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历史虚无主义是活跃在中国当下的社会思潮之一。它以历史唯心主义的历史选择论为逻辑起点,通过否定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质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迎合了西方和平演变和分化中国的战略企图,成为在社会意识领域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一支重要力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虚无主义思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36)
我国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处于低潮,而西方资本主义有新发展,导致我国部分人对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持悲观否定态度,这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重新泛起的外部环境;当前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也是全球化、信息化、西方价值观冲击的产物;社会转型期利益多元化导致多元价值观的盛行,现代化困境也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存在提供了温床;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宣传手段的单调僵化和教条主义,使主流意识形态的实际影响力大打折扣,甚至造成逆反心理;长期的历史一元化观念,对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简单化结论,也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乘虚而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近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30多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泛滥造成了思想舆论方面和政治方面极大的危害,为我们提供了深刻教训: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维护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历史,使其不被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歪曲、否定和丑化;执政党必须保持思想上和政治上路线的正确性;必须维护国家开创者的历史地位及其思想的指导地位,及时反击和揭露国内外反动势力否定和丑化领袖和导师的污蔑和谎言;必须划清共产党与社会党两类不同性质的政党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原则区别,警惕"共产党的社会党化"危险倾向,坚决拒斥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执政党在宣传教育工作中必须科学地处理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策和策略,保持宣传和教育内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防止由于不慎而导致宣传教育的被动,以至于为历史虚无主义留下泛滥的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10)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社会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着否定革命和戏说等突出表现,具有严重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动摇中华民族做人立国根基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11)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错误的社会思潮,不但影响了网络舆论的正常秩序,更危害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以往学术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往往就理论而谈理论,忽视了其社会现实性。传统的历史虚无主义主要通过小说、电影、电视等各种文学艺术形式进行传播;而当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自媒体的广泛应用,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阵地发生了改变。其利用互联网的匿名性、自发性等特点,在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大肆传播该类信息,频频编造诋毁历史英雄人物、否定毛泽东历史功绩,反对共产党领导的网络段子。也就是说当下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具备了网络传播的特征,欲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本质,需从网络现象入手,重点对其传播特征展开深入分析,以期揭示本质,从而肃清危害。  相似文献   

6.
正生态学世界观和绿色政治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内容,它们主张世界的相互关联和整体性,以反思西方社会的现代工业文明。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要求政府改变传统的管理主义模式,向新型的治理模式转变。生态治理作为一种新的政府治理模式,从整个社会生态系统出发,包含了政治生态链环、政治生态资本和政治生态平衡三大支持系统,为当代中国政府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7.
伴随智能媒体的更新换代,历史虚无主义借助智能化浪潮沉渣泛起,其实质仍然是历史唯心主义。透视智能时代的历史虚无主义,其以虚无主义、西方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为根源,依托形而上学方法论,借助智能化传播方式得以“成潮”。智能时代,历史虚无主义通过操纵算法分析、假借数据识别、利用智能推送等方式设置“价值陷阱”“学术陷阱”及“舆论陷阱”,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样态,但其背后的政治意图从未改变。因此,智能时代同样需要高度重视和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应当坚定政治立场,坚守智能场域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厚植历史根基,将智能技术融入历史观教育全过程;加强制度建设,运用法治思维方式遏制智能场域历史虚无主义发展,以此解蔽历史虚无主义的意识形态“陷阱”。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国内学术理论界沉渣泛起,并形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其老调重谈的核心主张依然是对人类社会历史规律的根本否定。在这种情况下,宣传和阐发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规律理论,不仅具有强烈的理论针对性,也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应当构成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人权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其内容具体而丰富.也为新时期加强意识形态教育,防止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意识形态渗透和颜色革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西方国家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漠视,对人权与主权关系的颠倒,对中国人权建设的巨大进步视而不见也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3)
历史虚无主义者通过微信开通公众号、设置雷人醒目文章标题、以揭秘为噱头散布歪曲、捏造的历史信息,抹黑领袖、否定英雄,试图否定中国共产党及社会主义道路。这些"创新"扰乱了人们的思想,导致价值观冲突、信仰模糊,给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重冲击。中国近现代历史领域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的重灾区,充分发挥高校"纲要"课作为一门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事实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对微信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驳正,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1.
执政合法性的一般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合法性问题不是一个法律概念,而是一个政治概念。任何政党在执政后都有一个执政合法性的问题。西方国家在实践中形成的执政合法性理论,是世界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对当代中国共产党具有借鉴意义。增强执政基础,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发展,必须同时解决好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问题,处理好合法性与合法化、合法性与有效性、合法性与和道义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路日改革开放,是完善社会主义还是创新社会主义?当代中国要坚持的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几十年来,我们反复总结经验,就是没有正确回答当代中国坚持的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这个划时代的课题。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正在拓展人们理论研完的视野,提高人们理论研究的层次。在商品经济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我们是用商品经济否定社会制度,辽是创新社会制度模式,实现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双向协调呢?这是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时代课题。理论界一些触角敏锐的同志,已经从商品经济理论的研宽拓展到社全主义制度理论的研究。这是中国理论研完的新趋势。在社会制度的理论研究中,改革把种种思潮推到历史的前台,让人民鉴别和选择:有的恋旧,仍然站在传统社会主义一边,看待当今的中国改革开放,不顺眼,有保留;有的失望,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而寄希望于资本主义;有的徬徨,从“不问姓社姓资”中求超越,主张不要谈什么主义;有的怀疑老一辈闹革命是历史的误会,简直是多此一举。但是,中国理论界的主流力量正在反思,从对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两个再认识中,吸收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从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中获得新的启迪,研究当代中国选择什么样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1978~1990年,中国当代大学生在这历史性的十年中经历了一个艰苦探索的历程。在这一进程中,西方学术思潮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笔者在此就西方现代派文学与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关系作一点探讨。一、西方现代派文学与当代大学生的视角文学艺术领域的“现代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方在“先锋主义”、“颓废主义”、“实验派”和各种现代文学艺术流派名称之下兴起和汇合的一股文艺思潮。文学上的现代派,中心内容是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精神危机,即表现在这种危机社会中异化了的  相似文献   

