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权力具有普遍的被非公共运用倾向,因此对权力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它构成了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核心。权力制约的目的必须通过适当的方式才能实现,主要有权力主体的道德自律,权力的外在制度制约和实现舆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只有将公共权力置于一个有效制约的体制下才不至于使掌权者因滥用权力而导致民主制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政治权力具有普遍的被非公共运用倾向,因此对权力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它构成了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核心.权力制约的目的必须通过适当的方式才能实现,主要有权力主体的道德自律,权力的外在制度制约和实现舆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只有将公共权力置于一个有效制约的体制下才不至于使掌权者因滥用权力而导致民主制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3.
权力腐败,从经济学角度看,它是权力的商品化、资本化和市场化。权力商品化是掌权者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商品,用来进行权物、权钱、权色、权权交易,从而为自己或少数人谋取私利。权力资本化是指权力在社会生产、流通领域中采取资本的形式,获取私利。权力市场化是指掌权者利用公共权力控制的经济和政治资源,对社会资源进行分配,为自己和少数人谋利。  相似文献   

4.
公共权力腐败行为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权力腐败,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或伦理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蕴含着效用最大化动机,都可以运用经济分析加以研究和说明”。①在经济学看来,如同市场上其它经济行为一样,政府官员也是理性经济人,他们的权力行为选择也受到效用需求偏好和成本一收益权衡的制约。本文试图用经济学的方法,从利益机制的角度对公共权力腐败现象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以利益均衡来遏制当前公共权力腐败蔓延的思路。一、分析的起点:权力委托一代理关系与政府官员经济人特性公共权力本是社会的公共产品,其成本由公众纳税组成的公共…  相似文献   

5.
论防腐体系创立的基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腐败、反腐败和防止腐败   我们所说的腐败是一个政治术语或者概念,只是用于政治方面的行为。广义的腐败行为意味着政治行为一般意义上的败坏,这里并不一定有人直接得到好处或利益,但整个社会的利益受到损害。狭义的腐败,是指个人运用公共权力来实现私人目标,这里涉及到权力、公职、职责、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   以往我国廉政建设的重心主要是置于“反腐败”上面,即对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给予追究和严肃处理。笔者认为,反腐败固然是必要的而且是刻不容缓的,但俗话说“亡羊补牢”,如果“亡羊”后只去找羊,而…  相似文献   

6.
腐败现象与人类政治社会相伴而生、形影相随。可以说,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都难以摆脱腐败的幽灵。它主要表现为:贪污受贿、弄权读职、挥霍浪费、敲诈勒索、拉帮结派、任人唯亲、奢侈腐化、糜烂堕落,其实质是公共权力的蜕化变质,也即权力的腐败,而权力腐败的核心则是滥用权力,以权谋私。腐败的这一共性寓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背景。一般说来,在私有制社会,“公共权力”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剥削阶级利用这种形公而实私的权力来谋取私利,进而导致腐败,是符合其内在逻辑的。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四、关于腐败与权力的关系问题(一)权力是腐败产生的根源,腐败是权力异化的结果。有的同志认为,“权力的普遍存在是腐败产生的一个原因”,“腐败的实质,在于公共权力的异化”,“腐败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它的根本属性,就是某种权力的蜕化和变质”,“腐败是权力的赘生物,其实质是权力变异”。这种权力的异化主要表现在:权力  相似文献   

8.
孙力 《探索》2005,2(3):45-50
权力监督对法治的诉求越来越明显和强烈,实际上这源于现代政治文明质的规定性,是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必然要求。权力监督的实施,首先涉及到权力的理念问题。法治的诞生打开了终结绝对化权力的理念之门,意味着权力的运作要符合法律的要求,法律的规则迫使掌权者按既定的行为方式行事。权力监督有不同的实施方式,但对法治的诉求是它的基础和核心。从社会主义权力监督的“人民当家作主”这一价值取向上,可以更深刻地揭示它对法治的诉求。  相似文献   

9.
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反腐败斗争的内在要求首先 ,腐败是公共权力的滥用 ,而权力主体的本质 ,决定了参与反腐败斗争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权力的人民性要求掌权者掌权为民 ,执政为民。而现实的权力嬗变直接或间接地侵害了人民的利益 ,实质上是对人民权力的剥夺。因此 ,作为权力主体的人民群众 ,在权力和利益受到侵害 ,掌权者信任度下降的情况下 ,有权而且必须对委托出去的权力实施监督检验 ,义不容辞地参与到反腐败斗争中去 ,运用检举、揭发、举报、举证等合法手段 ,同滥用权力的腐败行为作斗争。其次 ,反腐败作为权力的特殊运作形式…  相似文献   

