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共产党官言>关于"资产者和无产者"的一个论述.联系<宣言>的其他部分和马克思主义人学其他相关理论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双向性的辩证结论一作为现实的、类存在的、异化和外化的社会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条件;而作为实践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人道主义目标,每个人的全面的自由发展是目的.  相似文献   

2.
《求实》2013,(6)
马克思的"现实人"不是孤立的、抽象的存在,"现实人"在物与物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历史的关系中生存和发展。这些现实的关系决定了"现实人"是多维立体的总体存在,是自然维度、自由维度、社会维度、劳动维度和历史维度的辩证统一。多维统一的人才是"现实人",多维统一确证人的现实存在;"现实人"必定是多维统一的,人通过多维统一表现自身的现实存在。说人是现实的,是说人是有条件的,是相对存在,多维统一是"现实人"的存在条件。"现实人"是多维总体,是不可分割的,任何时候都不能用对人的逻辑分析代替人的现实存在。正确解读马克思"现实人",必须划清与各种形式的抽象人性论的哲学界限。  相似文献   

3.
《红旗文稿》2015,(2):41
"西点军校学雷锋"被质疑,这个话题的质疑点出在一个"学"字上。雷锋画像曾在西点军校张贴,西点军校学员到过中国抚顺雷锋纪念馆,这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的榜样跨洋越海到了美国,中国人觉得这很有面子,就用国人习惯的语言说,西点军校也"学雷锋",这叫造谣吗?这是国人的幽默和向往美好的情怀。一些总拿这句话来抹黑事实的人,是听不懂中国话,还是根本就没有中国人的爱  相似文献   

4.
正领导干部的"话风"连着作风、反映党风、引领政风,决定事业的成败。"话风"不仅是交流思想的手段,也是领导干部指导工作的重要形式之一。"话风"体现着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和综合工作素质。习近平早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曾批评一些领导干部"话风"不正,"与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古人云:一言可以丧邦,一言可以兴邦。党的群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最基本的社交工具。使用语言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是有许多讲究的。一言出口,是优美的语言还是污秽的语言,其效果截然不同。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罪语伤人六月寒。”这就生动而鲜明地说明了语言美的重要性。 怎样才叫语言美呢?《礼记》说:“语言之美,穆穆皇皇。”其注释是:“穆穆者敬以和,皇皇者正而美”。即说话的时候,对人要尊敬和气,语言要庄重优美。并要求达到  相似文献   

6.
《前线》2020,(9)
正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中有句话讲儒家教育的宗旨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千百年来,中国古典诗词以其意象之美、情感之美、境界之美和语言之美,为一代代中国人建构起了一个诗意的中国。所以,当我们"举头望明月"时,可能还会想起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想起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想起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等。因为凝结了这些"诗仙""诗佛""诗圣"们的诗之意象、情感与境界,  相似文献   

7.
云运 《世纪桥》2010,(9):71-72
《庄子》"卮言"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究其实质仍是有脉可循,大体可分为器物说、酒味说、酒言说、两行说、不一之言及综合说六类。本人拟对前人观点进行比照梳理,窥见"卮言"释义的研究概貌,扬弃诸家研究的长处与不足,为"三言"研究作些基础性的铺垫工作。  相似文献   

8.
谭健 《学习导报》2012,(18):1-1
媒体在转型,新闻工作者要转型。"你说或者不说,它就在那里。"但你转还是不转,结果就迥然相异。不转,它会离你而去;转了,才会与你并辔前行。于是,怎么转就着实让人"坐卧不宁"。互联网盛行导致的浅阅读,使人们把文字看得不那么重要了,甚至有人把转型当作颠覆文字、颠覆美文、颠覆深度报道。转型就是让文字坐冷板凳吗?其实,媒体不论如何转型,技术不论怎样发展,文字仍然是王道。文字是什么?文字是一种符号,是用来记录语言的,而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文字、思维能力是连在一起的,忽视语言文字,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忽视思维能力。人是"一根能思维的苇草",是靠思维才成为万物之灵长的。可以说作为这根苇草盛开的"最美丽的花  相似文献   

9.
人才是第一资源。如何学会辨别人才,做到“慧眼识英才”,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识才,关键是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听其言、观其行,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从“言”上说,主要是看一个人是“言过其实”还是“言必有据”,是“言而无信”还是“言而有信”,是言必信行必果,说到做到,不放空炮,还是君子动口不动手;  相似文献   

10.
张雨生 《唯实》2001,(9):141-142
言与行,讲得通俗点,就叫说与做.言与行的关系,亦即说与做的关系,是官场上一门很重要的学问.说某某人,“官做得很开窍“,又说某某人,“官做得不开窍“,二人的不同,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处理说与做的关系,是笨拙,还是灵巧.笨拙的,不开窍,做官就做得举步维艰.灵巧的,开窍了,做官就做得如鱼得水.把握说与做,里面学问大大的有.……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事件与谣言、流言的"共生",折射出中国独特的"话语-秩序"问题。对此,不仅要从秩序何以"稳",话语何以"谣"、何以"流"进行分析,更重要的是分析"何以言",分析"语言人"的焦虑如何让谣言、流言成为群体性事件中"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研究发现,"身体叙事"、"舆论一律"以及话语权的"精英化",是谣言、流言能够在群体性事件中"大显身手"的三大话语机制。  相似文献   

