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4 毫秒
1.
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和成功40业关系到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就业和创业离不开政府提供的政策、社会环境和高校的培养,还有学生个人的努力。通过对目前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环境的研究,为营造利于学生就业创业的环境,打造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四位一体”的就业创业体系,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建议和对策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月 《中国工运》2020,(4):55-57
作为“六稳”之首,穗就业既是确保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的托底之举,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就业稳定工作,不仅每年的两会报告都将稳就业置于优先位置,确定具体的就业增长目标,而且持续发布一系列有关稳就业的政策文件。2018年12月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从支持企业稳定发展、鼓励支持就业创业、积极实施培训、及时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帮扶、落实各方责任等五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时代风采》2009,(15):4-7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战略目标,2009年4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云南省鼓励创业“贷免扶补”实施办法》,为首次创业人员在我省自主创业提供贷款支持,税费减免、创业服务、资金补助等方面的扶持措施,旨在鼓励和推动劳动者积极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为青年人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创业政策、生活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社会发展也使青年发展面临各种挑战,青年应增强把握机遇、自我管理、改革创新等能力,以应对各种挑战,获得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2年下半年以来,青岛市总工会在全市各级工会组织中开展了以“政策指导创业、技能培训创业、资金扶持创业、基地示范创业、结对帮扶创业、激励职工自主创业”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助你创业行动”,以达到通过扶持一个人创业成功,吸纳安置更多的人就业,产生“1 1群”就业效应的目的。“助你创业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工会扶持并表彰了344名创业带头人,吸纳安置5027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走出了以扶持创业带头人促进再就业工作的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政策指导创业 为发挥政策指导创业的作用,使中央、省、市再就业工作的…  相似文献   

6.
刘福利 《农村青年》2014,(10):33-34
俗话说“一分钱蹩倒英雄汉”。在农村,有很多有理想、有志向的年轻人从中学甚至是大学回到了农村,面对就业市场的压力,他们有心自主创业,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在自己的家乡创出一份业绩来。只是由于缺少资金阻碍了他们这一理想与抱负的实现。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小额贷款”的大量投放有效缓解了他们在资金需求方面的困难,使他们在家乡创业的愿望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全民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缓解社会压力,稳定社会局面的有效途径。激活全民创业,要求在思想观念上实现现代化,技能培训要联动化,创业渠道要拓展化,政策配套要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运》2008,(7):30-30
为了进一步推进工会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辽宁省总工会决定,在全省组织实施“创业计划”。通过组织实施“创业计划”,基本实现每个市总工会在本年度扶持的创业带头人中选择10个项目的工作目标,重点从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进行扶持,努力把“创业计划”办成工会组织促进就业再就业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品牌活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运》2013,(1):34-35
山东省各级工会积极适应就业形势的需要,深入开展以“工友创业”为主题的工会促进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6年来,全省建立“工友创业”实训基地812个,投入培训资金1.43亿元,开办各类培训73.67万人次,培养创业带头人8104名,帮助52.61万人实现就业。“工友创业”行动已成为山东省工会工作的一个亮点、品牌。  相似文献   

10.
各自治区及其他民族地区自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就业,不断完善就业服务机制,积极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民族政策法规,少数民族就业数量质量明显提高。受到诸多因素综合影响,民族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影响着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少数民族就业的实现。提升少数民族就业竞争能力,离不开就业促进制度建设和路径规划,这涉及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劳动就业制度设计的重大问题,更离不开民族地区有效转化国家立法政策,不断创新民族地区就业促进制度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当前“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从事服务业重点行业,是应对新形势下 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充分挖掘高技能人力资源、稳定青年人就业的重要渠道。本研究基于 2010—2022 年《中 国统计年鉴》、2018年中国经济普查宏观数据和2010—2021年国泰安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中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 采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测算服务业重点行业的人才缺口数量,总结出三大重点服务行业亟须的人才类 型和特点。研究发现:当前人才教育培养存在“用工荒”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重知识、轻实践,受教育 水平与能力不匹配问题凸显;针对青年人就业观念的教育和引导较为有限。研究建议:教育部门应完善专业设 置和培养方案;企业和高校应积极推进大学生见习计划,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能;高校和社会 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辽宁省21所高校的1912份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个体因素中,个体的传记特征(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户口所在地、是否本省生源、就读高校类型、所学专业)、创业环境认知和创业心态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家庭因素中,父亲职业、母亲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的影响显著;社会因素中,社会舆论导向和就业压力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有正向影响,而高校创业引导与创业政策宣传的影响不显著。因而,建议从提高创业素质与能力、发展创业教育、改善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舆论宣传等方面提升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热情和创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青年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情况是分析青年就业问题的关键。研究使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对“十四五”及更长一段时期我国青年劳动力供给和分行业的新增劳动力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10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呈现扩张趋势,供给不断增加;预测结果显示,从当前到2035年,我国劳动力市场将面临供大于求的非均衡态势,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多和扩招积压效应叠加,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凸显。研究建议,可以从增强人岗匹配度、优化就业条件、加强就业帮扶、积极引导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等4个方面化解供给冲击和结构矛盾,促进广大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4.
