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颁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北京市西城区民政局对这项制度创新高度重视,在市民政局的有力指导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西城区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咨询站,确定救助管理咨询站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12人,配备2辆救助护送专用车,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为机构建设、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一年来,我们边实践,边总结,积极探索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现阶段的救助工作,并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民政要着力三大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好民生,落实好民权,维护好民利. 一要着力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解决好民生.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要着力构建以城乡低保救助、灾害应急救助、住房救助、医疗救助、助学救助为主体,以就业援助、科技援助、司法援助和临时救助为补充,与各类优惠政策相衔接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形成"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实施、基层落实"的保障城乡特困群众基本生活的长效管理机制.一是要推行自然灾害救助工程,妥善安置好灾民;二是要实施城乡低保工程,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三是要落实五保供养工程,实现应保尽保;四是要实行临时救助工程;五是要推行医疗救助工程;六是要实施教育助学工程;七是要实施住房救助工程;八是要实施司法援助工程;九是要实施就业援助工程;十是要实施科技扶贫工程.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民政要着力三大体系建设,切实 解决好民生,落实好民权,维护好民利。 一要着力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解决 好民生。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要着力构建 以城乡低保救助、灾害应急救助、住房救助、 医疗救助、助学救助为主体,以就业援助、科 技援助、司法援助和临时救助为补充,与各类 优惠政策相衔接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形成 “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实施、基层落实” 的保障城乡特困群众基本生活的长效管理机 制。一是要推行自然灾害救助工程,妥善安置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温州市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按照“保基本、全覆盖,多层次、相协调,可持续、高效率”总体思路,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全市新型救助体系框架:救助政策进一步完善,救助资源进一步优化,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救助亮点进一步呈现,救助成效让更多困难群众分享,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5.
李建文 《广东民政》2008,(10):19-20
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从困难群体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人手,进一步解放思想,解决好制约肇庆市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的瓶颈问题,努力建立完善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以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灾害紧急救济制度、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主要内容,以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援助制度为配套,以临时救助制度为补充,与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6.
当前温州正处在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科学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救助工作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温州市委、市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按照"保基本、全覆盖,多层次、相协调,可持续、高效率"总体思路,率先在全国建立起规范新型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7.
日前,湖南省在石门县召开了全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现场会,要求全省所有县(市、区)今年底前都要建立起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灾民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相衔接,以制订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相配套,以财政性投入为主,以社会互助为补充,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同时年内全省要力争有30%以上的县(市)建立起农村低保制度。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讯     
四川省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川委发[2005]9号)。《意见》明确了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明确用3年时间在农村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医疗救助和教育救助为重点的社会救助制度,在城市建立起以比较完善的最低生活保障、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为重点的社会救助制度,到2010年,在全省建立起覆盖  相似文献   

9.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9号现公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克强2014年2月21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救助,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第三条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国务院民政、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杨娟 《中国民政》2007,(4):52-53
四川省开江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制定了《开江县全面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实施办法》,建立起以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自然灾害灾民救济为基础,以临时社会互助为补充,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相配套,以各项优惠政策相衔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为全县弱势群体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中央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以来,安徽省着力加强各项社会救助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以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灾害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2020年11月,安徽省民政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专题调研,总结成效,分析形势,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浙江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民生保障和社会救助改革等一系列部署,积极推进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在巩固拓展兜底保障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中彰显民政担当。着眼分层分类,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2019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推进新时代大救助体系建设部署,全面推进"1+8+X"大救助体系建设。目前,以信息系统为支撑,初步建立了由政府各救助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大救助格局,构建了由5个层次4大类型组成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救助对象上分为特困、低保、低保边缘、支出型贫困救助、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台湾地区建立了完备的急难救助制度体系。本文着重介绍我国台湾地区急难救助制度中时效性最强的马上关怀急难救助制度。台湾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和急难救助制度体系1980年6月,台湾颁布《社会救助法》,确定了台湾社会救助体系的生活扶助、医疗补助、灾害救助和急难救助四大支柱。台湾急难救助制度最初仅设立了县市急难救助和卫生福利部急难救助。前者限制户籍地申请,且审核发放时间较长,最长为15天。后者急难救助时限则更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通化市近日召开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把建立社会救助体系作为2004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了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5.
2009年4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决定》1+15文件,在广东率先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该区从社会救助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关系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人手,整合救助资源,规范救助行为,加大救助力度,建立和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教育、医疗、养老、住房、法律、慈善、突发事件等专项救助为辅助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解决辖区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16.
社会救助程序,即行政主体实施救助、行政相对人申请和获得救助的方式、步骤、过程、时限和顺序.在我国,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人员供养、自然灾害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主要内容,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配套,以政策优惠和临时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但我国社会救助的法治化水平还不高,尚未出台《社会救助法》,除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按救助项目立法的行政法规外,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主要由部委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各级政策性文件构成,其中各级政策性文件所占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讯     
湖南省省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全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通知》(湘政发[2005]14号),要求今年全省普遍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通知要求,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和完善以城乡低保(农村特困户救助)和救灾、五保供养为基础,以就业、医疗、教育、住房、扶贫和法律等专项救助相衔接,以完善各项优惠政策相配套,以其他临时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为解决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要加强部门  相似文献   

18.
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三大支柱.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救助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是呵护贫困群体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为贫困群体提供最起码生存需求和最基本生活保障的最基础的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9.
正从现代社会救助发展历史来看,各国社会救助通常都是从基本生活救助单项出发,逐渐发展出多种救助专项,从而在社会救助体系基础上,通过法制化促进体系定型发展。体系化的过程不仅时间长,而且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方面社会救助体系发展不仅要回应救助对象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救助作为国家治理的工具,还要回应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常会体现不同的发展理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路径。四十年来,我国社会救助建立和健全了"8+1"的体系架构,形成了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双城市民政部门紧紧围绕"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主线.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组织,搭好有效救助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市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一是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市民政局通过实行城镇居民低保、农村居民低保、农村居民大病救助制度,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改善了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目前,全市共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