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信息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社会主义是复合了新技术形态的社会主义,是直接表征了先进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它是社会信息化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全面实现,也是社会主义在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社会主义在技术形态、经济形态和政治管理方式上都有不同于工业社会主义的新特点,同时也和信息资本主义具有本质区别,尤其是展示了克服信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社会前景。由于其超前性或潜在性,其中还包含着许多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分析的理论问题,以及中国如何进入信息社会主义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本的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引发国别资本之间的矛盾冲突,其结果推动了全球生产力的进步和普遍的有机联系,为未来社会主义的实现准备了物质条件,因此资本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在发展前景上并不矛盾。20世纪的社会主义产生于资本全球化过程,必然地受到资本全球化的影响,苏联社会主义的胜利和失败都深深打上资本全球化的印记。现存社会主义只有正确认识资本和理性对待资本全球化,才有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最终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西方经济学家将企业家与资本、土地和劳动力并称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中国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企业家,他们的存在对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就业问题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和完善的过程。他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时又以新的视野强调一些,调整一些,否定一些。他强调的是生产力和共同富裕;调整的是:在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之后加上“为主体”;否定的是:计划经济,从而在更高基础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6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内开始出现两种不同的社会主义观,一种是离开生产力标准,着重从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制)上理解社会主义,推崇“一大二公”;另一种是着重从生产力角度理解社会主义,把在公有制基础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视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之点。从6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两种社会主义观的争论主要有三次:60年代初围绕“包产到户”的争论;70年代中对穷社会主义的批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姓资姓社”的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结晶,也是同不科学的社会主义观争论和斗争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突破性贡献集中在三大方面,即:提出社会主义可以而且应该搞市场经济。具体又包括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容论、计划与市场都是配置资源手段论、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属性论、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论;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具体又包括发展市场经济的生产力标准论、发展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论、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论、通往富裕和繁荣之路论;论证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自己的特色,具体又包括公有制经济占主体论、分配制度上的共同富裕论、更有力有效的宏观调控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保证论。除此之外,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成果还包括形成了新的所有制结构理论、初步形成了新的分配理论、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理论、初步形成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等等。  相似文献   

7.
如何正确理解资本、资本和市场经济的关系以及资本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过程中所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资本是一个经济范畴,其存在和发展与市场经济是一致的,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存在形式;同时它又是一个历史范畴,资本运作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是有历史限度的。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大起大落。经过深刻反思,人们意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挑战。现代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全面的“社会化”。私有制借助科学手段,创造了资本主义私有制难以容纳的巨大社会生产力,对人类生存带来巨大的威胁和危害。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具有同构性,当前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迈向现代社会主义。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物质、精神三种生产的均衡发展。信息革命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真理性的集中体现。邓小平始终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置于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的基础”之上。从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到“三个有利于”标准,确定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根本尺度,大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一个整体,必须正确、准确加以理解。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根本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因素,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价值观正是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实现价值主体需要的根本途径,开辟了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新道路。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最大追求。邓小平把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提到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高度,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主体追求的价值取向。创造性地提出先富带后富的“差别发展战略”,为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观规划了切实可行的前进轨道。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与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这两对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相适应是基本的,相矛盾是非基本的,而且这种矛盾是非对抗生性的。改革是解放生产国,也是革命,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发展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揭示了社会主义是本质与特征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创造性地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有层次的,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过程,重新强调生产力目标、价值目标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资本主义文明之后出现的社会主义文明,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类社会全面进步的新型文明形态。科学社会主义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其中, 20世纪的社会主义展示了人类文明的新曙光, 21世纪的社会主义将开辟人类文明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治国理政的高度政治智慧,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在逻辑。从理论逻辑上看,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思想——正确评价资本作用、科学解释资本运动、高度肯定无产阶级战胜资本的力量——的创造性运用。从历史逻辑上看,为资本设置“红绿灯”总结了科学社会主义规制资本的基本经验,体现了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蕴涵的高度历史主动精神。从现实逻辑上看,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廓清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之路:克服“脱实向虚”,规范发展数字经济;消除市场壁垒,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从价值逻辑上看,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反映了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追求,蕴涵着祛除资本逻辑遮蔽人性的价值承诺、促进利益分配公平正义的价值规范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说当前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能在为什么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上有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很长一个时期,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共产党宣言》的理解归结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将私有制视若洪水猛兽,不择手段将其灭种。这是我们没有准确把握马克思的本意,忽视了消灭私有制的条件,只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鼓励并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 发展,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消灭私有制的条件,才能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人类在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两次文明浪潮后,一场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第三次浪潮已经来临。 当世界跨入信息时代,书籍成为发展生产力的智力资源,如何把静态的文献资源,转化为动态的知识、情报、信息,这是目前值得探讨的问题。何谓信息? 简单地说:是指人类一切知识、学问及由客观世界提炼出来的各  相似文献   

17.
和平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先进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两大基石。和平社会主义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和平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相似文献   

18.
王生长 《理论前沿》2003,3(6):33-34
(一)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的全新事业。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我国建国以后的20多年内,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实践,有探索,但是也有严重的失误。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邓小平经过理性思考,认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  相似文献   

19.
“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这是毛泽东对“发展”的集中见解。建国后,毛泽东着重从两个纬度对我国的“发展”进行了探索:即发展最主要的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当前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贡献,是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先进文化作支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而“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