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将30头健康、经产、处于围产期的黑白花乳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从产前28 d开始,低能量组乳牛饲喂《中国奶牛饲养标准(2000)》减少20%日粮(能量摄入80%),对照组乳牛饲喂《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高能量组乳牛饲喂《标准》增加20%日粮(能量摄入120%),产后各组乳牛均饲喂标准日粮,至产后第56 d结束试验;采用内对照RT-PCR方法检测摄入不同能量的围产期乳牛肝活体组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mRNA丰度。结果,不同能量组乳牛肝LDLR mRNA丰度产前至产后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00%和120%能量组肝LDLRmRNA丰度在产后14 d达最大值,且产后均高于产前(产后56 d除外,P<0.01或P<0.05);而80%能量组产后1 d即达到最大值,产前14 d至产后14 d,LDLR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00%和120%能量组;产后28~56 d,120%能量组显著高于80%和100%能量组(P<0.01)。表明围产期乳牛能量摄入水平对肝LDLR mRNA丰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提高乳牛产后期免疫状态的新方法,对试验乳牛分4组(产前第30 d至产前第1 d灌喂组、产前第15 d至产后第15 d灌喂组、产后第1 d至第30 d灌喂组、不灌喂中药对照组)灌喂中药八珍汤,检测产后期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和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功能。结果发现,产前组CD3细胞数量在产后第1 d升高;产前产后组CD3、CD4和CD8细胞数量在产后第1 d和第15 d升高;产后组CD3细胞数量在产后第15 d和第30 d升高,CD4细胞数量也在产后第30 d升高。淋巴细胞对ConA的反应能力,产前产后组在产后第1~30 d明显提高,产后组在产后第15 d和第30 d明显提高。各组乳牛产后期CD21细胞数量的变化相近。结果表明,从产前第15 d开始到产后第15 d每日喂八珍汤,能明显提高乳牛产后期T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和增加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功能,而对B细胞数量增加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溶菌酶对围产期(产前第21天到产后第21天,表示为-21st~21st d,下同)奶牛免疫抑制的缓解作用及其相关机制,选择18头围产期奶牛,分为3组,每组6头,Ⅰ组:每头奶牛每日饲喂基础日粮+2g溶菌酶,Ⅱ组:每头奶牛每日饲喂基础日粮+4g溶菌酶,Ⅲ组作为对照组,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为45d。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试验牛血清中C3、C4及IFN-γ、TNF-α、IL-6的质量浓度。结果显示,Ⅰ、Ⅱ组奶牛在-10th~7th d阶段,血清中C3、C4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Ⅱ组血清中IFN-γ、TNF-α和IL-6的质量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即IL-6的质量浓度从-14th到21st d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TNF-α的质量浓度从0到21st d与对照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IFN-γ的质量浓度虽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其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而Ⅰ组IFN-γ、TNF-α和IL-6的质量浓度与对照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溶菌酶对围产期奶牛的免疫抑制有缓解作用,且Ⅱ组的缓解作用明显优于Ⅰ组,这可能与溶菌酶能增加血清中C3、C4的质量浓度和降低IFN-γ、TNF-α和IL-6的质量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溶菌酶对围产期奶牛直肠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及调节作用,选择9头围产期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3头。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作为对照组;试验Ⅱ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g/(d·头)溶菌酶;试验Ⅲ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g/(d·头)溶菌酶。分别在产前第21、14、7天,产犊日,产后第7、14、21天采集直肠粪便,对各组奶牛粪便细菌总DNA进行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找出主要条带,克隆回收,使用HinfⅠ和HhaⅠ限制性内切酶进行RFLP分析,对主要的OTU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奶牛直肠菌群结构的相似性相近,与试验Ⅲ组的相似性较低;3组奶牛直肠优势菌群均为拟杆菌。结果表明,溶菌酶对围产期奶牛的直肠菌群多样性有较大影响,但没有改变直肠菌群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5.
