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沈培艺作为中国当今舞坛寥寥无几的耀眼人物,可谓饱领风光。有许多公众的评价可以为她定位:《人民日报》称她有“一流的表演才华”;《光明日报》评她有“卓然不凡的艺术功力”;香港《文汇报》辟专版赞她是“中国古典舞蹈的杰出代表”;香港著名妇女刊物《清秀》杂志、新加坡《新明日报》、《联合晚报》誉她是“中国学院派舞蹈权威代表”、“体现了中国舞蹈家的最高水平和中国当今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水平”;许多外国舞蹈同行称她是“用心灵塑造人物的世界第一流的舞蹈家”……这位丽人用她优美的舞姿在舞台上划下了一条闪光的艺术轨迹。…  相似文献   

2.
撩开宇宙的面纱安娜·马利亚是委内瑞拉的一位杰出女画家,她创作的画大多与“天外世界”有关。她以独特的风格、娴熟的技法和崭新的题材,创立了一支现代绘画艺术的新流派--“太空画派”。走进安娜画室,人们就立即会被一幅幅太空奇景所吸引。很多年前,茫茫宇宙在人们印象里还是  相似文献   

3.
伴女儿共舞     
我19个月大的女儿艾玛翘着脚尖,双手优美地伸向空中,在地上跳着舞着.看着她,我有一种心花怒放的感觉.虽然女儿从来没有见过芭蕾舞演员,可是她跳得就像是专业舞蹈演员.她所缺少的就是芭蕾裙.天下所有的父母都会为自己的儿女感到骄傲,可是我的自豪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地域辽阔 ,横跨欧亚两大洲 ,夹在东西方文化之间。在世界文化图景中 ,俄罗斯和其他国家、民族间隔着一层“铁幕”,它总会摇摆于东西方之间。特殊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特性格。他们在大敌当前时曾表现出非凡的爱国热情 ,勇敢顽强 ,不怕牺牲 ,但在和平时期 ,一些俄罗斯人又显得懒散 ;俄罗斯拥有堪称世界瑰宝的芭蕾舞艺术以及杰出的音乐、文学和绘画作品 ,但在日常生活中 ,一些俄罗斯人又不太看中较高的物质文化。思考这些现象时 ,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俄国诗人丘特切夫的诗句 :“用智慧理解不了俄罗斯 ,用一般标准衡量不了俄罗斯。  相似文献   

5.
七月流火,在著名残疾人画家常自强先生的画斋见到秦颖的,上午天气却异常凉爽,凉爽易有好心情,也颇有谈兴。“你是从什么时候喜欢上画画的呢?”我的问话可谓直截了当,直接了就缺乏含蓄。“很小的时候。”秦颖的回答很明快。“很小是多少?”我来了个穷追不舍。秦颖微蹙黛眉,天真地一笑:“大概是能记住事儿的年龄。”“为什么?”“不然我就不能给您交谈了。”她微笑着显得很俏皮,这话的诠释是“就是记事儿的那年”。秦颖接着告诉我,她从儿时迷恋上画画,或许属于遗传基因,或许源于耳濡目染。她母亲是美术老师,舅舅是中央美术学院…  相似文献   

6.
经典到老     
奥黛丽·赫本最初的愿望并不是演员,她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会成为演员。她的愿望只是想当一位芭蕾舞演员,但她对自己身材没有自信。她平胸,清瘦,高挑,手足细长。现在,这是美人特质,但在上个世纪50年代,这是女人走上演艺道路的缺点。  相似文献   

7.
2003年8月27日下午,一条新闻从莫斯科一个叫本布纳(dubna)的卫星城飞向全世界———在新一届世界青年环保顾问委员会的选举中,一位稚气未脱的中国成都的女中学生在成年人的盛会里成了顾问委员会的一员。从艺术到环保爱的内涵一模一样这位女孩名叫李斯璇,今年17岁,是成都市盐道街中学的高三学生、校学生会主席、四川电视台《金色年华》主持人。李斯璇的环保“生涯”是从她爱上艺术、爱上绘画开始的。很小的时候,母亲王军带她去看了一次画展,她被画展上优美的绘画作品迷住了,便缠着父母要学画,于是父母便将她送进了少年宫学习少儿书画。从此,…  相似文献   

8.
彩色鹦鹉     
“姑姑,快起来看,快!”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正好睡,被小侄女叫醒,拉到后窗前。顺着她的视线,我望出去,看到对楼晒台盘花栏杆上站着一只彩色鹦鹉,正梳理着宝蓝如锦的羽毛。颈间还绕有一圈闪烁的饰毛,恰似戴了一个琥珀的项链。翅与尾部呈现粉紫、鹊黄、彩虹般的花纹,比孔雀开屏还艳丽。“哪儿来的鹦鹉?真像个艺术精品。”我问侄女。她说:“是新搬来的何奶奶家养的。何奶奶有两个宠爱,一个是她16岁的孙子斌斌,一个就是这个5岁的鹦鹉。”我推开后窗,鹦鹉停止了梳毛,向我一耸脖子:“姑娘你好!”我和小侄女都笑了。  相似文献   

9.
正第十二章美丽缅甸艺术是世界的通用语言。诗情画意的仙境,往往只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呈现。而当你走进缅甸,走进白云深处有佛塔的缅甸,会感觉到仙境其实离人间很近。缅甸纯洁神圣、美丽,质朴天真,楚楚动人。缅甸的艺术是一幅流动的画卷,可在从缅甸仰光国际机场行驶到仰光市区的途中一路观赏。蓝天上,浪漫不羁的白云以夸张的芭蕾舞盛演,简直想淹没绵绵到天边的果树林。清风伴奏,以竖琴、弯琴、木  相似文献   

