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泽华 《求知》2008,(1):46-46
曹泽华在文章中提出:关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一是要明确“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统一。这种政治参与,第一要符合合法性.第二要符合有序性,第三要符合亲自性。这三条能在确保国家政治稳定、维护执政党执政权威和执政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二是要明确“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有程度性的。这个程度性要随着实际情况,特别是公民政治参与的素质提高而适度提高。过度的公民政治参与和无序的公民政治参与会影响政治稳定,反而会损害人民权利的维护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表达。三是要明确“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要与公民自我管理、自我制约相结合。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政治参与环境.这个环境就是公民自我管理的素质环境。公民的政治参与,要懂得对自己的政治行为负责任。要懂得对自己政治参与程度能有自控的约束能力,要懂得自己的政治参与必须在国家提供的制度、法律做保障下进行。  相似文献   

2.
提高公民的组织化程度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非政府组织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既能增强民众的公民意识,使其自主和理性的参与政治,还可以通过关注弱势群体、监督权力的运行,降低公民政治参与的无序性。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政治参与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发展和壮大非政府组织,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3.
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民有序参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有序参与政府危机管理有利于提高公民危机应对能力、降低危机管理成本。目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民有序参与处于较低水平,面临许多障碍。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和规范公民有序参与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论公民知情权保护与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细龙 《理论探讨》2004,1(2):12-14
保护公民的知情权,是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公民的知情权,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要在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的基础上,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实现,使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法律化,要关心公民切身利益,激发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可以起到缓和现代化对政治体系带来压力的作用。实现政治参与的自主、自动 ,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民主化、合法化需要政府具有能力。在推动有序的政治参与形成的过程中 ,政府要积极引导社会自治的成熟。从政府主导到社会主导是政治参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有序政治参与是公民争取和扩大个人权利的最主要途径,只有通过积极的政治参与,公民的个人权利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实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扩大与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人民参与权实现的直接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迫切需要。应不断完善法律和制度环境,不断完善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7.
人民政协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晓渝 《团结》2012,(1):13-15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8.
中国公民社会影响政策过程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公民社会的内在要求决定其必然影响公共政策过程,而公共政策过程的价值取向和回应效能使这一影响成为可能,二者互为环境,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中国公民社会为公民提供的组织化和舆论性的参与途径,改变了公民参与不均衡的状态,并引导公民理性地、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政策诉求,从而增强了政府回应的有效性.而政府回应推动了日益壮大中的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使其成为一股引导公民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再到"制度性参与"的正向有序的建设性力量.这种互补性政治生态和作用机理,使中国公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良性互动成为一种实现政府善治与社会和谐的双赢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政治民主化提高的重要标志。现阶段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制度化不够完善。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法治化、渐进化原则。在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旁听制度、立法制度、信访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一、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与公民意识的概念界定政治参与(political participation),亦称参与政治,是当代重要的政治现象,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是指"普通公民通过一定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11.
徐振光 《民主》2005,(3):14-16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步骤。  相似文献   

1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经由基层群众自治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双重性的政府回应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世界上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我国公民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网络政治参与改变了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提升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效能。同时,也带来了网络伦理缺失、非法参与扩大以及非理性参与等诸多问题,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效应对政府回应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刚性网络法制的规范、柔性网络伦理的生成、网络道德监控机制的约束以及政府对市民社会的推动等是政府回应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正负面效应,促进其理性、有序、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网络化视野下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一种合法的、制度化的理性的行为,是公民和政府协调运行中的秩序化政治活动,这种秩序化的行为有着深刻的理论和现实动因。网络化背景下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要求努力培育网络公民文化,构建高效的电子政府,建立并健全规范的网络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5.
陈艳珍 《理论探索》2007,(5):128-130
深入分析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动因,对于有效提升公民参与水平,提高公共政策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目前公民参与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六方面:利益主导型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运行过程,直接要求公民参与;政治的民主、开放和现代化,体现为公民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决策,引导着公民参与;克服政府失灵,需要扩大公民参与;社会信息化发展,创造了公民参与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梁纪毅 《党政论坛》2009,(15):30-32
一、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与公民意识的概念界定 政治参与(political partici—pation),亦称参与政治,是当代重要的政治现象,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是指“普通公民通过一定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17.
政府危机管理中公民有序参与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离开了公民的有序参与,政府危机管理的有效性将变得不现实。政府应发挥更多功能以扩大和规范公民有序参与的行为.政府必须:在危机管理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危机信息公开制度;通过双向责任约束保障公民参与政府危机管理的有序性;科学规范危机动员机制;通过规范化的预警措施避免无序参与;及时改进危机决策反馈机制;通过良好的沟通实现良性的互动,为公民有序参与创造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政治参与行为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民主的发展.但是,农民的参与行为还需要加以引导以使其向有序参与发展.在现阶段,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一要提升农民政治素质,增强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主体动力;二要完善政治参与制度,拓宽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渠道;三要着力营造良好的农村经济、文化及社会环境,改善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在转型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热情愈益高涨,这是由世界民主化潮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要求及我国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决定的。在这一时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有其自身特点,主要表现为:政治参与热情与冷漠同时并存,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呈上升趋势,各种社会组织正在成为有序政治参与的载体,政治性取向的参与日益成为主流。为进一步引导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康,必须树立公民意识,尊重公民政治参与权利;把握政治参与的限度,合理地规范和引导公民政治参与;促进信息公开,为公民创造政治参与的条件;创新执政方式,推动公民政治参与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而有所发展。然而,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尚不健全,导致的突出问题是参与的有序性与有效性的非一致性。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性与有效性之间原本就存在一定的张力,有序的政治参与不一定有效,而有效的政治参与不一定有序。仅仅强调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性是不够的。无序的政治参与无法持久,而政府主导的无效政治参与则只会削弱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感。只有有序基础上的有效公民政治参与才能真正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持续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