对某奶牛场16头乳牛产前10 d至产后56 d血样的瘦素、酮体、葡萄糖、脂肪水平及其动态特征和相关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血浆瘦素、血酮、血脂含量在不同乳牛和不同时间点之间均有显著差异。酮体在产后14~49 d出现高峰,瘦素和血脂从产后第0 d到产后第56 d内逐渐升高。瘦素水平与血脂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血酮与血糖呈极显著负相关。亚临床酮病组乳牛的瘦素和血脂水平分别极显著或显著低于血酮正常组,其瘦素、血酮和血糖在试验期内的波动频率明显减少,跨度变长,瘦素在试验期内仅出现一个两端接近0、波峰不超过1.5 ng/mL的波。证实,产后乳牛瘦素、血酮、血糖含量的低频率波动变化和产后8周内血浆瘦素跨时持久的单峰动态变化与乳牛亚临床酮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随机选取某奶牛场10头患临床酮病乳牛和10头同期健康对照组乳牛,检测了2组乳牛血液10项指标,阐明了酮病对泌乳早期乳牛体内代谢和内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酮病乳牛血糖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血浆NEFA和BHBA的浓度明显增高(P<0.01);酮病乳牛血浆Ins、LP、NPY、E2的浓度和Ins/Gn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而血浆Gn浓度未明显升高,P4未明显降低(P>0.05)。表明,酮病乳牛体内某些激素协调作用紊乱会妨碍酮病乳牛能量负平衡的缓解,并将对产后生殖机能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将 60头断乳“军牧 1号”白猪分成 6组 ,分别饲以添加 0、10 0、15 0、2 0 0、2 5 0和 3 0 0mg/kg铜的基础日粮 ,进行80d的饲养试验 ,以探讨日粮铜水平对仔猪血液激素及生长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础日粮中添加 10 0~ 3 0 0mg/kg铜能促进仔猪的生长 ,能显著促进循环血液中生长激素 (GH )、胰岛素 (INS)、游离甲状腺素 (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Ⅰ )及其结合蛋白 (IGFBP3 )的分泌量 ,其中以饲料中添加 2 5 0mg/kg铜水平 ,于试验的第2 0~ 40d最明显 (P <0 .0 1)。  相似文献   

8.
将 15只临床健康、日龄相同的岭南黄公鸡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5只 ,并分别饲喂不加双乙酸钠的基础日粮、含双乙酸钠 2 g/kg和 4 g/kg的日粮 ,饲喂 2 1d。饲喂结束后 ,颈静脉放血采集血样 ,测定血清中 13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 ,试验鸡与对照鸡的生理生化指标大多无显著差异 ,表明饲料中添加 4 g/kg以下的双乙酸钠对鸡机体的多数内脏器官无损伤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富硒乳酸菌对食源性草酸过多犬尿石症的预防作用,将本地犬2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5%草酸组、0.5%草酸+有机硒组、0.5%草酸+乳酸菌组、0.5%草酸+富硒乳酸菌组,每组犬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相应成分,在试验第15天和30天时,采集动物血样和尿样测定相关生化指标和血硒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富硒乳酸菌可显著增强草酸的分解,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达到预防草酸钙结石形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选择1日龄闽中麻鸡396只,随机分为4组,A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B组、C组、D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3、4 g/kg的中药富硒酵母,试验为期49 d,研究了日粮中添加中药富硒酵母对闽中麻鸡肝和小肠发育的影响.于第7、21、35、49 d每组随机抽取6只鸡,采取肝和小肠各段,Bouin液固定,制作石蜡切片,光镜观察;第49 d取A组和D组的肝和空肠,25 mL/L戊二醛固定,制作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肝的平均质量和器官指数大多高于对照组;肝细胞线粒体增多增大,枯否氏细胞内溶酶体增多;小肠绒毛和肠腺长于A组;空肠柱状细胞的微绒毛增长.证实,基础日粮中添加中药富硒酵母能促进鸡肝和小肠的发育,改善肝细胞和小肠黏膜的细微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乳牛在产后期的生理性免疫状态,检测了产后期乳牛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和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功能及其变化。结果发现,乳牛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和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功能在分娩后第1 d最低,然后表现出缓慢上升的总体趋势。CD3细胞数在产后第15 d低于产后第1 d,到产后第30 d时达到最高值;CD4细胞数一直多于CD8细胞数;CD21细胞数在产后第15 d时达到最高值,以后缓慢下降;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能力在产后第30 d最高,未观察到淋巴细胞有明显的凋亡和增生现象。结果表明,乳牛免疫状态在产后第1 d最低,以后逐渐升高,第15 d时细胞免疫最低而体液免疫最高,第30 d时细胞免疫最强。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魔芋葡甘寡聚糖(K-GLMOS)和瓜胶豆半乳甘露寡聚糖(CB-GAMOS)作为鱼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替代品的可能性,将270尾同塘同规格的尼罗罗非鱼鱼种随机等分为3组.对照组喂商品罗非鱼种料;K-GLMOS组和CB-GAMOS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1000mg/kg的K/GLMOS和CB-GAMOS.饲喂28d后,观测...  相似文献   

13.
