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赖国芳 《党史文苑》2006,(11):38-42
1931年12月14日,进攻江西红军的国民党第26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的领导下,响应中共"抗日救国"的号召,在江西宁都举行起义,参加红军,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对于壮大人民革命力量,打击国民党反动势力,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毛泽东曾高度评价宁都起义,他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说:"再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曾经和19路军一道进攻江西红军的第26路军,不是在1931年12月举行了宁都起义,变成了红军吗?宁都起义的领导者赵博生、董振堂等人成了坚决革命的同志."1938年在延安和部分宁都起义的同志合影,他又题词:"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  相似文献   

2.
1931年12月14日,进攻江西红军的国民党第26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的领导下,响应中共“抗日救国”的号召,在江西宁都举行起义,参加红军,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对于壮大人民革命力量,打击国民党反动势力,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毛泽东曾高度评价宁都起义,他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说:“再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曾经和19路军一道进攻江西红军的第26路军,不是在1931年12月举行了宁都起义,变成了红军吗?宁都起义的领导者赵博生、董振堂等人成了坚决革命的同志。”1938年在延安和部分宁…  相似文献   

3.
<正>李达,陕西省眉县人,1905年4月19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1年12月,李达参加了著名的宁都起义,次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红军独立第一师参谋长、红  相似文献   

4.
1931年12月14日深夜,国民党军第二十六路军在中共秘密特别支部以及董振堂、赵博生、季振同等人领导下,在江西宁都举行起义。从此,董振堂走上了一条不同的人生道路,从一个对中国前途命运感到迷茫的旧军阀,成长为有着坚定革命理想、并为之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红军高级将领。一宁都起义爆发后,国民党军第二十六路军宣布加入红军。  相似文献   

5.
曾晨英 《党史文苑》2011,(15):55-56
1931年12月14日的傍晚,天下着蒙蒙细雨,在宁都县城东原耶稣牧师的住宅楼上,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参谋长赵博生正在这里以宴请的名义召集团以上主官开会,就在这次"宴会"上,赵博生宣布全军官兵起义加入红军,史称"宁都起义"。宁都起义令蒋介石朝野上下震惊不已。赵博生,这位宁都起  相似文献   

6.
在我军的历史上,有一位在蒋介石实施第三次围剿时毅然宣布起义投奔红军并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他就是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褒扬的宁都起义领导者、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将军。  相似文献   

7.
2021年,宁都起义胜利暨红五军团成立90周年.1931年12月14日,江西宁都爆发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军一次大规模起义.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万余名官兵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投入红军.  相似文献   

8.
1931年12月14日,宁都县城一声霹雳震撼全国———驻该县城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000余人,在该部中共地下特支和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领导下,毅然宣布起义,全体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由宁都起义部队编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成为人民军队的一支劲旅。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宁都起义的健儿们,为了保卫苏维埃,为了拯救中华民族,为了全国人民大众的翻身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包括起义领导人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刘振亚及黄中岳、李青云等重要将领,都先后为革命…  相似文献   

9.
李辉荣 《党史博采》2011,(12):17-21
今年是宁郡起义胜利80周年。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第26路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策动下,由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同志率领在江西宁都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它发生在日寇大举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刻,起义直接打乱了蒋介石的“围剿”部署,促进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壮大了革命力量。  相似文献   

10.
陈辉 《党史博采》2022,(10):4-9
<正>在新中国外交史中有这样一位大使,他先后担任中国驻罗马尼亚、挪威、柬埔寨、古巴、越南、马来西亚及苏联大使,在国外工作30年。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迄今任职最多、时间最长的驻外使节。这位传奇大使,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政治部代主任王幼平。宁都起义走出来的将军外交官宁都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1931年12月15日,国民党第26路军在军参谋长赵博生等近20名中共党员和该部第25师第73旅旅长董振堂、第74旅旅长季振同及团长黄中岳领导下,全军1.7万余人携带武器2万余件在江西省宁都县举行起义,  相似文献   

