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兄 《辽宁人大》2010,(2):44-44
“公款吃喝者侵占和浪费了社会财产,应当对此通过立法定罪,建议修改刑法,设立‘挥霍浪费罪’。”全国人大代表赵林中最近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遏制过度应酬、公款吃喝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公款挥霍浪费不仅仅是一个违规问题,更是侵占国家财产、侵占纳税人的巨额税金的问题。"公款吃喝者侵占和浪费了社会财产,应当对此通过立法定罪,建议修改刑法设立‘挥霍浪费罪'。"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浙江)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  相似文献   

3.
<正> 宋代官员众多,对各类、各级官员的公费用餐作出了种种规定:对许多官员每月发给固定的膳食津贴,或发给一些临时的膳食津贴。同时将官员挥霍公款吃喝、吃喝妨碍公务等纳入刑罚的制裁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官员乱花公款吃喝的行为,但宋代毕竟未能制止官员的不正当公费用餐,在朝廷政治腐败的时期,官员的公款吃喝之风就更盛。  相似文献   

4.
浪费人概念自古有之。罗马法通过浪费人保佐制度以规制成年人任意挥霍财产的行为。在夫妻共有财产制的背景下,浪费人任意挥霍财产、吸毒、嗜酒会破坏家庭关系和婚姻关系,各国建立浪费人制度的主要目的就在于维护家庭利益。我国可以把浪费人列入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范畴,对其认定和宣告采取个案具体审查的方式。另外,应允许浪费人选定辅助人。  相似文献   

5.
一、公共财政与人大制度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财政资金不充裕,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可是行政支出却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车私用、建造豪华办公楼等现象屡禁不止。多年来,尽管中央和各级政府下达了一个又一个反浪费的红头文件,但行政支出中的挥霍  相似文献   

6.
唐河县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最近通过了对《唐河县人民政府关于禁止用公款吃喝浪费工作意见的报告》的决议,把禁止公款吃喝纳入法制约束的轨道。去年以来,唐河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反腐败工作部署,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吃喝浪费问题,制订了一系列便于把握和操作的禁止用公款吃喝浪费的规定,并广告全县,做到家喻户晓。为鼓励群众参与,县里还设立了举报奖(每举报一起,经查情况属实,奖现金200元),并聘请1000余名监督员进行监督。同时,对违纪者从快查处,公开曝光。全年先后查处公款吃喝事件54起,对256名违纪者进行了公开处理,使以"同城不吃饭,下乡不喝酒"为核心内容的刹吃喝规定得到贯彻落实,从而在制度上规范了党员干部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今日海南》2013,(2):20-20
2013年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反对“浪费”的大行动,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反响。谁都知道,想要真正遏制浪费行为,就必须先向浪费现象最严重的公款吃喝开刀;想要赢下这场“攻坚战”就必须先从最“坚硬”的地方下手。那么在公款吃喝方面,哪里才是最“坚硬”的地方?笔者认为有两点,一个是根深蒂固的陋习,一个是尚不完善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吴钩 《现代领导》2014,(1):48-48
公款吃喝风的危害,轻则浪费公帑,重则腐化整个官场风气,所以历代王朝都想刹住官员挥霍无度的公款吃喝习气。  相似文献   

9.
2011年3月23日《河北日报》刊登别志雷的文章,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70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3%的人感觉身边的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其中47.5%的人表示“非常普遍”。不少人认为,浪费已经成了一种“面子消费”。就浪费程度来说,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公款吃喝(92.6%)、公车滥用(83.1%)和城市道路反复修筑(76.2%)。有专家建议设立反浪费法,以惩罚和杜绝浪费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新加坡反腐倡廉的理论和实践比较匡自明反腐倡廉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也是一大难题。腐败是公职人员出于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行为,包括贪污,索贿受贿,弄权勒索,徇私舞弊,任人唯亲,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等一系列具体行为。对于发展中...  相似文献   

