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坚持以人为本: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发展新飞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兴林 《学习论坛》2007,23(9):17-20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深入探索、不断深化的又一理论成果。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从目的的层次认识社会主义,回到了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价值追求;第三代党中央用明确的语言将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革命年代的预设理想转变为社会主义的现实课题;新一届党中央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执政理念,回答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以什么为运动的坐标原点,以什么为运动中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黄斌 《探索》2012,(2):168-172
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依据的事实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现实实践,它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在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同时,也为该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即:回到"整体的马克思",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鲜活实践,全面、系统地研究和探寻社会形态理论的宽广内涵,深化社会形态发展规律与活动规律的认识,进而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从协商民主在中国发展的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实际价值以及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等层面对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生成机理和现状进行考量,可以为协商民主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方向性视角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具有自己的内在机制并按照这种机制在现实中不断展开。这种内在的机制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机制,具体表现为解放思想、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文章以解放思想为主线,以党的代表大会为标志,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阶段为关节,探讨了这种内在机制的现实展开。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学说,确立了社会价值体系的理论依据,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方向。沿着从理论到现实的具体化道路,中国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实践过程中,确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价值追求目标和方向;沿着从现实到理论的抽象化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理论和现实在这里达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党建理论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理论,是在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以新时期党建实践为现实依据,以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为契机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本文就国内学者近些年来关于邓小平对党建理论的重大贡献加以归纳评述。  相似文献   

7.
社会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在结构意义上将社会理解为一种在矛盾运动作用下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有机的整体构成物.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在关于社会结构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实践发展以及现实运动等诸多层面上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使社会结构这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获得新的内涵和形式,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需要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韩庆祥 《求实》2006,(1):35
林世选教授和单培勇副研究员合著的《国民素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一书,已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指导,以研究中西方人学思想、服务现实社会为学术目的,站在当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从历史到现实、理论到实践、社会到个体,对国民素质与人的发展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学术研究,使“国民素质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比较抽象的理论具有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性、理论的时代性、社会的实践性和个体的针对性。这对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  相似文献   

9.
对社会主义价值进行理性思考,是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关于社会主义价值的反思是对科学社会主义价值内涵在当今社会的现代肯定。从理论形态概述了社会主义价值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体现,从现实角度对社会主义建设中价值实现的曲折过程进行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在重要历史关头对社会主义价值的重新审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为社会主义价值的最终实现提供了更加优越和现实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探索》2014,(3)
马克思主义创新和发展的逻辑就是问题逻辑,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以现实问题为中心、遵循现实问题的发展逻辑或实践发展逻辑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在遵循问题逻辑,在党领导人民群众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同样必须遵循问题逻辑,必须立足于为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