11.
1931年12月14日,被蒋介石驱入江西"围剿"红军的原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一万七千余人,在该军中共特别支部的策动、组织与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导下,由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等人率领于驻地宁都城举行了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宁都起义",宣布加入红军,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  相似文献   

12.
罗忠毅同志是湖北襄阳人,十五岁就开始追求革命,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在赵博生、董正堂同志领导下,参加了宁都起义。一九三一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历任排长、政治  相似文献   

13.
1931年12月14日,被蒋介石驱入江西“围剿”红军的原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一万七千余人,在该军中共特别支部的策动、组织与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导下,由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等人率领于驻地宁都城举行了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宁都起义”,宣布加入红军,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季振同任红五军团总指挥,  相似文献   

14.
1931年12月4日,在红军反“围剿”胜利影响和全国抗日反蒋浪潮的推动下,在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中的中共特别支部组织下,该部参谋长、共产党员赵博生和旅长季振同、董振堂率领全军1.7万人在江西宁都举行起义。该部起义后、被改编为中国工农  相似文献   

15.
每月要事     
1925.12 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7.12 中共领导发动广州起义。 1929.12 古田会议召开,强调红军必须服从党的领导,树立无产阶级思想。 1931.12 赵博生、董振堂等领导发动宁都起义。  相似文献   

16.
正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成功发动后,起义部队遵照中共中央原定起义后"先取东江次取广州"的方针,于8月3日开始撤离南昌,踏上了经抚州、赣南等地南进广东的征途。起义部队经临川、宜黄,于8月16日到达广昌。19日,起义部队离开广昌县城分左右两翼南进:二十军为左翼,当日到达广昌白水(今赤水),20日进入驿前,21日进入石城县境;十一军为右翼,当天到达头陂,20日进入宁都县境。22日,起义  相似文献   

17.
正中央苏区时期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要时期,其间发生了一系列有影响的事件,也是学界长期关注的重点。那么,史学界对这些历史事件的研究进展如何?还有哪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有待继续探讨?本文选取了中央苏区若干事件,即富田事变、宁都起义、宁都会议、反罗明路线及反江西罗明路线、查田运动等作为学术史考察对象,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些事件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评述。总的来说,在中央苏区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受人瞩目、影响深远。如1930年引发中央苏区大规模肃反的富田事变,1931年改造国民党军的典范事件宁都起义,1932年中央苏区反腐反贪案谢步升案,1932年排挤和剥夺毛泽东军事指挥权的宁都会议,1933年严重侵犯中农利益的查田运动,1933年错误的党内斗争反罗明路线事件,等等。这些历史事件,一方面体现了苏区政府在政权、经济、法制、统一战线等方面的积极建设,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受共产国际错误指导而推行"左"倾路线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8.
董振堂,宁都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2年4月,担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第十三军军长的董振堂率部由赣人闽,作为红军东路军的一支威武劲旅,为龙岩革命根据地的恢复,为赣州战役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19.
《党史文苑》2011,(24):82
2011年12月14日,由中共赣州市委、赣州市人民政府、赣州军分区主办,中共赣州市委宣传部、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办、中共宁都县委、宁都县人民政府、宁都县人民武装部承办的纪念宁都起义80周年大会在宁都县隆重举行。省委副书记张裔炯、解放军总参谋部某部政委孟学政、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李升泉、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主任孙丽萍讲话。  相似文献   

20.
晓农 《党史博览》2000,(3):36-39
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营垒,忽然轰隆隆地坍塌了一角:第二十六路军1.7余人,在党组织的领导和协助下,在参谋长赵博生,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七十四旅旅长季振同和该旅第一团团长黄中岳的率领下,携带2万多件武器,在江西宁都宣布起义。 宁都兵暴,以战斗力较强的正规部队大规模投向红军,书写了国民党历史上军队大反戈的第一页。蒋介石闻讯如雷击顶,惊得半晌回不过神来。随后一连3天卧床不起,粒米未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