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获得独立证据地位以来,电子数据的适用困难始终未能得到较为全面的解决。运用逻辑规则对《民事诉讼法》中电子数据立法进行分析,发现立法者将电子数据纳入法定证据种类时,忽视了电子数据与已有的七种传统证据外延存在冲突的问题,而这正是导致电子数据适用困难的原因。通过运用逻辑学中的划分规则,对电子数据概念的外延做进一步研究,明确电子数据划分后的不同形式与传统七种证据的关系,并基于此种关系变更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6条的表述,最终从立法的层面解决电子数据适用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从我国现行的证据制度看,证据制度贫乏,内容粗放,有关证据的规范散置于民事诉讼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中,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证据制度体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事活动日益活跃,民事纠纷、民事诉讼案件迅猛增加,迫切需要我们建立一套完整的证据认定和运用规则,以规范民事司法行为,依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提高民事审判效率,维护司法公正。我国现行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主要集中于《民事诉讼法》“总则”中的专章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证据的若干…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民事证据交换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中国民事证据交换制度的立法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民事证据交换制度存在的缺陷,诸如证据交换规则的合法性存在质疑、证据交换的案件范围粗疏笼统、证据交换的证据材料范围几无规定、证据交换的惩戒规则缺失等,阐述了证据交换制度的价值功能,对我国如何完善民事证据交换制度提出了构想,即科学界定证据交换的条件、扩大证据交换的案件范围;科学界定证据交换的证据材料范围;建立答辩失权制度,完善证据交换的惩戒规则;科学确定证据交换的主持主体,建立证据交换的操作规则;改善证据交换的外部环境等。  相似文献   

4.
李康 《理论建设》2010,(4):76-77
<正>一、民事证据时限制度的引入《民事诉讼法》第125条、第153条和第179条等的规定说明我国法律采取的是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当事人不仅可以在第一审中的法庭辩论终结前的任何阶段向法院提出新的证据,"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第125条);即使诉讼进入了第二审程序,当事人还可以向法院提供新的证据(第153条);甚至在判决生效  相似文献   

5.
龚桂侠  李志国 《世纪桥》2007,(1):47-48,51
对于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排除反映了民事诉讼对程序权利和宪法性权利以及程序正义的日益关注,但就目前来讲,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所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而又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为丰富我国民事证据法学理论,本文就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涵义、民事诉讼非法证据的特征、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建与完善以及民事非法证据排除的意义等方面作浅显而有意义的探析,对司法公正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对于民商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着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学说。但在当前注重人权保障、强调程序正义的大背景下,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又显得合情合理。实践中,应细化非法证据的范围,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纳入民事诉讼法典,可在审前阶段审查证据的合法性,完善当事人收集证据的保障机制,以提升司法权威性,保障民商事诉讼当事人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7.
李秀梅 《新视野》2004,(3):61-63
证据在民事诉讼过程中的重要性是非常明显的,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有关的规定过于原则性或者根本缺失,证据问题成为制约民事审判公正与效率的重要因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弥补了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关于证据规定的不足,完善了举证责任的含义,加强了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主义色彩,体现了民事诉讼中的直接言词原则。该《规定》的实施对于进一步促进民事审判的公正与效率正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选择何种诉讼法理将直接影响到书证收集的具体内容、手段和方法。诉讼价值、诉讼模式、证据的真实观等诉讼理论的不同选择,都将使民事书证收集制度呈现出不同的样式,使当事人和法院在民事书证收集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对于民事书证收集制度的理论基础进行探讨,将有益于对民事书证收集制度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9.
电子证据的认定及法律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楠 《探索》2001,(3):133-134
电子证据具有高科技性、无形性、复合性、易破坏性等特点。电子证据属间接证据的范畴,因而,在评估其证明力时,如何审查判断其真实可靠和如何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认定案件事实,将是最主要的工作。我们应借鉴国外计算机法律,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借助专业人士的帮助,制定和完善我国的电子证据法律。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2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现将一些常见纠纷中需提供的证据按类分列如下: ①宅基地、土地使用纠纷需提  相似文献   

11.
浅谈违纪案件审理中的审核证据工作文/冯根年在反腐败斗争中,为了查明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和纪律条规,做到既惩治腐败,又不发生冤假错案或处分畸轻畸重的问题,就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有关证据的审核工作。审核证据工作是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的核心,也是查处违纪案...  相似文献   

12.
论诉讼证明的证明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志海 《探索》2000,(5):90-94
本文评析了我国诉讼法学理论界近期出现的否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各种理论观点。作者将诉讼证明标准划分为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认为诉讼证明活动不应以证明主体主观判断作为是否证明的标准。我国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以及诉讼的各个不同阶段,都应以“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这一客观证明标准判断待证对象是否已经证明。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电子证据取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完善我国电子证据取证方面的制度。  相似文献   

14.
民事举证责任分配问题所要解决的实质问题是诉讼争议事实真伪不明时,不利的诉讼后果由何人承担.它追求的内在价值,是实现实体法宗旨和价值标准,保证程序公正及诉讼经济和提高诉讼效益.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理论与立法尚存在不足之处,应当完善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特殊规则和法院调查搜集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5.
从2013实施的民事诉讼法第210条,到《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四章第三节的相关规定,可知,我国已在立法上确立了民事检察调查权,这既符合我国政治体制,也是司法公正的客观要求,还符合该权利的自身性质。民事检察调查权的权能本身就是有限的,在启动程序、调查方式和对象、调查范围以及调查所取得证据效力等方面都要受到严格规制,因此其行使应当具备谦抑性,以符合民事诉讼的平等价值,防止检察监督权的扩张及滥用。  相似文献   

16.
<正>平日里,官员们在公务和日常生活中会客访友;电子时代,微博微信也改变了官员的社交生活。官员在微博、微信上做什么,他们的朋友都有谁呢?  相似文献   

17.
王军 《实事求是》2005,(4):64-66
民事司法鉴定是我国重要诉讼制度,也是重要的证据制度。现行法律对司法鉴定规定存在诸多缺陷,当前司法鉴定亦存在众多的问题,以致于司法实践中,大量民事案件纠纷当事人不服判决最终也集中在鉴定上。重视探讨、完善现行司法鉴定制度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规范和完善民事司法鉴定制度要从加强司法鉴定立法工作等六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是民事执行程序中对执行标的享有一定民事权益的第三人提起的一种特定程序,其目的在于通过权属的判定,排除对执行标的的强制执行。目前,相关法律规定对该类诉讼程序中的证明事项还缺乏可操作性,一些地方高等法院出台的指导性文件也仅能作为参考。实践中,应对案外人享有的民事权益进行类型化,对所有权、租赁权、用益物权等一般权益和所有权保留、例外情况下的债权等特殊权益的证明,原则上由案外人承担"足以排除"证明责任;对有充分证据证明的被执行人的债权,应在继续执行的同时,赋予该第三人就"与被执行人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提起案外人异议之诉的程序救济权利。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前程序的设置是为了整理和确定争点,开示和明晰证据,从而为庭审作准备。除此之外,审前程序还具有独立解决纠纷的功能。在我国,随着民事审判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审前程序的弊端也日益凸显。为促进诉讼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在审前程序中应合理配置当事人和法官的作用并且进一步完善证据开示制度和举证时限制度。  相似文献   

20.
<正>一、民事检察和解概述(一)民事检察和解的概念民事检察和解,即是检察机关在办理当事人申请民事法律监督案件过程中,为达到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目的,引导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一种办案形式。(二)民事检察和解的社会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矛盾纠纷类型多元化、原因复杂化等特点越发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