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的新要求。厦门在城镇化率快速提升的同时,城镇化质量问题突出:人的城镇化滞后、城镇化推进效率低下、城乡二元结构以及空间布局不均衡等。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提升厦门城镇化质量路径:提升人的城镇化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升农民生活的现代化水平,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优化空间布局,推进紧凑发展产城融合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走内生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乡发展一体化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均衡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理解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认识到城乡产业分工和联动发展是客观规律选择的结果,市场化机制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本质是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互流互通。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土地产权交易市场;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统一全国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统一城乡发展政策,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相似文献   

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推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明显,城乡融合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要看到,城乡融合目前仍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需要从持续深化城乡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促进城乡区域联动发展、激发农村居民致富的内生动力、大力培育职业农民等方面入手,逐步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调整城乡关系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所面临的两个关键问题 ,而农业产业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恰恰又是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关系调整的两个基本点。由于我们过去在理论上对农业产业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与农业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深入研究 ,因而 ,在实践中 ,也就容易造成彼此间的脱节 ,从而削弱了农业产业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对农业现代化所具有的综合促进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 ,将三者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研究 ,从理论上理顺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研究农业产业一体化与城乡一体化的结合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综合促进作用以及如何实现“两化”的结合发展 ,是十分必要和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岳福洪 《实践》2004,(2):7-9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的要求,这是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根本任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和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发展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突出重点,抓好关键环节,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大力提升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带动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和农民致富达小康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上海郊区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城市化的必要条件。西方国家城市化发展过程表明,城市化过程同农业现代化过程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城市化进程越是加快,越要重视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我国建国以来的历史也证明,城市化的基础在农业。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农村城市化发展的过程。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必须走农业现代化道路,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要确立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战略,要用城市化带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一)上海郊区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l、城市化与…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四化”协调发展中存在着工业化对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带动力不强,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不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融合不够,不同区域之间“四化”发展水平不同等问题.为此,要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融合,通过区域信息化的协调发展推进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9.
《奋斗》2015,(4)
<正>农业现代化发展必将释放大量剩余劳动力,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充分发挥这一作用对于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转换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至关重要。一、新常态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发展理念表明今后将更加注重提升城镇化质量。因此,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围绕推进城镇化全面深化改革,找到经济的增长点。中  相似文献   

10.
山东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慧  冯雷 《发展论坛》2001,(1):50-51
中央提出,到 2010年要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山东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未来 10年山东省农业发展的中心任务。而适时地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城乡一体化(简称“两化”)的结合发展,是当前加快山东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山东是国内最早提出农业产业化和较早实施城乡一体化的省份,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山东省已经具备了“两化”结合发展的基础,也同时具备了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条件。 一、“两化”结合发展是山东率先基 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11.
坚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以农为本,惠及城乡,规范管理,提升水平,生态优先是探索发展宁夏休闲农业新路子的基本要求,也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重大举措。成都市龙泉驿区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勇担使命,先行先试,探索了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成功之路,为全国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成为走在全国前列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3.
《求实》2013,(11)
新农村建设是新世纪我党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战略。"三农"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内源性资本积累的城市工业化发展对农村资源过度吸纳的结果,而市场化改革则为城市工商业继续剥削农业,从农村吸纳资源提供了一个合法外衣,最终导致20世纪90年代城乡差距急剧扩大和发展失衡的不良局面。新农村建设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通过财政和政策引导,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改善和提升农民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4.
准确测算农业人口转移规模与二、三产业接纳容量,对成都市城乡统筹发展中接纳农业人口转移进行可行性研究,是加快农业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是推进试验区建设和构建“和谐成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17,(6)
<正>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高,农业、农村改革相对深入,长期以来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一方面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变、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兴起,为进一步提升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提供了宝贵机遇。另一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都市农业开始在我国兴起.最近,国家批准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的现代农业建设和都市农业的发展,又面临着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成都市作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都市的做法和经验值得云南学习、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王业强 《先锋》2017,(5):16-17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着力建设创新驱动先导城市、城乡统筹示范城市、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现代化国际城市、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其中,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城市无疑将成为具有成都特征的醒目名片之一。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围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从“三农”工作的战略地位、战略目标、首要任务、中心任务、推进策略、领导力量等进行了系统阐释,提出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把马克思主义“三农”思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是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科学指南,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解决乡村问题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提出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兴农发展战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战略措施和根本途径。在当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胡锦涛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