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法制博览》2009,(9):67-67
“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和《洪范》。到底五福是什么呢?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注:《书经》上所记载的五福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的终命。(《书经洪范》)  相似文献   

2.
去年国庆期间,《南方周末》评论做了一期特刊,广邀读者,一起想想“我和我的国家”,一起回答四个问题——我为国家做了什么?国家为我做了什么?我还能为国家做什么?国家还能为我做什么?很多读者说,这是一生中第一次被问到这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奴才进化论     
晚上看电视,和坤跪在乾隆面前说:“奴才办事不力,奴才该死!” 女儿问:“什么是奴才啊?谁是奴才啊?”  相似文献   

4.
英国《泰晤士报》总编辑西蒙·福格曾在寻找职业方面创造过神话,被传为美谈。那是刚从伯明翰大学毕业的第二天,他走进《泰晤士报》总经理办公室,问:“你们需要编辑吗?”“不需要!”“记者呢?”“也不需要。”“那么排字工、校对员呢?”“不,都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了。”说着福格从包里掏出一块精致的牌子,  相似文献   

5.
龚敏迪 《法制博览》2009,(21):32-32
秦晋两国间的相互嫁娶由来已久,所以称作“秦晋之好”。相比之下秦国的女子大概比较漂亮,所以王勃《采莲赋》说:“吴娃越艳,郑婉秦妍”。不过历史上说的“秦晋之好”,大多是政治婚姻,其中充满了阴谋和算计,未必见得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琐忆父亲     
父亲,这个名词的精髓是什么?《说文解字》上说:“父,矩也,家长率教者。”那什么是“矩”呢?《辞海》上说:“为方之器”。在我的父亲朱丝纶先生离开我们47年之后,回忆他生前的点点滴滴,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矩”的博大精深……我家厨房兼餐厅,大约40平方米。南边是锅台,东边堆槎柴,西边和北边摆上竹橱和餐桌,西北角上有个半截楼。  相似文献   

7.
段子     
王斌 《工会博览》2010,(14):53-53
点名 课堂上老师点名:“刘华!”结果下面一个孩子大声回答:“Yeah!” 老师很生气,说:“为什么不说‘到’?”  相似文献   

8.
有关《永乐大典》正本的说法,有专家说是被火烧了,也有专家认为,它就在嘉靖皇帝的永陵当中。那么,《永乐大典》正本藏永陵的说法最早是谁提出来的?600多年来,咱们文史界有“寻找”过它的下落吗?在史书上,是怎么记载《永乐大典》去向的呢?  相似文献   

9.
刘振修 《法制博览》2008,(17):43-43
商鞅替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为后来消灭六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他立了传,叫做《商君列传》。其中说:“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在文章中,有时称他为公孙鞅,有时又称他为卫鞅,那么商鞅究竟姓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错误的选择     
抗日战争的时候,西南联大人跑警报。刘文典嘲讽沈从文说:“我跑是为了保存国粹,为学生讲《庄子》,你跑什么啊。”  相似文献   

11.
有用和无用     
官味,做官的滋味。做官是什么滋味?记得在家中看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当看到满头白发、一身褴褛、家徒四壁的于成龙同老妻告别的情景时,侄儿突然说道:“这官当得啥滋味?”  相似文献   

12.
谈歌 《法制博览》2009,(8):27-27
什么叫勇敢?按照《新华字典》注解,勇:有胆量,敢干。引申意义为:不躲避,不推诿,不畏惧。敢:有勇气,有胆量,用白话拆解一下:“勇”就是劲儿足,“敢”就是胆儿肥啊!不仅是中国人提倡勇敢,人类就是提倡勇敢的物种。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勇敢者的形象数不胜数。仅仅一部《水浒传》就有一百零八个勇敢的英雄,都是奋勇当先。单说那个李逵,杀人不眨眼,双手沾满了坏人与好人的鲜血。让人击节赞赏之余,难免心惊肉跳。  相似文献   

13.
诸葛亮和庞统同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顶尖谋士,并称为一“龙”一“凤”。大隐土司马徽曾夸赞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那么他俩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别呢?刘备一度龙凤兼得,为何还是没安天下呢?  相似文献   

14.
蔡成 《法制博览》2008,(22):14-14
詹姆斯狠劲皱眉头,低声说:“Shit!”凯文厉声说:“shit!”他很愤怒:被詹姆斯和凯文称作“臭狗屎”的节目是倪萍主持的《聊天》。是当年我刚买DV时摄录的一期《聊天》节目。  相似文献   

15.
简桥 《法制博览》2009,(13):16-16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一开头即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这滕子京是谁呢?注释说:他名宗谅,字子京,河南人,与范仲淹同年进士。因被人诬陷,贬为岳州知府。谪:降职。巴陵郡:即岳州郡,今湖南岳阳。  相似文献   

16.
《法制博览》2010,(11):78-78
读了5期《名家讲坛》上的《历数史上红杏出墙的皇后们》一文,我就纳闷:“杏花”招谁惹谁了?咋就成了情色用语?  相似文献   

17.
魏伯河 《法制博览》2008,(11):41-41
如果有人问你:“孔子的父亲姓什么?”你一定会说:“当然姓孔了”。恭喜你,答对了!可是,看古书上说,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看不出他姓孔来。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8.
苦舌艳遇     
“嘟嘟!”几声电话铃响,我连忙抓起话筒。话筒里传来一个年轻女人软绵绵的声音:“您是住在头条7号的张先生吗?…‘是啊!”只听那女人扑哧一笑:“可您近期又没住在那儿,对吧?”“对对!大冬天的平房太冷,我懒得生火,在丈母娘家睡沙发呢!”那女人“哼”了一声:“那你在书柜上瞎写了一张什么字条?你可够损的!”  相似文献   

19.
陶短房 《法制博览》2011,(16):77-77
提到魏征,大家想到的都是那个敢给唐太宗提意见、不怕打击报复的主儿。其实人家老魏聪明着呢,他可没那么愣,提意见总讲究个方式方法、时间火候,您翻翻《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能找到他魏征没事儿跟明朝那几位“文死谏”老兄一样,抬着棺材揣着遗书跑朝堂上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例子吗?没有吧?  相似文献   

20.
陈志云 《法制博览》2009,(10):28-29
一个老和尚伸出自己的食指,问小和尚:“这是什么?”小和尚回答说:“这是一。”老和尚又问:“再想想,这是什么?”小和尚想了想,回答说:“这是手指。”老和尚接着问:“你再想想,这是什么?”小和尚想了想,回答说:“这是食指。”老和尚继续问:“你继续想想,这到底是什么?”小和尚冥思苦想,翻来覆去地说:“一、手指、食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