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部分行业过热、投资需求过强、信贷投放过松、粮食供求关系趋紧、城市就业压力增大等问题均属发展中的问题,既要正视它,但也不必如临大敌.政府对当前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应当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1.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是否已经从8%~9%上升到了10%~11%?直到2003年,公认的中国潜在经济增长速度是7%~8%。在"十一五"规划中,中国政府实际上有一个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目标,这个目标低于8%。2004年政府还曾提出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应该保持在7%左右。从2003年以来.中国经  相似文献   

3.
研究2003年以来的宏观经济运行,从一些统计数据的变化中可以找到本轮经济"过热"的特征及其驱动力.针对这次"过热"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已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部分实现了为经济降温的目标,但是经济运行背后存在的深层问题,仍需长期关注,并通过改革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宏观看好微观亦不差 自从1993年7月采取紧缩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以来,中国的经济运行经过短期波动。逐渐进入了稳定增长的轨道。通货膨胀率从1994年10月的最高水平(27%)逐月下降,1995年10月降至10.3%,开始进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了在未来10年甚至更长的时期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目前需要对近年来我国宏观调控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进一步完善的方略。一、宏观调控应当有一个科学、统一、稳定的分析框架现在人人都在谈宏观调控。但是,不同的研究者、不同的部门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概念并不统一。例如,现在大家都在说投资率和投资增长率过高。若就投资领域自身来看,大家所列举的问题确实  相似文献   

6.
7.
当下许多中国的分析家最常见的毛病是,他们在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状况时,会不知不觉地偏离"宏观视野"。一旦抛弃宏观视野,不从宏观的角度思考宏观问题,就会得出非常不同的判断和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8.
9.
韦森 《传承》2011,(4):65-67
过去两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为各级地方政府铁(路)、公(路)、基(建)投资所推动的,目前看来,控制不了各级政府的基建和其他项目投资冲动,就很难控制银行信贷。即使未来央行通过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准备金率和加息来部分控制贷款规模,各级地方政府和国有部门在政府发动的基建扩张的宏观政策推动下仍可以通过发城投债等其他渠道进行投资项目融资,广义货币存量继续膨胀就或将是不可控的。如果广义货币存量继续攀高,中国未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只会继续增强,而不会减弱。  相似文献   

10.
一、财政主动调控经济势在必行当前,我国商品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长期存在社会产品供给“短缺”的局面基本扭转。由此决定了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因素由以生产为主导转向了以消费(需求)为主导。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尤其是日元的大幅度贬值,扩大外需面临...  相似文献   

11.
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和进行调控政策的决策,需要把就业变化作为重要的参考变量.尽管迄今为止就业形势没有发生重大的异常,但是,2008年下半年以及2009年经济形势对就业的冲击风险仍然是存在的.我们现在面临一个两难选择.投资和出口是两个多年以来最重要的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在其增长大幅度减速的情况下,需要扩大内需来弥补.有人建议采取刺激需求的政策手段来提高内需.  相似文献   

12.
徐孝勇,万丽娟在《改革》撰文指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定位是“劳动力剩余条件下的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膨胀相交织的状况,同时还面临着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这个定位有四层含义:第一,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力过剩的国家,农村有剩余劳动力1.38亿,城市有下岗职工1500万,另外每年又有新增劳动力1600万人。第二,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出现的生产能力过剩、失业增加、价格水平持续下降都与此有关。第三,劳动力剩余条件下的有效不足与通货膨胀相交织,财政支出和财政赤字大幅上升,高速度与高失业并存。第四,中国面…  相似文献   

13.
经济体制改革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是要变对经济的直接调控为间接调控。金融体制朝着这个航标作了重大改革,建立了中央银行体制。规定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是金融管理机关,负责宏观金融的管理和监督,负责宏观金融政策和综合信贷计划的制定。为此,中央银行选择了综合信贷计划、存款准备金和利率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相对于过去的大一统银行体制来说,中央银行体制的建立无疑取得了根本性进步,而且这是变金融直接调控为间接调控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但是,横在我们面前侦难题是:在现行的金融体制下,中央银行宏观控制“一耸就  相似文献   

14.
历经四分之一世纪的经济改革与发展,目前已经发生了与过去明显不同的历史性变化。当前宏观经济失衡的原因何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作如是解读——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方面遇到的主要矛盾,或者说矛盾的特殊性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正是因为这三大矛盾,使宏观经济运行失衡比80年代、90年代不同,情况更加复杂,所以,对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都有跟过去不可比的特殊方法。第一,我国当前经济是经济增长速度并不过快,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确实是过快,增幅确实过大,导致经济当中一系列的矛盾发生。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简单地检讨一下。200…  相似文献   

15.
’94宏观调控下的中国房地产业方劲松1994年中国的改革被称做是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是很关键的一年。国家吸取前几年盲目上项目、追求高速度,而后又劳师动众来整顿、治理的教训,决定对各产业发展规模和速度实行宏观调控,加强管理和监督。1994年初,《人民日...  相似文献   

16.
要客观、准确地考察一个干部的工作实绩并从中得出对其德才素质的正确认识,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全面、辩证的考察分析。 (一)既要注重当前效益,又要注重长期效益。任何工作都有一个如何处理当前与长远关系的问题。我们考察干部的工作实绩,既要重视工作的当前效益,又要看它对长远效益的影响。如果不仅当前效益显著,对长远效益也有积极作用,或者虽然从目前来看效益一般,但却为实现长期效益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就说明一个干部取得了实绩。反之,只追求短期行为,急功近利,甚至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捞取所谓“实绩”,不仅不能视为工作实绩,还要进行严肃批评,直至给予必要的处分。  相似文献   

17.
18.
当前宏观调控的四个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伟 《人民论坛》2012,(18):38-39
地方应当服从中央,但中央宏观决策应当在承认和协调地方利益基础上,制定符合大多数地区利益及有利于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政策不同阶段宏观调控政策的不同特点我国的宏观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经历了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宏观调控政策都有各自的特点。第一个阶段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到1998年上半年(除1988—1991年三年调整期外)。在这个阶段中国宏观经  相似文献   

19.
1、总需求不足 关于总需求不足一直有种种争议,我们认为目前已有充分证据表明宏观紧缩政策已到位,如不采取有效对策,下一步供求矛盾必然加剧,将明显出现总需求不足的状况,引发宏观经济的失衡。1992-1996年总需求的增长速度已逐年下降,从1992年的17.4%下降到1996年的8.5%,目前的需求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在高速增长的下线运行,低于多年平均增长水平,经济有下滑趋势;消费品存在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企业生产能力放空,产品积压,相互拖欠现象进一步加剧;企业亏损依然严重,盈利水平只是恢复性增长;进口需求不旺。  相似文献   

20.
厉以宁 《今日浙江》2007,(22):14-15
中共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