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能设计”制约乡镇政府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的实行和“税改费”的推开,为农村上层建筑变革提供了外部动力。但记者近日在河南、四川农村采访发现,由于乡镇政府职能不清、组织结构失衡、权力关系不顺,政府相应改革“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相似文献   

2.
我国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体制的建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体制的建立:一是要明确基本理念:乡镇不能实行自治;乡镇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不能相互取代;乡镇政府应建立以公共服务为核心导向的管理体制。二是包括的基本内容:合理界定政府行为“坐标”、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权力运行模式变革、体现市场化的治理理念、扶持和壮大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及决策机制要从独断向参与转变等。三是为确保我国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体制的建立,应撤乡并镇、精简机构和人员;改变乡镇政府在公共产品提供上的垄断性;实行公示、招标和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一、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分析现阶段,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实际包括乡镇政权和村民自治组织两部分。对于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规定,基层政权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是指导、支持、帮助的关系,而非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即乡镇政府对于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不得干预属  相似文献   

4.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良才 《理论探索》2006,(3):128-131
全面取消农业税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同时也给乡镇政权建设带来了挑战。如何科学界定乡镇政府的职能,将成为乡镇政权建设中的又一重要课题。取消农业税后,为构建“服务型”政府,应将乡镇政府职能定位在促进经济发展、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为农村提供高效公共服务和有效公共产品、指导村民自治等四个方面。为保证乡镇政府实现上述职能定位目标,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由于利益多元化、青壮劳力外出务工以及宗族势力干预等因素,有人认为,村民自治在当前已经发挥不了作用了,而且还人为制造了村委会与党支部以及乡镇政府的矛盾,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同时,在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村民自治也失去了自身的动力,因而,村民自治已经失去了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在现实的农村公共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这些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结构是指各治理主体在各自权力、职责范围基础上的行为模式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两种表现形态。内部结构是指由现有制度体系规定的村庄内部各治理主体的法律地位、相互之间关系以及各自的行为模式。但在基层国家权力的作用影响下,村民自治表现出了比制度规定的理想状态更为复杂多变的关系,各治理主体之间产生了许多冲突和矛盾(如两委关系失调和乡村关系紧张),形成了村民自治的外部结构。在村民自治的实际过程中,外部结构与内部结构交叉重合,形成了村民自治的现实结构:一方面,乡镇党委通过对村党支部的领导关系以及村党支部对村委会的领导地位取得了对村委会的领导权;另一方面,乡镇党委又通遍对乡镇政府的领导关系以及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指导关系实现了对村委会的实际管理。这表明,村民自治并未使得国家权力从乡村社会退出,而是继续保持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承认这一现实是提高村民自治绩效的基本前提。本文旨在从政治学的角度对村民自治结构作一梳理分析,这对于我们清楚认识村民自治的现实,明确并理顺村民自治各个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飞 《理论导刊》2003,(4):31-32
自村民自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来,乡镇政府与民选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出现了种种形式的失调现象,其病因根源于宏观体制,压力型行政体制、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税收制度、党政关系、立法与司法体制等宏观体制中存在的困境是乡、村关系失调的病灶。村民自治大背景下的乡、村关系问题正是宏观体制困境的微观映射。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是中国基层民主自治的典型制度安排。城镇化进程中,“村民自治”的群众基础、经济基础和制度基础三大要件遭遇挑战,导致“村民自治”职能弱化。从当前农村社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剖析“村民自治”社会管理失效的原因,提出从村民自治走向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它是广大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种方式。村民自治由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个部分组成。民主选举作为村民自治的核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提出解决路径:严格规范和完善民主选举制度;为村民选举提供物质保证,提高参与意识;加大教育培训宣传,增强民主法制观念;理顺乡镇政府与村两委在民主选举中的关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后,如何实现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有机结合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认真把握的一个现实问题。由于现行的法律制度对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权限、职责没有完全厘清,有交叉重复之处,再加上现行的制度文本关于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关系的规定过于原则化,缺乏程序性法律安排,以及成文制度与制裁手段相脱节,导致乡村冲突或互动扭曲。鉴于此,在实践中必须合理划分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职责和权限,制定二者结合的程序性法律,完善互动异常的惩戒性规定和相关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后,如何实现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有机结合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认真把握的一个现实问题。由于现行的法律制度对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权限、职责没有完全厘清,有交叉重复之处,再加上现行的制度文本关于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关系的规定过于原则化,缺乏程序性法律安排,以及成文制度与制裁手段相脱节,导致乡村冲突或互动扭曲。鉴于此,在实践中必须合理划分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职责和权限,制定二者结合的程序性法律,完善互动异常的惩戒性规定和相关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取决于三对基本关系的理顺。要通过因地制宜的民主程序理顺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通过限定行政职能、健全自治功能的有效举措理顺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通过遏制强权行为、提升自治实力的双向努力理顺乡村干部与村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彭澎 《理论参考》2009,(4):29-31
村民自治是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村民自治是一种宪法权利,村民通过行使宪法赋予其的选举权和自治权,与乡镇政府的国家权力和村党支部的执政党权力进行抗争与博弈,从而维护和保障自己的各项权利,这其中就蕴涵着一种宪政精神和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4.
