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隔山 《党课》2013,(13):115-117
“一个人的生活不必负担太重,做太多的事。幸运的是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相当早,这使我得以长时间地过着单身生活。这样,我的生活比之于娶妻生子的普通人的生活轻松多了。从根本上说,  相似文献   

2.
最初结识《支部生活》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记得我是在姑姑家最早看到《支部生活》的,因为姑夫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当时,我还把姑夫读过的十几册旧《支部生活》带回家阅读,至今这些老期刊我仍珍藏着。  相似文献   

3.
时光荏苒,岁月沧桑。在我上中学时,就一直是《支部生活》的忠实读者,至今我还珍藏着40多年前的小本《支部生活》。每当捧起那一期期熟悉的杂志,就像一个个熟悉的老朋友又出现在我的眼前。尤其是第一次结识《支部生活》的情景,至今仍映在我的脑海……  相似文献   

4.
我是朝阳区高碑店村党总支书记支芬,今天来参加《北京支部生活》创刊50周年座谈会,心情非常激动。因为,我终于有机会代表全村父老乡亲和279名党员,当面表达对《北京支部生活》的感情。这些年来,《北京支部生活》对高碑店村的党建工作、经济发展、和谐建设等方面的关心、帮助和服务,如果用“良师益友”来形容,我感觉还有点远,在我心目中,《北京支部生活》就是我们基层党员的“娘家人”。  相似文献   

5.
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同,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都不能和水分离。我受业的学校,可以说永远设在水边。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于我有极大关系。水和我的生命不可分,教育不可分,作品倾向不可分。这不仅是二十岁以前的事情。即到厌倦了水边城市流宕生活,改变计划,来到住有百万市民的北平,饱受生活的折磨,坚持抵制一切腐蚀,十分认真阅读那本抽象“大书”第二卷,告了个小小段落,转入几个大学教书时,前后二十年,十分凑巧,所有学校又都恰好接近水边。  相似文献   

6.
问:我是一名身有残疾、长期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党员,家庭生活十分困难。请问,像我这种情况,党费如何交纳?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我们农村党员十分喜爱《党的生活》。由于目前我们这里农民的收入还比较少,因此自费订阅党刊的党员还不多,只有乡党政机关订有党刊。最近,我到乡政府借到一份今年第2期《党的生活》,翻开一看,内容丰富,令我爱不释手。明年,我一定争取自费订阅《党的生活》,供自己和其他党员同志学习。目前,我们这里党员集体学习的时间较少,主要靠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我已订阅《半月谈》,《时事资料手册》、《农民文摘)等报刊。今后,我要积极宣传,发动身边的党员同志都来订阅《党的生活》。我衷心希望《党的生活》越办…  相似文献   

8.
正月初六的早上,我正在家里看书,邮递员敲门向我拜年之后,说支部生活社给我寄来了稿费。两天后的中午,我又接到了支部生活社领导的电话,向我和家人拜年,亲切的话语使我深受感动。妻子得知情由后深情地说:“这真叫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呀!”当时虽然午饭已经摆上了餐桌,但我无心就餐,久久地坐在桌前,回忆起了我与《支部生活》的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9.
《支部生活》是我最喜爱的党刊之一,是指引我健康成长、帮助我进步的良师益友。 我出生在一个革命干部家庭,父亲对我非常严格。自上大学以后,我就一直积极要求入党,但始终没能如愿。一天晚上,父亲拿来一本《支部生活》对我说:“好好学一学,革命的道理,入党的条件,看一看就明白了。”从那以后,每逢《支部生活》出刊,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抢一本如饥似渴地阅读,党刊使我思想有了进步。工作不断取得成绩。后来,学校党组织让我担任申请入党人小组的组长,负责申请入党人的工作,这下我的积极性更高了。每次活动前,我都要从《支部生活》中找材料,组织大家学习。《支部生活》上有个栏目叫“申请人园地”,这个栏目中的文章贴近申请入党人实际,非常适合我们学习使用。  相似文献   

10.
和爸爸一起生活的日子任远芳我和许多革命者的子女一样,特殊的环境与背景使得我们一生中和父母共同生活的时间极其短暂。包括嗷嗷待哺的婴儿阶段,我一生中与父亲共同生活总共不超过1年零7个月。但是,父亲的爱却温暖了我一生。1938年12月8日,我出生在前苏联首...  相似文献   

