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期间中国军歌的几个基本特征:贯穿始终、近代军歌创作与传唱数量最多的一个时期;抗战军歌体现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日;抗战军歌体现了各民族团结抗日;军歌在海外的宣传推动了华侨支援抗日、争取了国际援助。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非常重视美术宣传工作。聂荣臻是晋察冀边区的创始人之一,他曾在回忆录中写道:“至于美术工作,不论你走到什么地方,到处都可以看到醒目的大幅抗战壁画。在村庄的墙壁上,贴的是手持钢枪、大刀的子弟兵和民兵的英雄形象,很有战斗性。”“在本区深山僻壤的村庄里,都满布着墙头画”。这对于打破日伪反动的美术宣传,鼓舞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激发斗志,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武装保卫山西》是抗战初期革命文艺工作者吕骥、夏川(笔名白炎)在山西从事抗战活动期间联手创作的一首战歌。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空前团结,开始打响了全面抗日战争。其间,一切爱国的音乐家"写抗战、唱抗战、宣传抗战",并形成高潮,发挥了巨大的鼓舞动员作用。  相似文献   

4.
霍修勇 《湘潮》2005,(9):34-37
由于漫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战斗性,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漫画创作空前繁荣,产生了大量的抗战漫画作品。当时,湖南云集了大批漫画创作者,他们发表了大量抗日救亡的漫画作品,并以这一内容为主题,进行了深入不懈的宣传。在他们的带动下,湖南的漫画界抗战氛围日益浓厚,作者们以漫画为  相似文献   

5.
郑立柱 《党史纵览》2013,(10):36-3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抗日文化宣传,对推动抗战的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墙壁.是当时进行抗日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墙壁文化,是华北抗日根据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包括街头标语、壁画、黑板报、街头诗等多种形式,可谓丰富多彩。每当有新的街头标语、黑板报出现时.就会围拢过来很多人,有人在阅读、朗诵,  相似文献   

6.
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漫画元祖丰子恺以笔为武器,创作漫画、出版画册、举办展览,积极投身于抗战宣传的活动中,是抗战漫画运动的主力军。他曾说:"我不惯拿枪,也想拿五寸不烂之笔来参加抗战。"举办画展抗战爆发后,丰子恺带领全家一路南下,辗转至长沙、汉口、桂林、宜山等地,曾任《抗战文艺》编委、桂林广西全省中学艺术教师暑期训练班教师、浙江大学(广西宜山)教师等职。  相似文献   

7.
全面抗战时期是中共宣传思想工作日趋成熟的重要时期。《群众》周刊以宣传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旨,在国统区的宣传工作,体现了中共宣传的灵活性和原则性。全面抗战初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宣传内容上侧重宣传国民党的正面抗日,同时对国民政府的抗战政策提出一些批评与建议。抗战中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矛盾"方面,宣传内容上对国民党反共、对日妥协倾向进行抨击,同时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后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又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要求民主反对独裁,继续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相似文献   

8.
全面抗战时期是中共宣传思想工作日趋成熟的重要时期。《群众》周刊以宣传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旨,在国统区的宣传工作,体现了中共宣传的灵活性和原则性。全面抗战初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宣传内容上侧重宣传国民党的正面抗日,同时对国民政府的抗战政策提出一些批评与建议。抗战中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矛盾"方面,宣传内容上对国民党反共、对日妥协倾向进行抨击,同时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后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又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要求民主反对独裁,继续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17,(11)
国际宣传处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主管对外宣传的机构。国际宣传处配合抗战军事、外交开展了大量对外宣传活动,以太平洋战争为界,对外宣传采取不同的策略。抗战时期的对外宣传参与人员复杂,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对外宣传。国际宣传处的对外宣传揭露了日本的战争暴行,宣传了中国军民抗战的英勇精神,推动了英美援华抗日,提高了战时中国国际地位。由于蒋介石奉行的片面抗战路线,致使抗战宣传也带有很大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0.
抗战爆发前后,中共在福建创办了众多抗日救亡报刊,这些报刊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以这些报刊为载体进行的抗战文化宣传,形成了以永安为中心、向全省辐射的舆论阵地。这不仅吹响了福建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宣传号角,为抗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而且维系和巩固了统一战线,为抗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群众基础与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中,全国各地掀起声势浩大的壁画创作活动.壁画的勃兴与当时的政治宣传需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工农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急于求成的心态导致了各行各业的浮夸风.壁画的普及,也被看成是建国以来继年画、连环画创作革新后的又一个新举措.因此,"新壁画运动"作为一种群众性创作活动得到空前重视.在壁画创作队伍中,有专业画家和美术院校学生,但其主力是城乡业余美术工作者.  相似文献   

