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舆论监督不仅过去难 ,现在难 ,今后也难 ;不仅中国难 ,外国也难。“难”是舆论监督的工作性质和宣传效应所决定的。舆论监督的工作性质是批评 ,不是表扬 ;舆论监督具有引人注目、令人气愤的宣传效应。因此 ,“难”是舆论监督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正确地、辩证地看待舆论监督的“难”。“难”是舆论监督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必然反映。世界上凡是重要的事情 ,办起来都是难的 ,这是一个规律。舆论监督正因为十分重要 ,所以做起来难是当然的。“难”是舆论监督在社会上、在公众中产生强大的影响力、震撼力必然要带来的结果。正因为舆论监督影…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领导十分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市委领导积极支持新闻舆论监督,多次在会议中指出,市委是新闻舆论监督的后台。如何才能做好舆论监督,我认为在实践中必须解决“三难”问题。一、新闻舆论监督难在动机不端正怎么办? 讲起新闻舆论监督都说重要和必要,但在实践中比较难搞。为什么难,其中与动机不端正有关。动机不端正,既有新闻单位领导也有采编人员。在舆论监督中,新闻单位领导总是担心有的采编人员素质低,掺个人私心,“无冕之王”通过舆论监督会把事情搞乱。而有的采编人员确有动机不够端正,认为当记者就是要出别人的丑,不监督就没有威风,把舆论监督搞偏了搞错了,给舆论监督带来被动,从而使新闻单位领导产生一  相似文献   

3.
要舆论监督,似乎人人都不会有异议.党和政府历来强调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人民群众也为之拍手称快.然而,谁都不能否认舆论监督之难,叫好与犯难,冲动与犹豫,这种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矛盾心态使新闻媒体备受煎熬.  相似文献   

4.
时下,报人每每凑到一起,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都说批评报道、舆论监督是‘好箭’,可真要‘射’出去,难啊。”“你翻翻有的报纸,简直成了张喜报。”批评报道、舆论监督怎样才能不难?俗话说,鉴古可以知今,看看史学写作中的一些往事,人们或许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5.
六年前,某地“一把手”倾全县之财力建造一个水库。为建好这一水库,干部群众节衣缩食。对此,一些干部心理颇有怨气,加上库区群众安置时由于资金一时难到位,又引起了移民的一些不满情绪。当上级组织来考察这位“一把手”时,  相似文献   

6.
舆论监督,是当前一大热门话题。许多新闻界人士联系自身的实践,总结经验,写成文章,或阐明意义,或详说见解,或谈论体会。文章洋洋洒洒,很像那么回事。然而,真能准确洞察其中“奥妙”,实施舆论监督而获得上佳效果者,却不多,或者很少。有的人“夜过坟场吹口哨”,给自己壮壮胆而已;有的人打肿脸装胖子,自我安慰而已。舆论监督是党中央的号召,是老百姓的渴求,是社会流传的呼声。扶持正气,抑恶扬善,为民说话,替党除弊,舆论监督的作用不可为不大。然而,新闻记者中有多少人视之为畏途,多少人避之唯恐不及,可见舆论监督之难。说舆论监督难,是新闻记者的切身体会。也有初出茅庐而不懂世事深浅者,出于义愤见到一点不平事就想曝光,结果碰了大钉子。且举一例以说明:2000年12月15日《中国青年报》登载一名实习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7.
新闻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之一。但在实践中,舆论监督难,市州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更难。近年来,我们针对地市级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现状,在应对舆论监督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8.
微观     
《廉政瞭望》2013,(16):14-15
被八股语系“毁容” @显峰冷言:一朋友(女)到某地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了,县名难认,遂百度之,“视察”新闻一排排。“认真查看”、“亲切交谈”。本来一活泼热情、朝气洋溢的80后,非要这样来描写,反倒让人觉得严肃、疏远、冷冰冰。八股的官方语系糟糕堪比劣质的化妆品,不描倒好.越描越糟!,  相似文献   

9.
这儿所说的上访,就是人所共知的那种上访。这儿所说的“下访”,则是为人所称道的“黑脸”的“下访”─—电视剧《黑脸》中黑脸的原型、现任石家庄市纪委书记姜瑞峰组织下访工作队为民解难中宽的那种“下访”。“黑脸”的“下访”,是与上访紧紧相连的。譬如,“下访”的来由,便因了“上访难”。自然,这个难,非难见信访干部之难,而是难于解决问题之难。对此,“黑脸”曾说得明明白白:“我们把信访案件转到基层,问题没有得到圆满解决,老百姓去而复返,又要上访。既然这样,为什么纪检干部不能下访?下访工作队可以深入基层就地解决问…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与热点引导、典型宣传被称为新闻宣传的“三大件”。新闻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 (尤指新闻从业人员 )在了解相关社会事务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新闻媒介,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表达舆论,影响公众决策的一种社会现象。搞好新闻舆论监督,关键是要把握好“度”。唯物辩证法认为,“度”是客观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界限,也就是说,当量变达到一定的“度”时,就会引起质变。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任何新闻事实都有一个量的渐进性变化,到达一定界限产生质变的过程。这个界限就是舆论监督所要把握的“度”。当新闻事实处在量变…  相似文献   