11.
《北京支部生活》2007,(7):67-67
我与丈夫半年前分居生活,原来的夫妻共同财产由丈夫掌控。我没有经济收入,生活很困难。请问,我能要求丈夫给付我一定的生活费吗?  相似文献   

12.
从2005年到组织部门工作以来,我就成为《北京支部生活》的忠实读者。三年多的时间里,是《北京支部生活》伴随着我,一步一步地了解组织工作,熟悉组织工作,热爱组织工作。  相似文献   

13.
李洪波 《前线》2009,(10):70-71
1990年秋天,抱着一股强烈的求生愿望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我开着一辆破旧的残疾车,带着简陋的行李卷,孤身闯入了京城。如今,将近20个春秋过去了,我用心血和汗水播种的希望。已在京城深深扎了根。回首来京的心路历程,免不了会心生慨叹,难以平静。也许“残疾”这两个字蕴涵着过多的悲苦与凄凉,然而在我看来,残疾,只是我生活的旋涡中激荡的浪花!而我用双拐叩出的音响,则是我在人生旅途中的放歌!因为我一直感觉到我是个幸运儿——我幸运我生活在祖国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我幸运我生活工作在我的第二故乡——首都北京!  相似文献   

14.
《北京支部生活》2007,(9):68-69
我父母生有我大哥、我和弟弟三人。弟弟患痴呆症,生活无法自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我们三人现均已进入而立之年,我和大哥已成家独立生活,弟弟未婚仍与父母共同生活。今年1月份,父母因患病相继去世,后就弟弟新的监护人确立问题,经我和大哥协商,由他作为弟弟的监护人。自今年2月初至今,弟弟与大哥共同生活,但因大哥未尽到对弟弟监护职责,致使弟弟多次走失。  相似文献   

15.
“一八九О年,我出生在离北戴河大约百里的海滨。当我刚刚两岁的时候,我的父亲就去世了,第二年我的母亲又去世,丢下了一个十分需要她照看的可怜的婴儿。我没有兄弟和姐妹。于是我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但等我长到十五岁的时候,他们又留下我孤独地生活在这世界上。我是多么不幸啊!”这是李大钊留学日本到达东京不久,在准备进入早稻田大学学习之前,在基督教青年会补习英文时,用英文做作文时写的《我的自传》介绍自己身世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青海《党的生活》杂志创刊三十周年的日子。对于广大读者来说,这个日子值得记忆更值得庆贺。三十年来,青海《党的生活》杂志一直陪我成长,我深深感受到了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的权威性、理论性、指导性,更体验到了她的时效性、开放性、互动性。  相似文献   

17.
李润 《党建文汇》2006,(7):35-35
在我9岁以前,爸爸、妈妈都把我视为掌上明珠,我的童年生活无忧无虑,充满了欢乐。但自从母亲和父亲去了一趟武汉的某医院后,我的生活就大不如从前了,  相似文献   

18.
我的湘情     
雷渊深 《湘潮》2011,(4):1-1
我的祖籍是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尽管我不是出生在湖南,在湖南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时间还不到我年龄的十分之一,但是,我是湖南人,我关心湖南,我始终以湖南的发展、进步和成就为喜为荣。  相似文献   

19.
七年前,也就是北京申办奥运成功那年,我大学毕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第一次认识了《北京支部生活》。从那时起,我便和她有了不解之缘。七年里,北京为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而努力奋斗,我也在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奋力拼搏。如今,七年过去了,奥运会成功举办,奥运健儿取得佳绩,我也收获颇丰。是《北京支部生活》陪我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她成为我月月如约而至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20.
段玉梅 《党课》2009,(10):103-104
我的另一个父亲,与我并没有血缘关系,却有着一种特殊的亲情。他是我先生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公公,生活在河南新县最偏僻的小山村,靠种植茶叶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在他年近60岁时,还要在地里劳作以供儿子上大学。当时村子里很多人都劝他放弃供儿子继续读书,但朴实憨厚的父亲始终坚信“唯有读书高”的理念,坚持供儿子读完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