村民(村民会议)、村民委员会、村党组织、乡镇政府是村民自治法律关系中的权力(权利)主体;在村民自治实践中,这些主体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实质是其背后的利益博弈;要解决矛盾、调控冲突应从两个层面着手,其一,通过立法厘定权力(权利)主体的权力边界;其二,是各主体应抑制权力的自我扩张。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是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治理方式。目前,人们对这一方式的研究主要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侧重于对村民自治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合法性的研究,其回答的是“为什么要实行村民自治”问题——村民自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因此,立足于这方面的研究对现实的指导性实在匮乏,有“绕道而行”之嫌;另一派则是侧重于对村民自治的实践及其相关理论的可能性、可行性及其可操作性的研究,其回答的是“如何实行村民自治才能带来良好的效果”问题——而相比之下,对此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立足于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就“如何实行村民自治”问题,对农村自主治理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分析,主张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的治理过程中,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给当前农村的治理带来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村干部角色偏离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应然角色来讲,村干部是村民利益的代表者与维护者,这是由村民自治制度决定的。但是,村民自治实践表明,一些村干部已经偏离了应然角色,扮演着乡镇政府代言人、"营利型经纪人"及派系代言人的角色。矫正村干部角色偏离的措施主要有: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养,提高他们的素质;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对村干部角色的制约作用;充分尊重村民自治权利,严格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7.
《行政论坛》2019,(2):21-26
村民自治制度是中国农村社会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村民自治工作中影响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民主实践活动。实现村民自治的首要环节是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然而在实践中却面临"法律滞后,中间断层;竞争激烈,标准不一;监督匮乏,难有成效"等三种困境。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等三方构成农村的主体力量。三方在换届选举前后,相互统一又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相辅相成又相互博弈。H省在第十一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尝试推出"三项承诺"制度、严把纪律关等多项创新举措,为破解村民委员会选举困境、实现博弈效果最佳探索了切实可行的救济路径。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四个民主”中的薄弱环节之一。根据笔者在滨村的观察 ,滨村民主监督几乎不发挥作用 ,但村委会维持运转 ,大家相安无事。对于这一普遍问题 ,笔者从“有限理性”的视角进行分析 ,认为由于信息的有限性、后果的不确定性以及价值偏好的不一致性等因素限制 ,作为民主监督的主体村民在民主监督中不可能完全理性 ,采取“最优方案” ,而只是从具体情况出发 ,采取符合其“欲望水平”的“满意方案” ,这是民主监督乏力的重要原因。建议进一步畅通村民自治信息、健全村治法律法规、完善制度安排、提高村民、村干部素质 ,以加强民主监督 ,保障村民自治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一种古老税种的农业税,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前是维持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的重要经费来源。全面取消农业税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具有挑战性的一面。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减轻了农民负担,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创造了条件;简化了乡镇政府的工作内容,为乡镇政府摆正自己的位置提供了契机;减轻了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压力,为克服村民委员会过度“行政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提供了机遇等三个方面。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乡镇财政减少,乡镇政府正常运转困难增大,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能力难以提高;部分乡镇工作人员的基本待遇难以保证;部分村经费短缺,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呈现滞缓状态;乡村干部的债务压力增大,工作处境日趋困难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村民自治问题成为我国学术界理论研究中一个新的热点问题。在有关学术论文的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的英文翻译中,很多人把“村民自治”这一概念翻译为villagerautonomy ,或者villagers’autonomy,把“村民自治制度”翻译为Villagers’autonomysystem。本人认为,这些译法不够妥贴,值得进一步斟酌。主要问题在于,英文autonomy一词所指的涵义同村民自治一词中自治的涵义是否相同。查《新英汉词典》可知,autonomy的主要意思有:自治;自治权;自主权;有自主权的国家;自治团体等等。《朗文英汉双解词典》对autonomy一词的中文解释是:自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