14.
反理性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看重支流,无视主流,把支流当主流;只看现象,不看本质,以现象否定本质;忽略历史背景,仅靠假设推理,以主观代替客观;认可抽象人性论,否定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以抽象人性论取代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作为分析历史的基本原理;抽取部分,忽视整体,以部分掩盖整体;肯定西方价值观,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西方价值观代替唯物史观作为评判中国历史的基本标准。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这一重要特征,是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赵晓燕 《学理论》2014,(3):13-14
中国自由主义者在文化上基本上是一些不同程度的西化,作为西化派,他们对传统文化持批判乃至否定的态度,全面肯定西方近世文明的优越性,主张用西方文化来批判、改造。自由主义是近现代中国的主要社会思潮之一,在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但是,自由主义没有成为、最终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探讨当代自由主义思潮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亚泽 《理论探讨》2006,2(5):174-176
执政党的合法性是现代政治良性运转的一个基础性条件。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获得是历史性的,并非一劳永逸。随着社会的进步,执政党在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动员社会公众的同时,必须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开发符合现代政治文明理念的制度合法性资源。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10)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通过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根基从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我国学者从1989年着手历史虚无主义相关研究,到目前为止经历了研究起步阶段、研究兴起阶段、研究猛增三个阶段。学术界对历史虚无主义泛起的背景、本质和特点、思维逻辑和表现方式、危害及抵御对策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但是对历史虚无主义与各种社会思潮的关系研究太少,我国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群体研究局限于高校师生,而且基础理论和调查数据不足,造成研究过程与论证随意,缺乏科学性与严谨性,内容上呈现较高程度的相似性问题。今后的研究应该深入各种社会思潮关系研究与基础理论研究,扩大影响群体研究范围,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及对策研究提供更科学有力的支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话语权视角看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国圣 《理论探讨》2006,3(1):73-75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原先的许多优势,在时代转换和社会转型中正在逐步变为劣势,以阶级分析见长的马克思主义,在以抽象的人学分析为特征的西方思潮面前,正逐步丧失话语权。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重塑共产党和当代中国的形象、以爱国主义为内核重组意识形态话语、确立建设中国意识形态原则等途径,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进行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在当代中国的重建。  相似文献   

19.
史亚运 《学理论》2014,(5):30-32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虚无了辩证的历史研究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核心原则。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对全体社会成员加强唯物史观教育,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蚀。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急剧变动,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涌入导致了中国的社会思潮异常活跃。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如何积极应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挑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所以,我们认真研究其对中国形成的影响以及中国应对挑战的措施,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