法》开启了依法治“善”时代,是我国慈善事业立法甚至是社会领域立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开门立法、公众参与立法的一次典范之作。该法让善行得到法律的保障和尊重,构建了更规范更严谨的慈善环境。为了便于读者“更快、更好、更安全”地理解《慈善法》,本刊择选了历年热门慈善相关事件就《慈善法》部分条款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