选用产后7~10d的急性脓性子宫内膜炎病牛和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各20头,通过支原体分离培养、DNA荧光染色法及套式PCR方法,检测了子宫病料中支原体的感染情况,并确定了支原体种类,以探讨支原体感染在奶牛子宫内膜炎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炎病牛子宫的支原体检出率为60%,其中45%发生子宫黏膜细胞感染;而健康组奶牛的...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牛乳中酮洛芬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牛乳样品经甲醇提取,C18色谱柱分离,采用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牛乳中酮洛芬的检出限为1μg/kg,定量限为5μg/kg,在5~20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在25~100μg/kg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93.3%~107.5%,批内、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72%~5.46%、1.13%~7.04%。该方法高效、灵敏、准确,可作为牛乳中酮洛芬的检测方法。选用20头健康的泌乳期荷斯坦乳牛,高产、低产各10头,以3 mg/kg剂量肌内注射给药,每天1次,连用3 d,分别于每次给药后第2、15小时采集乳样。每次给药后2 h牛乳中可检出酮洛芬,最高质量分数为(38.43±3.90)μg/kg,停药后15 h均未检出。所有时间点牛乳中酮洛芬质量分数的实测结果均低于加拿大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50μg/kg,建议弃乳期为0 d。  相似文献   

15.
将1日龄天府肉鹅健雏200只随机分为A、B、C、D共4组,A组作为对照组仅喂基础日粮(Zn100mg/kg),B、C、D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 Zn900mg/kg、基础日粮 Zn1400mg/kg和基础日粮 Zn1900mg/kg,试验期7周,以研究高剂量锌对雏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锌的B、C和D组雏鹅淋巴器官发育受阻,胸腺、腔上囊和脾的器官生长指数程度不同地降低;胸腺、腔上囊和脾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变性、坏死;淋巴细胞分裂增殖受抑,胸腺、腔上囊、脾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裂指数程度不同地降低。结果表明,日粮高锌可致雏鹅免疫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6.
对前期研制的布鲁氏菌omp25基因-PCR试剂盒的保存期、特异性和可重复性进行了测定,并应用该试剂盒对采自宁夏、甘肃、内蒙古、山西、黑龙江、新疆省(区)的98头血清凝集试验(SAT)阳性乳牛的6批98份乳样和350头SAT阴性乳牛的2批350份乳样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PCR试剂盒与SAT的阳性符合率为100%(98/98),阴性符合率为97.71%(342/350);从SAT阴性乳牛的乳样中,用PCR试剂盒检出8份阳性,表明其敏感性高于SAT;对2株田间野毒Br-gs和Br-nmg株进行了克隆与测序,二者与标准菌株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8%和100%。试验结果证实,本试剂盒的可重复性良好,特异性较高,-20℃下的有效保存期为5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