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TS株全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一条含S蛋白A、D位点的S基因,大小约980bp。将其插入Simple-T克隆载体中,进行PCR、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将阳性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入Rossetta(DE3)感受态细胞,经诱导表达后,表达产物用SDS-PAGE和Western-blot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约为33.7ku,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Western-blot分析表明,表达的S蛋白能被兔源抗TGEV阳性血清所识别,说明表达产物具有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核酸类型试验、脂溶性敏感试验,鉴定了1株分离自四川某猪场腹泻病猪粪便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经电子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大小约90 nm的病毒粒子;通过中和试验,将病毒细胞液与TGEV超免疫血清进行中和反应,显示较高的中和抗体效价。根据GenBank中的TGEV序列,设计了1对包含TGEV S基因1 760 bp部分片段的引物,经RT-PCR扩增获得了1条约1.8 kb的条带,通过低熔点琼脂糖凝胶纯化回收该片段后,将其连接在pMD 18-T载体上,转化DH5α大肠埃希氏菌,用双酶切和PCR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并测序,经用DNAStar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和多重序列比较,TGEV四川株(SC-A)与国外报道的部分TGEV分离株具有高达98.8%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3.
用猪睾丸细胞增殖并扩增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TGEV)国内分离株TH 98,根据基因库中已发表的TGEVS基因cDNA序列 ,利用Oligo软件设计并合成 2对引物 ,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扩增出 2 .3kb和 2 .1kb2个片段 ,即Sa与Sb。将Sa与Sb先后插入到pUC18质粒载体上的EcoRⅠ和PstⅠ多克隆位点上 ,构建了重组质粒pUC S。根据TGEVS基因位点和 pUC18的物理图谱 ,用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及套式PCR方法鉴定、分析 ,证明克隆的pUC S为TGEVS基因。同时对pUC S进行序列测定分析 ,并与来自美国、英国和日本的 5个毒株进行核苷酸及编码氨基酸同源性比较 ,证明了S基因的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4.
将RT-PCR扩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S基因A抗原位点目的片段克隆、双酶切后连接于表达载体,经酶切、PCR和测序鉴定的阳性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用IPTG诱导,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确定目的蛋白的原核表达情况和免疫特异性。结果显示,目的片段的大小为534bp,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其他TGEV相应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Western-blotting检测可见分子质量约43 ku的融合蛋白条带,表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编码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TH-98株的全长S基因和主要抗原位点的Sa片段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I的多克隆位点中。应用酶切、PCR方法鉴定阳性重组子pCI-Sa和pCI-S。将昆明鼠随机分成A、B、C 3组(A组为pCI-Sa免疫组、B组为pCI-S免疫组、C组为pCI载体对照组),每组35只,每只鼠肌肉注射100μg,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于初次免疫后第0、14、21、28、354、2 d采血,用ELISA检测血清抗体动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 和CD8 T细胞数量变化。结果表明,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均能诱导免疫鼠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而且pCI-Sa的免疫效果优于pCI-S。  相似文献   

6.
根据文献已发表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TGEV)cDNA基因序列 ,设计和合成 1对引物 ,以TGEVTH 98强毒株基因组mRNA为模板 ,通过RTPCR技术扩增其N基因 ;将RTPCR产物按正确的阅读框架 (ORF)定向克隆到载体pProEXHTb上 ,重组质粒PHN转化进大肠埃希氏菌DH5α株 ,通过酶切分析及序列测定表明已成功获得了TGEVN基因的无性繁殖体系。TH 98强毒株的N基因与Purdue 115株、FS772 / 70株、TO14株、96193 3株及TFⅠ株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9%、97%、97%、95 %和 96% ,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9%、97%、98%、96%和 97%。  相似文献   