12.
广东抗战文化宣传是华南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华南》作为中共广东省委宣传抗战文化的机关刊物,具有浓厚的统一战线色彩。《新华南》在抗战文化宣传策略上兼具合作性与斗争性、政治性与文艺性、国内性与国际性相结合的特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党组织在华南地区宣传"团结抗战、打败日本,肃清汉奸,建设新中国、新华南"的重要舆论阵地,为华南抗战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群众》周刊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唯一机关理论刊物。抗战初期,《群众》周刊围绕团结抗战进行政治动员,通过揭露日本侵华罪行,促成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通过宣传正面战场抗战的形势,调动国民党及其军队的抗战热情;通过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战场的抗战业绩,树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与军队的抗战形象;通过批判两种错误观点,帮助人们树立和坚定中国抗战必胜和持久抗战的思想。《群众》周刊的有效政治动员,对抗战初期生气蓬勃的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葛胜宝《好大的南瓜呀》1958年在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中,全国各地掀起声势浩大的壁画创作活动。壁画的勃兴与当时的政治宣传需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工农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急于求成的心态导致了各行各业的浮夸风。壁画的普及,也被看成是建国以来继年画、连环画创作革新后的又一个新举措。因此,“新壁画运动”作为一种群众性创作活动得到空前重视。在壁画创作队伍中,有专业画家和美术院校学生,但其主力是城乡业余美术工作者。随着浮夸风的蔓延,有些地方提出了“壁画化”的口号,号召要“把所有的土墙全刷白,把英雄人物全画完”。…  相似文献   

15.
陈菊 《党的建设》2008,(7):51-51
敦煌莫高窟壁画故事,一直是艺术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优美的莫高窟壁画故事曾以不同的表演形式被搬上国内舞台。上世纪70年代末,省敦煌艺术剧院创作的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登上舞台,使敦煌舞首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段俊 《理论学刊》2020,(4):160-168,封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报纸期刊作为华北抗战戏剧的重要传播媒介,直接参与了戏剧的发展历程,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戏剧救亡宣传的平台。围绕抗日救亡的时代主题,报刊记载和存储了在华北地区产生并传播的珍贵剧本资料,引介先进的戏剧理论,刊载各类戏剧研讨会议情况与理论文章,借此开展深入探讨和广泛论争,构建了大众化的戏剧理论体系。报刊媒介推动了抗战戏剧创作和演出活动的蓬勃开展,对戏剧的广泛传播和抗日救亡宣传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永远的红岩     
<正>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驻扎重庆,结庐红岩。他们始终高举抗战、民主两大旗帜,广泛开展抗日宣传,为维护国共合作局面,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抗战民主运动的发展,提高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威望及世界的影响作出了卓越贡献。在风雨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抗战大后方的贵阳,以抗日救亡为特征的抗战文化运动蓬勃兴起.在中共贵州地下组织的团结、引导下,"筑光音乐会"等文化团体成为贵阳抗战文化运动的中坚力量.他们利用"合法"地位,冲破国民党贵州当局的阻挠、破坏,结合抗日宣传的要求和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城乡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团结了进步力量,大大鼓舞和激励了人们的抗日热情.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15,(4)
<正>在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即将到来前夕,我采访了原哈尔滨市文化局局长王洪彬,也就是以创作哈尔滨抗战文学而蜚声中外的著名作家雪墨同志。阳光透过飞扬的雪幕,从欧式的窗口流进来,斑斑驳驳地洒在哈尔滨市文管会的会议室,雪墨手捧一杯清茶,缓缓地向我讲述他创作哈尔滨抗战文学的历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迄今,雪墨在工作之余特别是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潜心研究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哈尔滨抗战的历史,由此扩展到对于近  相似文献   

20.
毛胜 《广东党史》2016,(3):51-56
周恩来为全民族持久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同意和支持毛泽东关于中日战争持久性的估计,并率先在华北抗战中推动和部署全民族持久抗战;大力宣传毛泽东持久战理论的基本精神,使之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国际社会产生广泛影响;同国民党顽固派展开坚决斗争,维系全民族持久抗战直至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