11.
《党建》1994,(2)
一句“误导语”一则“劝降书”李俭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以“心眼活”比喻某人办事灵活,而以“死心眼”说明办事刻板。其实,心为思之官,乃是古人的误解,人的“心眼”本无“活”与“死”之分。之所以有“心眼活”、“心眼死”的话,纯粹是一种社会的约定俗成。然而,一个...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凡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听得最多和说得最多的字恐怕就是“难”字,比如农村经济发展难、县乡财政增收难、农业增效难、农民收入增长难等等。但从上到下一致认为最大的难题就是农民增收难。那么,为什么农民增收如此之难,究竟难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13.
注重舆论监督社会效果的价值取向,明确新闻监督也是服务,这在我们日常的新闻实践中实在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许多报纸纷纷开出了“投诉台”、“新闻110”、“百姓热线”、“曝光台”等热线电话和接待处,开设了相对应的栏目以实施舆论监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为批评而监督或为监督而监督的现象。社会主义新闻的“两为”方针决定了无论是正面报道还是批评报道都在履行新闻的社会服务功能。舆论监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化解矛盾、改进工作,因此舆论监督无论采取什么形式,说到底它本身就是一种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如何才能处理好这一关系,又使它落实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呢?笔者认为应领会以下几点: 一、要正确处理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的关系,确立监督即引导,而引导就是服务的观点。监督即引导批评也罢,揭露也罢,常规监督  相似文献   

14.
对于从事舆论监督的记者而言,“情绪”有时会影响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客观把握、对舆论导向的正确把关,这是十分有害的。但另一方面,从事舆论监督的记者没有“情绪”,也不是件好事,因为长期接触“负面”问题,有可能将记者本应有的“热情”之心,“磨”得“冷冰冰”,从而对侵犯人民权益、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法行为,漠然处之。  相似文献   

15.
在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中,各级党政干部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改进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的着力点,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的干部一提为群众办实事,就是抓项目、上工程,而不屑于解决身边百姓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出门难等所谓“小事”,甚至出现“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好的现象,结果反而招来怨声。“大事”与“小事”,相比较而存在。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都是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的一部分。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事…  相似文献   

16.
于忠斌  屈万日 《奋斗》2004,(7):27-27
舆论监督乃公众的言论监督,特指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的监督。所谓“激浊扬清,嫉恶扬善”系舆论监督之要旨。舆论监督的目的是通过舆论的力量,破旧立新、兴利除弊,帮助政府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强人们对改革发展的信心,推动社会进步。因此,作为党的喉舌的党报党刊,舆论监督更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0,(12):71-71
某人去A市出差,在街上丢了一元钱,民警说:“我们一定帮您找到。”1个月后,那人再去,他丢钱的大街因修路都被挖了开来。他不禁感叹:“A市的人就是实在。”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02,(6)
现在,许多媒体都拿出黄金时段和重要版面开设舆论监督专栏、专版,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受到了广大受众的喜爱和欢迎。但是,有少数新闻单位和记者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却不能出以公心,有的单位将新闻宣传当“胡萝卜”,舆论监督做“大棒”,在他们媒介做广告,就可以帮助“挖新闻”,不做广告,就实施所谓的“舆论监督”;有的单位与一些企业达成协议,企业每年向该媒体投放一定的广告量或联办促销活动,而媒体遇到群众对这些企业的投诉一概不予发表;有的单位为抢新闻,不问投诉真伪,统统曝光。对于此类问题,各个新闻单位都应引起高度…  相似文献   

19.
束锦 《唯实》2010,(4):77-81
存在公共权力的地方就有对公共权力的监督,舆论监督就是监督公共权力的一种重要方式。继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后,网络成为舆论监督的重要载体,在彰显其自身优势的同时,也放大了舆论监督异化的倾向。正确划分舆论监督的边界,需将其纳入有序政治参与的框架,但又要防止打着“监督舆论”的旗号行扼杀舆论监督之实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一、“三贴近”明确了舆论监督的内容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通过新闻媒体向权力部门和社会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和建议,促进其向好的方面转化的社会活动。但在实践中,并非所有的舆论监督都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有的报道播出后,如石沉大海,没有泛起任何涟漪;有的报道虽引起强烈反响,却并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有的甚至产生负面效应,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这其中,报道选题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要做好舆论监督,必须在内容上有所选择,而选择的原则和依据,就是“三贴近”的要求。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在选择舆论监督内容时,应紧紧围绕当前的社会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