10.
何谓人治?人治就是个人或少数人由于历史原因掌握了社会公共权力,以军事、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伦理等物质的和精神的手段,对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制。人治的总体特征是最高掌权者凌驾于社会及其公共生活准则和法律之上,以他为首的庞大的...  相似文献   

11.
公共权力腐败有其必然性,但腐败泛滥却具有可能性。腐败泛滥在于公共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只要能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就一定能够制止权力腐败的泛滥,使权力的负效应减少到最小,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要想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就必须采用以民主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法律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的四位一体的综合制约机制,想单纯依靠某一种制约机制来消除腐败的泛滥,是绝对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腐败总是同公共权力密切相关。权力的特性决定了权力走向腐败的过程,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权力腐败具有一些共有的规律和新的特点。权力腐败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政治、伦理、经济、法律、文化等多维本质,权力腐败现象得以滋生和蔓延有其显著特征和严重危害性,权力腐败的产生和蔓延则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腐败由于被人们称之为腐蚀国家政治肌体的政治之癌而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腐败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表现,但人们谈到腐败问题时,比较明确的指向是其对公共权力的滥用行为。可以说,腐败就是对公共权力的滥用。一、经济转轨过程中腐败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行政机关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可以说是随着国家行政权力机关的产生相伴而生的古老问题。但是,腐败在不同发展时期、不同国家里表现的程度和形式则有不同。在我国目前情况下,腐败行为的发生和蔓延更多是一种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伴生行为。政治和经济体制的转轨使以往对腐败的监督和制约机…  相似文献   

14.
康德的政治自由观界定了在社会政治领域中个人权利和公共权力的法律限度。康德政治自由观中的正义原则是道德自由观中的自律法则的外化。道德自律法则为康德在社会政治领域中探讨个人自由的正当性和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5.
腐败的微观机制:成本——收益决策树模型。“腐败是政府官员为了谋求个人私利而滥用公共权力,”产生腐败的动机很多,有经济利益的因素,也有政治因素和道德因素等。从腐败动机的角度考虑,我们可以将腐败分为两类:行政腐败和政治腐败。行政腐败主要指的是公务员为了个人或其亲属谋取经济利益而滥用自由裁量权的行为;而政治腐败指的是高层政府官员从政治斗争的角度考虑,为谋取个人及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而进行的个人或集体腐败行为。对公务员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入手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主要解决的是以追求个人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行政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民间腐败是与官场腐败相对而言的。众所周知,官场腐败,一般是指各级党政机关的干部(公务员)运用公共权力谋取个人或集团私利的行为和活动。官场腐败的基本现象或主要表现是以权谋私。而民间腐败,则是指党政机关以外的各阶层人们通过不正当的,即非政策、非法律、非道德等手段谋取私利的行为和活动。这里说的民间腐败有别于官场腐败,也有别于行业的不正之风,还有别于小偷小摸,以及其它落后、丑恶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7.
对于权力腐败涵义的界定,一般是指国家公职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权力腐败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生的原因是不同的。当人类社会步入现代化时期,权力腐败是现代社会各种矛盾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为什么权力腐败在我国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而更为严重呢?是社会基本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还是现代化开创了新的财源和权力渠道为权力腐败提供了特殊条件?我认为,我国权力腐败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历史与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互动作用的结果。(一)权力缺少监督与制约是…  相似文献   

18.
王玮 《求实》2001,(10):26-27
从一定意义上说 ,腐败是一个道德范畴 ,道德监督是遏制腐败滋生的首要防线。惩治腐败要以各级领导干部为主要对象 ,重在培育道德建设中的非权力影响力 ,着眼于道德与法律功能的互补与整合 ,积极探索道德教育的新思路新办法  相似文献   

19.
腐败是附着在权力上的魔咒。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要防止权力的滥用,就必须对权力加以监督和制衡。政党作为政治组织,虽然不是国家权力机构,但是由于它与公共权力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政党被权力腐蚀的威胁。实际上,世界上因滥用权力而失去执政地位的政党不胜枚举。因此,加强对政党尤其是执政党的监督和制约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党都面对的重大课题。为了监督和制约执政党手中的权力,西方国家设计出一整套的机制和办法,如宪法和法律的监督,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之间的相互制衡,反对党的监督,舆论监督以…  相似文献   

20.
一 在我国,有些研究权力腐败的学者往往局限于从权力主体(掌权者)的个人品质和历史环境中找根源或只简单地把腐败归结为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产物.这种论断用来解释腐败这一贯通古今、涵盖世界的社会现象则是欠准确的.比如,当今世界存在着两种主要的社会制度:一种是资本主义,一种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中腐败可以说是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产物,因为它的腐败中有国体性质上的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