11.
有位社会学家认为,近些年有些经济落后地区农民负担居高不下,与这些地方干部以公款大吃大喝、摆阔气讲排场,挥霍浪费极为有关。 不搞大吃大喝,不摆阔气讲排场,就好像不利于经济发展。“办公楼是门面,寒酸不得”,“小车档次低了,出门被人看不起”,“吃喝招待搞不好,招商引资无人来”等,这些便是目前经济落后地区一些干部的变态心理和搞大吃大喝、挥霍浪费的所谓“正当”理由。  相似文献   

12.
民工使用上的挥霍现象泱泱大国,人口众多,长期以来,在多数人意识里,我国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正因为如此,我国在劳动用工特别是民工使用上存在诸多浪费甚至挥霍的现象。不少专家指出,“民工荒”风生水起,如果眼下不及时制止这种浪费挥霍现象,将像“电荒”、“水荒”一样,使我国经济发展再次面临另一种大资源严重短缺的危机。在安徽颖上县的国富职业学校,正  相似文献   

13.
《公安研究》2009,(5):94-94
范柏乃、班鹏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撰文认为,在我国高昂的行政管理费用背后存在着惊人的浪费现象:公务用车浪费、公款吃喝浪费、公费出国浪费、豪华办公大楼浪费、政府会议浪费、能源资源消耗浪费和政绩工程浪费。政府浪费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行政权力运行透明度低、产权主体和责任主体虚位、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曾刊载过一篇题为《酒桌掀翻之后》的文章,说是某县有个普通的青年炊事员名叫高树欣,因看不惯“公仆”们用公款大肆吃喝的丑相,毅然掀翻酒桌,给“公仆”们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堪。高树欣之举着实令“公仆”们一度收敛了好吃的嘴,让对公款吃喝深恶痛绝的百姓们高兴了好一阵子。 可是,事隔几年,用公款大吃大喝又歪风乍起。浏览报纸,不时有挥霍公款的报道;隔三差五还有喝出人命的噩耗传来,由此看来,尽管中央和各级党委三令五申禁止公款吃喝,但某些胆大妄为的“公仆”不仅置之不理。还开动脑筋,探索  相似文献   

15.
建设节约型社会,从规范政府机关的行为与到普通公民的行为开始,大到土地、矿产资源,小到一滴水、一双筷子、一张纸,一餐饭等。可眼下,还存在节约思想混乱,生产和消费方式不合理的问题相当突出,脱离实际、贪大求洋,追求奢侈、挥霍浪费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对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无疑都是致命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今日海南》2013,(4):23-23
中央出台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各种依赖公款消费支撑的物品降价不少,让人感觉到公款吃喝、贪污浪费等腐败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治。但近来有媒体揭露,部分地方出现了腐败行为的"变身"现象,如果任由其发展,中央的规定就成了空文。要切实改进干部作风,特别是整治好令百姓深恶痛绝的"三公"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7.
俭朴与公仆     
大兴俭朴之风,首先要从公仆——各级领导干部抓起。因为领导领导,顾名思义,具有带领和导向的作用。领导人贪图享乐、挥霍浪费.便很可能带坏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风气,进而导致事业的衰败。历史上的唐玄宗就是镜子。他晚年纵情声色,挥霍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大》2012,(17):45-45
“公款吃喝无序无度消耗社会公共资源,还败坏了节俭风气,损害了公务人员形象。各级财政对于公务接待虽有规定,但约束力不强,形成了事实上的消费无限制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尽快落实公务接待消费的货币化和阳光化。”全国人大代表徐景龙针对公款吃喝屡禁不止、奢侈浪费突出的问题,建议改革公款用餐制度,通过严格业务招待费用,建立现代财政预算约束制度等手段,遏制吃喝浪费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相妙 《创造》2014,(2):31-33
正云南未来5年将针对检查评比泛滥、公款吃喝、节日送礼、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突出问题制定具体整治计划,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近日,云南省委下发《云南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意见,云南未来5年将针对检查评比泛滥、公款吃喝、节日送礼、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突出问题制定具体整治计划;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还将制定《云南省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实施细则》及制定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等。  相似文献   

20.
当前新的不正之风主要有:党政机关、党政干部以权经商、办企业,买空卖空、倒买倒卖紧俏物资;违反政策乱涨物价;巧立名目,滥发钱物;随意提高工资;用公款请客送礼,挥霍浪费;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