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涛 《理论研究》2011,(5):41-43
我国在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城乡发展不平衡;失业人口持续增长;公共卫生建设滞后;公共教育发展缓慢。解决问题的对策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筑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社会体制;优化社会结构,完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2.
田枫 《新长征》2011,(12):52-5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使我们拥有了加快推进现代化事业的许多有利条件。但社会建设并没有伴随经济的增长而持续发展,特别是一些和民生相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社会建没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应是我们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设立独立部分阐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在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是第一次。它反映了我们党对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其中理论观点与政策主张闪烁着诸多亮点。1·明确了社会建设核心内容与目标。社会建设内容很多,不同时期重点、目标各不相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  相似文献   

4.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在社会建设中强调的一个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事关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我们必须注重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5.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关注民生,关心和改善群众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为改善民生,必须加快社会建设。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社会建设的历程和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书翰 《党的文献》2011,(2):94-101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实际出发,从不同角度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建设经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并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到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在内的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之中;同时,我们党从社会建设着手,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党将以民生为重点来大力加强社会建设,这不仅是我们党执政理念提升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7.
于咏华 《学习论坛》2008,(12):63-67
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系统存在,就其内部构成来看,它是主体和客体的有机统一,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基本要素有机综合的系统整体.这一系统整体同样具有层次性,如果把作为"母系统"存在的社会称为总体社会的话,那么体现社会主体(人)及其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社会"子系统",就可以称为主体社会.在主体社会的视域中,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是人,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一个内容宽泛的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中国的实际来看,保障人的基本权益,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改善和保障民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切入点.因此,在主体社会的语境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重点是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任务是推进社会事业、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管理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加强社会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围绕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两个基本点,提出了社会建设领域要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等一系列新的重大历史任务。内蒙古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十八大精神,按照十八大的要求,加快健全新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新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努力促进社会建设的大发展,保障我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9.
刘小丰 《奋斗》2009,(2):30-31
社会保障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是民生之福,民生之盾。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生活无后顾之忧,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然而,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仍然不健全,无法满足广大农村群众的基本需要。打破社会保障城乡二元分立的樊篱,加快推进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朱有志  贺培育  黄海 《求是》2012,(10):54-56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湖南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加快民生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社会,让改革发展成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社会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为四位一体,体现了党对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快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长征》2011,(5):1-1
省委书记孙政才在我省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十二五"时期既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集中显现的时期,必须妥善应对矛盾凸显期,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逐步走上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3.
完善社会建设 增进民生福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培林 《前线》2010,(3):14-16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增长提供坚实的支撑,是党的十七大以来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60年来,社会建设取得伟大成就,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迁,人口结构类型实现历史性转变,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形成。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进民生福祉,扩大内需,争取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4.
孙洁 《实践》2012,(9):17
这一讲,我们同大家谈谈科学发展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这一话题。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工作要求。我们怎样深刻领会、全面把握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建设的精神实质呢?  相似文献   

15.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要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着力点,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重视改善民生。然而,党对改善民生的认识和决策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历程。应该说,改革开放的前20年是将改善民生从属于经济建设的,民生的改善相对滞后。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党作出了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决策,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布局,推进了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变化,提出了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问题。适应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建议》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部分,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经过了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国社会在告别二十世纪之际,已从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然而,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确定这一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最真切地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极为重要的人本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余少祥 《新视野》2022,(6):62-68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具体工作中还面临很多挑战,包括经济发展成果用于社会建设的部分有限,社会建设成果分配不均衡、不公平,等等。新时代社会建设的理想图景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公平正义,优化社会结构,守住民生底线,实现共同富裕。我国社会建设的主要完善路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多样化、均等化,着力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参与,增强法治观念,促进社会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路径支持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20.
政策重民生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度。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的目标和做出的承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