7.
以纯化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重组N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通过间接ELISA法对融合细胞进行筛选,采用有限稀释法对阳性细胞进行4次亚克隆,获得了3株能稳定分泌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JY(4)-1、JY(4)-2、JY(4)-3.分别采用体外培养法、诱导腹水法和实体瘤法制备单克隆抗体,并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其效价,结果显示,这3株杂交瘤细胞的细胞培养上清、小鼠腹水和血清的单抗效价均分别为1:512、1:10~5、1:10~5,其中以诱导腹水法制备的单抗产量和效价最佳.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这3株单抗均能与TGEV感染的ST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荧光,而不与猪细小病毒、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轮状病毒等发生交叉反应;经鉴定,3株单抗的亚类均为IgG2a,这3株杂交瘤细胞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构建了TGEV TH-98株M基因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利用RT-PCR方法从TGEVTH-98株中扩增出M蛋白基因,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上,转化大肠埃希氏菌BL21(DE3)pLysS,用IPTG诱导重组菌株表达了融合蛋白。结果表明,从TGE TH-98株克隆到了M基因cDNA,该基因全长789 bp,与T014株、Purdue株、TFI株和96-1933株的M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2.37%、98.35%、99.87%和96.96%。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重组表达质粒获得了约57 ku的目的带,其中M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31 ku,与预期的结果一致;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融合表达产物可与TGEV全病毒制备的阳性血清发生反应。证实,TGEV的M基因高度保守,构建的M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GEX-6P-TM能在大肠埃希氏菌中获得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基因结构、基因表达方式、结构蛋白及其功能、非结构蛋白、病毒的抗原性及免疫、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和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现状及有待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克隆质粒pMD19T-S中扩增了2.1kb的S基因片段(含完整的A、B、C、D 4个抗原位点序列),以RT-PCR从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扩增了猪白细胞介素6(IL-6)(658bp),插入同一双启动子真核表达载体pVAXD的2个多克隆位点,构建了共表达S与IL-6基因的双启动子表达质粒pVAXD-S-IL-6,转染COS7细胞进行转录和表达鉴定。将质粒pVAXD-S-IL-6电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7207,筛选获得重组菌株SL7207(pVAXD-S-IL-6),并对重组菌株SL7207(pVAXD-S-IL-6)的体外稳定性和口服小鼠的安全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双启动子真核表达质粒pVAXD-S-IL-6构建成功,RT-PCR检测到转染的COS-7细胞中2个目的基因的转录,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表达产物可与猪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重组菌株SL7207(pVAXD-S-IL-6)在含卡那霉素的抗性培养基中稳定性好,以1×109 CFU灌胃接种小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本研究构建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新型口服疫苗株SL7207(pVAXD-S-IL-6),为开展其免疫原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利用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Miler株(M5C)克隆建立的一株重组杆状病毒(R2-2)表达的重组TGEV钉状糖蛋白(S),建立了一种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来检测猪群抗TGEV抗体。试验表明,用重组病毒R2-2接种sf9细胞(spodopterafrugiperda)所表达的重组蛋白量在接种后第72h达到最高值;该重组蛋白能与抗TGEVS蛋白A位点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用阻断ELISA检测68份来自无TGEV感染或TGEV(Purduel5)免疫的仔猪或母猪血清,结果与TGEV蚀斑减数试验完全相符,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为100%。同时检测来自TGEV试验免疫猪、美国部分地区猪群、我国进口猪以及我国国内猪群血清627份,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2.61%、61.62%、58.33%和29.10%;用中和试验(微量中和试验或病毒蚀斑减数试验)检测的TGE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0.87%、59.60%、56.11%和30.60%,两种方法对抗TGEV抗体的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构建TGEV S-N融合双基因疫苗并分析其免疫原性,从S、N基因克隆质粒中以PCR扩增了S基因(2.1kb,含A、B、C、D抗原位点)和N基因(1.2kb),将S基因插入pVAX1载体构建了pVAX-S质粒,再将N基因插入pVAX-S中S基因末端,构建了融合表达S、N双基因的重组质粒pVAX-S-N,将pVAX-S-N转染COS7细胞以免疫荧光试验进行S、N双基因的表达鉴定。用纯化的pVAX-S-N和作为对照的pVAX-S、pVAX1、PBS免疫BALB/c小鼠,共免疫3次,分别测定免疫后第0、14、28、42天的小鼠血清IgG抗体,测定免疫后第42天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数量。结果,融合质粒pVAX-S-N可在COS7细胞特异性表达S、N两个蛋白,pVAX-S-N免疫小鼠后第14天即可诱导产生抗TGEV的特异性IgG,但pVAX-S-N诱导的抗体水平一直低于pVAX-S诱导的抗体水平,在免疫后第42天差异极显著(P<0.01);pVAX-S-N可激发小鼠产生细胞免疫应答,但pVAX-S-N组的CD3+、CD4+、CD8+数量均低于pVAX-S免疫组。研究结果表明,融合双基因疫苗pVAX-S-N具有免疫原性,但免疫效果却不如单基因疫苗pVAX-S的理想。  相似文献   

13.
为利用原核表达方法使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Sa蛋白表达在细菌的外表面,对克隆载体pMD18-T-pgsA进行KpnⅠ+BamHⅠ双酶切,将所得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ET-pgsA,对克隆载体pMD18-T-Sa和重组质粒pET-pgsA分别进行BamHⅠ+HindⅢ双酶切,将Sa片段插入pET-pgs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pgsA-Sa。重组质粒pET-pgsA-Sa经PCR和序列鉴定为阳性后,转化入宿主菌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在70ku处出现了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目的条带。Western-blot试验证实,融合基因pgsA-Sa获得了正确表达,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表面获得了表达。结果表明,成功实现了TGEV Sa蛋白在细菌外表面的正确表达,初步鉴定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为跨膜表达体系的建立和新型口服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反向遗传学技术及其在RNA病毒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论述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该技术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基因功能、致病机理、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孔板培养系统以及微载体和转瓶培养系统,研究了感染复数(MOI)、病毒感染时间(TOI)和病毒维持液对细胞生长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MOI影响细胞生长速率和单位细胞病毒产量,TOI影响细胞对病毒的敏感程度以及胞内病毒的增殖速率;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等物质有利于病毒效价的提高;采用微载体和生物反应器系统生产TGEV,病毒效价可达11.3lgTCID50/0.2mL,比方瓶培养系统提高约10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