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树华 《政治学研究》2021,(5):3-15+155
2021年正值苏联解体30年。苏联与苏共命运密不可分。苏联是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的产物;苏共是苏联大厦的政治支柱,是苏联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根本与核心。苏共后期思想变质和组织蜕变,党内高层放弃思想信仰、否定历史,追捧西式"自由民主",鼓吹"民主化""公开性"是导致苏共败亡、制度崩溃与国家分裂的重要原因。分析研究苏共败亡的原因与教训对大党大国治乱兴衰具有重要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巧丽  李心华 《理论导刊》2005,23(12):70-72
从分析苏联发生剧变的原因中可得出如下教训: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在经济上找到适当的形式,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以达到劳动者直接支配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消灭剥削。同时要切实解决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个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不断改善劳动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应该在政治上找到适当的形式,建设高度的民主和完备的法制,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为此,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应该加强自身建设,既反“左”又反右,永葆革命性和先进性,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和指路人。  相似文献   

3.
金雁 《团结》2011,(4):42-47
梅德韦杰夫:我不认为我们有别的什么道路可走今年是苏联剧变20周年。20年前,这个具有93年历史、有1900万(占居民总数近1/10)党员、执政74年的共产党超级大国寿终正寝了。提到这次剧变,我们虽然已经有关于苏联解体的不同解说,但是领导人因素说一直是最有影响的主流说法。我国许多论著习惯上总是说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4.
王静 《学理论》2014,(15):22-23
曾经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突然之间瞬间崩溃。苏联的迅速解体轰动了全世界,给大部分国家敲醒了警钟,苏联的解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时间积累形成的。作为一个军事强大、科技发达的国家的迅速解体,其原因必定是多种因素集合于一体。所以文中就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其教训也进行了深刻的总结。  相似文献   

5.
一、苏共民主化改革失败的体制性原因:传统党建模式和执政模式的积弊过深、积重难返(一)党内权力过分集中和党内民主的缺失苏共的基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即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制,但在苏共传统的党建模式中,形成了缺乏党内民主的党内集权模式,民主集中制原则没有完整地贯彻。高度集权的体制虽然有利于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但是缺乏基本的民主基础,成为苏共传统党建模式各种弊端的根源。(二)党政不分和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在苏共传统党建模式中,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现象极为严重,党被放到了权力体系中的不恰当位置,处在权力的直接腐…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关于政治改革和民主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关于国内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化方面的十个主题问题进行了理论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下一步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化发展提供反思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申明远  李芬芬 《学理论》2011,(18):31-33
理论建设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旗帜与方向,指导思想事关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一个国家没有正确的发展理论做指导,没有适合本国国情的意识形态做依托,那么,这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与发展将受到严重威胁。回顾苏联解体的历史进程,有其历史必然性,是在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结果。然而,思想上的教条和僵化,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苏联的实际情况严重脱离,导致了苏联在指导思想上出现偏差,最终使苏联在意识形态上出现失误,从而导致最终的解体。苏联在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选择上的偏差与失误对我国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很强的警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庞博  孙丁贺 《学理论》2013,(2):30-31
作为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实践与尝试,苏联由于其自身的痼疾而走向了亡国亡党之路。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从根本上说是背离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结果,其不合适的社会主义模式及长期以来在此模式下所逐渐积累的弊端是其亡国亡党的根本原因,而戈尔巴乔夫忽视国情的冒进改革则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从外部加速了苏联社会主义的自身瓦解。  相似文献   

9.
一夜之间导致苏共亡党和苏联国家解体的苏联剧变被人誉为"现代世界真正的斯芬克斯之谜",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造成苏联剧变的重要直接诱因。从制度变革角度来看,戈尔巴乔夫改革启示我们,当前政治体制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信念,坚持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立足基本国情实际,规避制度模仿的陷阱;进行必要科学的总体设计,规避制度之间的关系混乱;依靠法治力量来推进改革,规避制度成果的夭折;重视改革中新旧制度衔接,规避制度进步的畸变。  相似文献   

10.
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经济改革能做的事情,已经差不多了,决定科学发展能否实现的关键,在于政治改革。这是因为,政治发展和政治改革是发展的应有之义。人类社会的现代化不仅表现为经济的发展,也表现为政治的进步,政治进步就是不断推进国家民主化进程,近代以来主要体现为人的基本权利的确立和实现,这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也都证明了这一点。民主是避免发展中权力异化从而使政府成为好政府,使发展最终有利于人民的基本保证。民主化语境下人的集体的理性反思,才能澄清到底什么是科学发展以及什么样的发展才是有利于人类的,从而使科学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马晓晓 《学理论》2011,(23):7-8
当今世界政治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民主化,民主化的推动力量有很多方面。而当今世界各国政治舞台的主角是政党,政党是国家政治体系的核心,是政权的执掌者。因此,政党与政治民主化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政党是推动政治民主化的主导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2.
政治民主化的提出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理论的发展,其主要内容体现了这样的认识:推动政治权威的转变、促成干部制度的改革是政治民主化的前提;重构各政治主体的权力和权利关系是政治民主化的关键;以党内民主化推进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政治民主化的路径选择;制度、法律建设是政治民主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化与民主化的关系是政治文化理论研究者探讨的重要问题,政治文化理论研究的主要代表们都积极肯定了敢治文化对民主化的推进作用.政治文化与民主化二者之间并不是单向的决定关系,而是互动的多元关系;在政治发展的动态中实现二者的均衡是政治文化与民主化二者关系的运行逻辑.  相似文献   

14.
正激进改革导向歧路苏联解体已经二十年了,苏联改革的教训问题一直令人深思。有人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是抛弃了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恶果。然而,如果从苏联改革的历史过程来看,就会发现,苏联改革失败而中国改革成功,其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5.
改革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个深刻的利益再调整过程,必然涉及“动了谁的奶酪”问题。在当前社会分化加大、凝聚共识越来越难的背景下,深化改革首要任务就是解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及“依靠谁,为了谁”的改革方向问题。前苏联改革就是因为没能把握好这点,最终全面失败。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的改革蓝图,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但也在关键问题上牢牢守住了底线。  相似文献   

16.
东梅 《理论探讨》2003,(1):100-101
导致苏联解体、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因很多,但从根本上说,是作为执政党的苏共本身丧失了先进性.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强有力地推动先进文化的建设,不能忠实地维护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终为人民所抛弃.  相似文献   

17.
在缺乏内生动力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作为外部力量的公共舆论发挥着重要的监督批判功能,并在权力的制衡构架中,有效制约着公权力的越界行使。特别是当前阶段,舆论监督所发挥的效能似乎超越公权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其正能量,有利于增进政府的合法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利于民主参与意识与方式的形成,公共政策的科学制定,进而为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天斌 《团结》2003,(6):54-56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不仅是中国改朝换代的政治家、革命家,他的政治民主化思想也是那个时代中最优秀的构想。“直接民权”学说是孙中山政治民主化思想的  相似文献   

19.
郭亚丽 《学理论》2011,(36):37-38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我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生活、大众心态等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的深刻转型客观上要求民主政治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同步。基于我国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我国政治民主化在经历了长期、曲折的过程之后,必然会逐步探索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从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20.
20周年后,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再认识很有意义,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逐步蜕化变质,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苏联剧变的原因及教训,并从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中汲取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