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史就是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史。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尽管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目标有所不同,并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人民理论、群众路线,但本质都是一样的,即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幸福的使命。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理论的中国化成果,对于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宗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人追求并一直为之奋斗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不屈不挠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和行动指南。中国梦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梦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出发点,为人民服务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前提和支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实践中,我们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在服务人民中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员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就必须赋予为人民服务新的内容,这一新的内容就是: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通过价值规律的行为取向实现向人民奉献;独立的人有偿地为人民服务,自觉地为人民奉献。依据这些新内容要有新的服务方式,即:从行政化的保姆式服务转变为社会化为人民服务;帮助人民学文化、学科学,使人民拥有创造物质财富的本领;讲效益、讲质量,使人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相似文献   

4.
做官即为民     
赵文禄 《群众》2007,(6):48-49
做官到底为什么?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很复杂,其实又非常简单。答案无非是两个:一是为自己,二是为人民。为自己的人,认为当官象征着金钱、地位、权势;为人民的人,则认为当官即是服务和责任。纵观古今,什么时候坚持了以民为本,做官为民,则国富民殷,天下大治;反之,则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也养育了英雄豪杰。人民的干部植根于民,更要回报于民,永远做人民的公仆,不当官老爷。毛泽东同志告诉共产党员最大的道德就  相似文献   

5.
张利涛  郑彬 《前沿》2024,(1):16-28
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坚持理论创新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理论建构是一场关于观念、话语、制度等要素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主不仅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还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创新。从人民民主专政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民主话语的转化和理论范式的跃升,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的不懈追求。深化对人民民主专政理论范式的多维立体分析,对更好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建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陈云始终关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注重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关心群众的疾苦,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为了人民的利益不计个人得失直言进谏,并把能否代表人民利益看成共产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其根本就是聚焦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对人需要的满足.美好生活向往的主体——人民与马克思"现实的人"具有内在一致性,这为以马克思"现实的人"为新视角探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实践进路提供了理论可能和靶向参考.马克思"现实的人"突出表现在它的四重内在规定,即是自然存在物、实践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和历史存在物.由此出发,中国共产党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在实践中要注意以下:着力满足人民的生命健康需要,推动人民劳动自觉的生成及行为外化,打造三重和谐关系的美好社会图景,明晰和把握好美好生活实践展开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8.
论张闻天的人民本位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正付 《求索》2011,(8):96-97,168
人民本位思想是张闻天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张闻天的人民本位思想以民生幸福为终极目的,以人民利益为衡量党和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强调人民的历史主体性和社会主人地位,凸显了人民在政治、经济活动中的至上地位。在大力弘扬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的今天,学习和研究张闻天的人民本位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庄德水 《前沿》2003,2(5):106-108
在党的群众监督理论和实践中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如人民主体、人民民主、人民利益及人的发展等内容。这些人学思想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强群众监督的工作要求和准则。认清这一点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的群众监督之路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中最大亮点是系统地阐述了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主要包括人民主体、人民至上、人民民主、人民幸福等观点。文章比较系统、深入、全面地探讨了"七一"讲话阐发的人民至上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张培炎 《桂海论丛》2009,25(3):69-71
"利为民所谋"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它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经验.但是,这个观点必须扩展为下述三个命题:为人民谋利益必须慎之又慎,让人民谋利益必须解放思想,保护人民的利益必须坚定不移.  相似文献   

12.
何峻 《长江论坛》2006,(4):13-16
行政法律制度从实质上看是一种利益保障制度。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应是行政法治的至上原则。为了满足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求,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原则,提高人民群众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的民主参与程度,弘扬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思想,善待人的权利,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霞  赵国龙 《前沿》2010,(20):7-10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利益观是我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始终保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一直努力探寻实现人民利益的途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深刻认识人民利益的重要性,加强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体制,为实现人民利益提供制度条件;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真正做到依法治国,为实现人民利益提供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14.
陶泽元 《创造》2003,(7):37-38
一、正确理解人民当家作主1、从理论上讲: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人民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最后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是,人民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人民是单个的人组成的集合体。人民要想实现共同的意愿和利益,就必须组成一个政体,而这个政体又必须由人民信赖的人和组织来领导执行,从而体现其共同的意愿和实现他们的权力和利益。这就需要法制来保障,要求民主与法制统一,并且任何人都不能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否则,将无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2、从社会形态来看: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  相似文献   

15.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的向往;坚持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层次精神生活的向往;坚持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的殷切期待;坚持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更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解放、人的需要、人的发展、人的自由和人的价值等人学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逻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传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走出一条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从人学理论溯源、历史发展脉络、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等维度阐析中国式现代化,有助于深刻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征程上继续重视人民力量、推动人民创造性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作为现实规定中的自为存在物,现实性、能动性、自觉性、实践性是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起点,呈现的是人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确证过程。资本逻辑视阈中人的主体性被消解、多元劳动诉求与多样价值需求相异化,超越资本逻辑、践行人的逻辑是修复人本异化、实现人民主体的逻辑中点。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关联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真正和解是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旨归。历史主体、评价主体、价值主体反映人民话语,人民话语的现实表达是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延展。从逻辑缘起、逻辑中点、逻辑旨归、逻辑延展,层层递进,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进路。  相似文献   

18.
李宁 《岭南学刊》2021,(1):111-115,122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丰厚的哲学基础,它植根于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观的实践与发展,传承于中国文化传统优秀的民本思想,实践于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全过程,它使中国共产党的人民主体哲学发展到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吴敏 《前进》2014,(5):35-36
<正>习近平同志在《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一文中说,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一个党员,如果与群众的距离远了,就与党拉开了距离;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心中有群众,就要真心实意把老百姓当回事。"人贵有自知之明",自己要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  相似文献   

20.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凝聚起复兴伟业的磅礴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入研究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历程,深刻总结我们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经验.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学术界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内容、实践发展、价值意义等方面.相关研究更好说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来源和发展趋势,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重要意义.今后学界还要不断拓展研究内容、改进研究方法和拓展研究视野,以世界眼光研究问题,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