受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本研究在梳理高校毕业生就业相 关理论的基础上,从毕业地、高校类型、学科及家庭因素等方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了总结。研究认为, 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劳动力需求收缩、就业稳定性变差、“慢就业”现象升温及就业歧视加剧等, 原因主要是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性失衡、用人单位适合毕业生的岗位稀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及就业服 务缺乏针对性等。研究建议,为改变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应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 建立健全教育与就业的联动机制,提高高校就业工作实效性,同时毕业生也应顺应变化转变观念,制定职业规划, 培育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以及就业形态的创新,使得劳动者价值观多元化问题逐渐凸显,引发了学 者对灵活就业劳动者工作价值观问题的思考。本研究基于对 53 位骑手的深度访谈,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探讨了骑 手工作价值取向的变化,为推动新就业群体实现体面劳动提供借鉴。研究发现:骑手的工作价值观与传统正规 就业群体存在显著差异,即骑手的工作价值观在构成维度上表现为谋生与发展两个取向;在优先次序上,骑手 的工作价值观更注重工作自主性、收入公平性和职业发展性;在具体内涵上,骑手的工作价值观出现了时间自 由、人身自由等新内容,体现了工作价值观向“后现代主义价值观”转变的趋势。研究建议:政策制定、平台 管理和工会工作要注意结合骑手工作价值观的阶段性特点,根据灵活就业的特点创新养老保险缴费时段和地点, 探索实施碎片化的社会保障缴费方式,提供便利化的理赔服务,为劳动者营造灵活且安全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之一,其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深刻影响。本研究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合改革开放后以往人口普查数据和分年度人口数据,分析了我国劳动力结构的演变规律及可能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40余年来,我国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开始面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抚养负担加重、劳动力地区分布不均等问题,由此引致了消费需求、储蓄率、投资需求等降低的不利影响。但同时,劳动力结构变化也带来一定发展机遇,包括倒逼技术进步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素质普遍提升、劳动工资水平持续提高等。研究认为,在"十四五"及未来更长的时期里,应抓住劳动力结构变化带来的机遇,主动迎接挑战,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家庭内部的隔代照料是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可对推动女 性就业、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和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但隔代照料也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影 响。本研究在借鉴国外隔代照料家庭支持政策的基础上,采用社会政策分析框架探讨我国隔代照料支持政策的 发展思路。研究认为,应将隔代照料支持政策纳入各地“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和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相关政 策。未来应进一步分析老年隔代照料的经济价值,统筹考量其经济成本,多学科细化分析其社会性价值与成本, 强化老年隔代照料的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18.
劳动教育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因为劳动教育可以通过劳动理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促进充分就业,也可以通过价值态度和劳动道德的形成助推就业的高质量发展。但我国劳动教育存在表面化、边缘化、盲目化的问题,带来了逃避就业、自愿性失业、就业歧视等就业冲击。发达国家的劳动教育将职业理念贯穿始终,注重劳动的精神意义和价值,并将劳动教育纳入立法,从而为就业提供了较好的保障。有鉴于此,我国应结合教育发展规律,在小学阶段将劳动与就业观念的培养置于重要地位,中学要强化劳动与就业价值观的树立,大学要致力于创新创业潜力的挖掘,共同推动我国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老龄化是贯穿我国 21 世纪的基本国情。从 2006 年养老服务业这一概念首次在政府层面提 出至今,我国养老服务业在探寻符合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中逐步成长,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国在养老服务 业改革上取得了若干突破性进展。但总体来看,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明确属性上“事业”与“产 业”的合理边界、政府职能上“有限权利”与“有效权利”的合理边界、体系构架上“家庭功能”与“社会功能” 的合理边界、宏观政策上“动态调整”与“连续性”的合理边界,是深化我国养老服务业改革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 面对新趋势和新要求,我国必须立足现实基础、需求结构和发展趋势,以改革为主线,在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业 体系上加快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平台用工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具有劳动法讨论意义的是组织型平台,包括基于劳动合同的模式和非基于劳动合同的模式,后者是法律关系定性争论的对象。此种非基于劳动合同的平台用工模式不同于常规劳动关系,在劳动过程中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平台控制与劳务提供者自主,不符合现有从属性标准,不成立劳动关系,在现行法中属于民事非典型合同中的混合合同。此种平台用工在当前"从属性劳动—独立性劳动"构成的"劳动二分法"框架下不能实现有效调整,给予劳务提供者的权益保障不足。问题的成因在于劳务提供者的学理定位是"类雇员",此种平台用工的本质是承揽合同社会化,属于"劳动二分法"下的制度空白地带。因此,应根据此种平台用工中劳务提供者的社会保护必要性,构建介于民法与劳动法之间的"类雇员"规范体系,推动法律对社会劳务给付的调整框架从"劳动二分法"向"劳动三分法"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