12.
张雨生 《唯实》2001,(8):141-142
言与行,讲得通俗点,就叫说与做.言与行的关系,亦即说与做的关系,是官场上一门很重要的学问.说某某人,“官做得很开窍“,又说某某人,“官做得不开窍“,二人的不同,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处理说与做的关系,是笨拙,还是灵巧.笨拙的,不开窍,做官就做得举步维艰.灵巧的,开窍了,做官就做得如鱼得水.把握说与做,里面学问大大的有.……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研究已走过百年历程,但从当今热议的文图理论入手,对这部1500多年前的文论巨典进行分析,则属于全新的"龙学"视野。《文心雕龙》有关言、象、意的论述表明,中国古代的文论家把"象"置入言意关系中,把"言"和"象"的关系看作是文学与图像关系的一种表征,借助"象"完成由"意"到"言"的递进,实现从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有效转化。同时,中国古代文论语境下对文本中所建立的图像更强调其背后的意义,强调文本的深层内涵,有其十分中国化的民族特色。可以说,以《文心雕龙》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论需要文图理论的新阐释。  相似文献   

14.
有句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送给别人一条鱼不如教会他人一种捕鱼的方法,因为"授人以鱼"只能解决一时之需,而"授人以渔"却可以受益终生。这其实就是一个"治标"与"治本"的问题,也是一个从源头还是从表面助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类生活"是马克思既区别于黑格尔又区别于费尔巴哈的一个重要理念,在马克思看来,真实的人固然是现实的、个体的、自然的人,然而,如果人离开了所生活的"类",离开了社会,人的存在就只能是一种孤立的从而也必然是抽象的存在。马克思的"类生活"虽然具有费尔巴哈的话语色彩,但却超越了费尔巴哈。费尔巴哈所承认的"类"存在物只是针对"生理学"意义上的人即自然的人本身,而没有真正触及到社会中的人即人的"类生活"。因此,我们说马克思的"类生活"之所以高于费尔巴哈,就在于马克思已经看到人的真正本质并不是"生理学"意义上的存在,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16.
正导演王小帅在出版《薄薄的故乡》时说了句话,他是"无故乡的人"。我是有故乡的。而像我这样有故乡但却一直心神不宁的人来说,多了些牵挂,少了些洒脱。关于故乡,总是一言难尽,写出来,却又避免不了情深言浅。一度犹豫要不要把这个主题继续写下去,觉得所要写的内容更多还是偏于个人体验,担心别的人读了会有厌烦。不少写作者对写亲人与故乡存有障碍。这是自古以来的一个传统,没有哪个国家的文学,会像中国这样,对亲人与故乡有如此强烈的美饰意愿。诗人、作  相似文献   

17.
正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古人常说,"罪莫大于无道,怨莫大于无德"。道德无论是对一个社会而言,还是对社会的个体人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对党员提出"讲道德、有品行"的道德要求,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讲道德有品行是对中华民族崇德向善传统的继承发扬百行德为首,百业德为先。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8.
"我曾经三次被国君任命为上卿,每一次都是诚惶诚恐。第一次我是弯腰受命,第二次我是鞠躬受命,第三次我是俯下身子受命。平时我总是顺着墙根走路,生怕别人说我傲慢。"有一个古人,博学多才,文武兼备,德高望重,但为人处世谦恭低调,生活非常俭朴。为了训诫子孙,他还特意在家庙铸鼎铭文,铭文大意为:"我曾经三次被国君任命为上卿,每一次都是诚惶诚恐。第一次我是弯腰受命,第二次我是鞠躬受命,第三次我是俯下身子受命。平时我总是挨着墙根走路,生怕别人说我傲慢。尽管这样,也没有人看不起我或欺侮我。不论是煮稠粥还是熬稀粥,我都是在这一个鼎里,只要能糊口度日就满足了。"这个人就是春秋时期宋国的正考父,他的"上卿"职务相当于宰相。这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一种感觉,它参差多态,但并非不可捉摸。面对镜头,不管是商贩边算账边回答的"幸福是人没有后顾之忧,生活有保障",还是大妈边择菜边自豪地说"幸福是我把女儿给供出来了",不管是新人笑言"幸福是我今天结婚了",抑或是街头艺人口中的"幸福就是人民币多",孩子口中的"吃饱穿暖,不被欺负",每个人都在用个性化的语言述说着各自对幸福的理解,没有大话空话、官话套话,说的是琐事小事,也不乏玩笑打趣,但这恰恰是人们当下状态最直观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赵广忠 《当代贵州》2014,(35):58-58
正曾国藩曾对儿子曾纪泽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读书不仅可以修身养性,滋养气质,更重要的还是工作、生活的需要。仅仅为了需要的读书常常是苦涩的;只是为了兴趣的读书有时又会让人陷入迷茫。在自己的读书体验中,让人愉快而有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