10.
相约冬奥     
接到“迎人油画一一相约冬奥”油画艺术展的邀请函,我马上去往博堡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拜访油画家田迎人。相见的那一幕,颇有戏剧性:我们正在一楼的大厅里瞻顾,一眼警见画家田迎人。她款款地走上前来,像一幅黑白油画,渐渐清晰地映人眼帘;色彩明净而单纯,又隐含了某种唯美和时尚的元素。这一黑一白,相映成趣一一原来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相似文献   

11.
张大干以锲而不舍的毅力,使自己的艺术开始在世界崛起,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他是一个旅行于世界各地的“文化大使”,他使世界上无数的人知道:“艺术在中国”,使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优秀的中国文化和艺术。  相似文献   

12.
一最近期间,华盛顿方面关于美国“全球战略”的谈论,一时极为喧闹。什么是美国的“全球战略”?美国的“全球战略”,就是一个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体系。肯尼迪的“新版”美国“全球战略”,除了总目标外,分为五个方面。总目标,肯尼迪承认,仍然不变,就是要独霸世界,奴役世界各国人民。肯尼迪善于伪装,称之为要建立一个所谓“由自由独立的国家组成一个和平的世界大家庭”。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历史上,许多长寿老人除善于养生外,大都心地善良,胸怀坦荡,乐于奉献,洒脱自然,法国的世界最长寿老人吉娜·卡尔基就是佐证。曾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卡尔基老太太享年122岁零164天,成为有正式记载的世界最长寿的老人。这位老人的长寿,引起不少社会学家和医学家的关注。1996年卡尔基老太太121岁生日时,记者问她长寿的秘诀是什么?老太太说:“我没有什么秘诀,要是有,早就高价卖给别人了。”记者根据老太太的零星谈话,总结出她的“长寿经”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化解。一个中心就是人的一生以身体健康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人要活得…  相似文献   

14.
她是一位普通而平凡的人。她作为“白衣天使”,带着少女的幻梦,从大洋彼岸来到中国延安,度过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但“中国情结”陪伴着她度过几十年的岁月,直到1991年她72岁高龄时在北京去世。她就是美国公谊服务会援华医疗队第19队护士玛格丽特·斯坦丽。  相似文献   

15.
血写的一课     
我是去年2月份到广州上班的,一晃就是一年多没有回家。打工的日子充满了辛酸,每每夜阑人静的时候,听到邻家小孩稚气的歌声“世上只有妈妈好”,便不由得鼻子发酸。母亲,我坚强乐观的母亲,她曾赐予我一生自强向上的精神源泉。我读大学时,家里很穷,属于彻底的无产阶级。舅舅在武汉一家军  相似文献   

16.
罗西 《新青年》2002,(11):44
许君有一个令她骄傲的丈夫,所以常常带他出去应酬炫耀。她的朋友,包括一些闺中密友,后来都成为自己丈夫的好朋友。有时,姐妹们相聚,还会拿她丈夫的一些言行举止调侃、玩味、分享,她的老公仿佛就成了大家的“公共财产”,甚至有个“红粉知己”,有什么心事还会打电话向许君的先生“讨教”,三更半夜的,一聊就是一个钟头。这种事多了,许君开始警惕,之后是莫名地吃醋,她担心“红颜祸水”会从天而降。男人间有个游戏规则是“朋友之妻不可欺”,而女人间流行一首歌叫做:“女人为何为难女人”。许君害怕自己的先生有被“自己人瓜分”的危险,近来活得很不开  相似文献   

17.
她是一位美国人,却有着深深的中国情结。她曾荣获中国外国专家局授予的最高荣誉“国家友谊奖”及郑州市“优秀母亲”称号、河南省“黄河友谊奖”。她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善良和博爱带给了中国人民,带给了中国儿童,用无私和热情的义举为45名中国孤儿撑起一片友爱的天空,在她身上闪耀着人性的永恒光芒。她就是郑州轻工业学院美籍客座教授马珍妮女士。回首几年来走过的路程,她更多的是感到了欣慰和兴奋,因为她把爱献给了那些孤独无助的孩子们。作为一位60多岁的老人,她用自己生命的晚霞编织着美好的人间梦想……我的童年充满了爱马珍妮1940年出…  相似文献   

18.
忆诗人谢烨     
爱神维纳斯以她特有的魅力感染着世界上古往今来的人们。谈起顾城不能不谈及谢烨。顾城说:“谢烨就是我心中的维纳斯。”不能否认谢烨对顾城乃至他的创作都产生过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你会生气吗?     
肖峰 《新青年》2002,(8):38
晓雨是位二十二三的女孩儿,她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爱生气。和领导生气,和同事生气,和朋友生气,和家人生气,和男友生气……许多在别人眼里看起来不值得一“气”的芝麻小事,却能把她气得鼓鼓的。因此熟悉晓雨的人给她送了个绰号“生气包”。不过,没人敢让她知道自己有这么个绰号,否则她会气得蹦上天。  相似文献   

20.
江苏江阴,是一颗镶嵌在万里长江黄金水道上的璀璨明珠,是一方孕育过像刘天华这样杰出民族音乐家的钟灵毓秀之地。尤其是随着中国第一、世界第四的悬索桥──江阴长江大桥的建成和江泽民总书记连续两次视察江阴,更使这颗耀眼的明珠,这方美丽的沃土誉满华夏,名扬四海。就在这群星闪烁的江阴大地上,有一朵芳香四溢的艺术之花特别引人注目,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艺术教育界的青睐与厚爱,她就是蜚声中华艺苑的江阴市天华艺术学校。本文讲述的,就是该校的创办者史影伉俪的骄人业绩和感人事迹。(一)公元2000年5月28日,江阴市第一中学流光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