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艾思奇《大众哲学》历史意义及学术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哲学》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的代表作之一,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实化之先河。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对中国广大老百姓起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启蒙作用,它反映着、代表着时代精神,使那个时代的广大青年抱着对《大众哲学》的良好忆念走上了追求真理的革命道路。迄今为止,艾思奇《大众哲学》仍具有十分强大的学术影响与历史价值,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研究与改革哲学的指南针;时代呼唤着新的《大众哲学》再次奏出新的时代精神的和谐强音。  相似文献   

2.
艾思奇上世纪30年代写的《大众哲学》,被毛泽东同志称赞为"真正通俗而有价值"的著作的代表。《大众哲学》为哲学的大众化、通俗化树立了榜样。这本书一出版就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艾思奇的书之所以受读者欢迎,根本原因就在于内容的深入浅出。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认识论等深奥的哲学道理,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事例讲出来,紧密结合实际、结合生活,可读性强,易理解,易掌握。对比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再看看当今我们的一些官样文章,确实让人难以在两者之间找到什么共同点。一些官员的会议报告、公开发表的文章,大话、套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工作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就已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形成一个高峰。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通俗宣传使之大众化的过程中,高语罕、艾思奇、胡绳是三位代表性人物,作出的贡献最大。高语罕是这一运动的开创者,艾思奇、胡绳则是继起者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各在自己的时代作出了重大贡献。高语罕的书信体著作别开生面,开启了大众写作的先声。他以明白易懂的语言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社会影响巨大,并且其书信体写作方式还影响了艾思奇、胡绳等人。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贡献最大,其《大众哲学》是时代代表作,具有标志意义。它的书名引人注目,内容通俗易懂,联系实际紧密,引领了一个时代。胡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努力同样功不可没。胡绳从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实际出发,用日常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通俗话语,有效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给大众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体系化以及宣传和普及的大众化、通俗化方面建立了丰功伟绩。我们应站在更高的精神境界,以"大文化"的视角来探究他的理论贡献和创新精神。艾思奇理论创新精神的主要特征是:抓住学术理论的精髓,紧扣时代变化的脉搏,密切联系中国实际,首创通俗易懂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艾思奇同志离开我们二十周年了。回忆我们同他的交往,细读《艾思奇文集》中的篇篇文章,我们认为在艾思奇留下的哲学遗产中,最值得学习和发扬光大的一点,就是他在毕生的理论工作生涯中,出色地坚持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化、中国化和现实化作出了示范性的贡献。我们写这篇文章,一方面是为了怀念艾思奇同志,更主要的是为了自勉和与同志们共勉,共同为繁荣我国的哲学事业去努力。  相似文献   

6.
在《毛泽东书信选集》中,有些信谈到了哲学问题。从这些信可以看到。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研究哲学;也可以看到,他研究哲学是怎样联系实际的。 他在一九三七年给艾思奇的信里说:“你的《哲学与生活》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抄录了一些,送请一看是否有抄错的。其中有一个问题略有疑点……,请你再考虑一下,详情当面告诉。今日何时有暇,我来看你。”(这里说的《哲学与生活》,是艾思奇同志继《大众哲学》之后写的一本著作。毛泽东同志读这本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哲学?多年来,在哲学的教学、教材和通俗读物中,传统的讲法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例如,从艾思奇同志的哲学著作或主编的教材来看,早在三十年代的《大众哲学》中就讲过:“哲学思想就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认识或根本看法,也就是世界观。”(艾思奇:《大众哲学》,1978年版第29页)五十年代的《辩证唯物主义纲要》中也说:“哲学是关于人们的世界观的学问。”(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纲要》,1959年版第一页)六十年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中还是讲:“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1962年版第2页)  相似文献   

