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丽红  马朝林 《前沿》2008,(6):37-39
民主社会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新型社会主义,二者有本质区别。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
黄明理 《群众》2014,(5):7-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精神世界上的根本表现,它的提出标志着对社会主义本质和优越性认识的深化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之表现,  相似文献   

3.
缪军 《现代领导》2011,(7):24-25
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社会主义社会各个要素、各个环节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制定和实施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根本依据。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实质上是在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六十年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完善以及创新的实践过程,充分展现了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定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贵在践行,具有鲜明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5.
对历史方位即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判断是确定党的奋斗目标的前提。毛泽东依据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很有价值的探索,取得了成就;邓小平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通过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点的深入研究,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江泽民坚持运用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胡锦涛进一步强调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6.
李春耕 《新东方》2009,(7):27-31
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同样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探索始终是围绕公有制而展开的。探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改革事业沿着正确方向继续前进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前进论坛》2011,(7):16-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韵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关系我党发展的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  相似文献   

8.
韩文乾 《传承》2013,(1):14-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和决策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划和战略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当前,国内社会思潮多元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任务更加紧迫。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  相似文献   

10.
房广顺 《人权》2012,(4):28-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建设和人权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基本保证,也必将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1、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总概括。它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2、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刘俊杰 《前沿》2010,(15):45-4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寓“神”于“形”,“形”以传“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神形统一”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记者 《群众》2013,(1):24-25
【报告摘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5.
陈建新 《湖湘论坛》2002,15(5):36-37
把依法治国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结合起来,是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5·31”讲话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对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党在新世纪面临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但应该包括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而且还应该包括高度的政治文明。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上海支部生活》2012,(12):17-18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探索形成的,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实际,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必须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价值层面体现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规定,统摄和支配着其他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文化健康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来导向,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和灵魂。文化健康发展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指路,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和精髓,同时文化健康发展也需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来支撑。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文化健康发展,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价值观念,对于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慕莲 《协商论坛》2011,(1):39-41
2010年以来,全省统战系统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与行”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回报社会感恩行动”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其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和践行礼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是要体现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中,转化为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