8.
构筑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必须自觉遵循辩证逻辑。艾思奇主编的哲学教科书的逻辑起点和逻辑行程体现了辩证逻辑的基本要求。教科书体系改革常常忽略这一点,因而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哲学教科书的逻辑终点是思维具体,是与哲学观相对应的。艾书是局限于人的理性方面的教科书,理论斗争和现实生活需要展示理性和非理性辩证统一的新的教科书体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狭隘眼界,揭示了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所遭受的种种苦难,以异化劳动理论展开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道价值批判.得出了共产主义革命的理论结论。但马克思在此阐释的是他从费尔巴哈“人的类本质”视角所阐发的社会发展理论,囿于研究视角的旧哲学形而上学思想局限,马克思此时还没有真正形成他科学的哲学思维方式和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系统而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是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晕的贫困》、《其产竞宣言》、《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和《资本论》等著作中所逐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中国化现实化的贡献欧炯明艾思奇同志是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一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和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中国化、现实化,是艾思奇同志哲学活动和哲学贡献的一个突出方面。在中国现...  相似文献   

11.
何理 《前沿》2011,(11):78-8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典著作《大众哲学》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例子阐释哲学原理,艾思奇从接受者角度出发,探索多种路径接近读者,创设对话语境,使话语内容和读者生活密切相关。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借鉴《大众哲学》的语言经验,从接受者角度出发,根据受众需要确定主题,回归“生活世界”阐述主题,引人历史案例论证主题,为广大人民群众系统解读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2.
深入研究艾思奇哲学思想王展飞艾思奇同志是公认的现代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卓有成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呕心沥血地把深奥的哲理通俗化,走出了一条哲学大众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位于云南腾冲和顺古镇的艾思奇纪念馆参观时提出,"我们现在就需要像艾思奇那样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讲好的人才。我们要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  相似文献   

14.
怀念艾思奇     
怀念艾思奇马汉儒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艾思奇同志逝世已经有29个年头了,但是我作为直接受到过他耳提面命恳切教诲多年的学生来说,他令人崇敬的良师益友形象和音容笑貌,仍然历历在目,不时引起我对他深切的怀念!我是60年代初在当时的中共中...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费尔巴哈哲学被当作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哲学之间的独立的中间环节。以至于认为:没有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就没有马克思哲学。实际上,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哲学的有限的影响,不是他的唯物主义,而是他对黑格尔思辨哲学和宗教的本质的批判,是他的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16.
江海 《求索》2005,(11)
王阳明晚年的哲学学说相对他一生其他时期有特别的独立境界,这种独立性体现在对《大学》的解释以及“三教关系”等方面,并没有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更重要的是,晚年阳明哲学的新境界乃儒家彰显自身的一个突出例证,对今天儒家如何发现自我价值仍有重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艾思奇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理论教育家,我国革命史上的一名战士学者,他在长期的革命教育生涯中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观。当前,总结艾思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观,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在社会中的教育和普及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苏四清 《湖湘论坛》2001,14(5):88-89
(一)爱默生的自然观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1803—1882)是美国19世纪中叶超验主义哲学家、作家。他的代表作有《论自然》(1836)、《论美国学者》(1837)、《神学院献辞》(1838)。在这些作品中,尤其是他的第一部作品《论自然》,包含了他的超验主义的自然观,体现了他对于世界的超验主义态度。而这种自然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有某些相似之处,这也许正是爱默生欣赏东方文化的原因。 超验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它的中心思想是“人类能够直观地了解真理” 或“超越感官能力之外来获得知识”。爱默生…  相似文献   

19.
艾思奇同志作为党的理论战线上的坚强战士,他始终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坚定不移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道路和根本方向,面向群众,面向实际。艾思奇同志在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中,坚决贯彻哲学为现实斗争服务的方针,努力把自己从事的哲学工作,紧紧服务于党和人民革命事业的需要。他的这一理论活动和著作的显著特点和优良传统,是我们所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当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相似文献   

20.
在1843年9月之前,马克思就已经了解了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思潮。但是从马克思与《奥格斯堡总汇报》的论战与他当时发表的文章来看,这些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而到了1844年之后,社会主义思想则成为马克思论述问题的一个根本维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在过去的研究中,这个问题并没有提出来,实际上也就造成了马克思思想研究中的一个很大的空白。本文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英法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开始转向费尔巴哈哲学后的思想具有话语上的异质性,只是在赫斯将英法社会主义思想转换为德国哲学的本土思想后,才为马克思从人本学出发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创造了前提性条件。可以说,赫斯是马克思从德国哲学出发接受英法社会主义思想的中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