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中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一开始就遭到地主阶级的激烈抵抗。为了打破僵局,抗日民主政府将有关政策进行了调整,允许高利贷在某种限度内存在,使华中抗日根据地民间借贷的僵局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减租仍然遭到地主的顽固抗拒,使得抗日民主政府在减租僵局的突破上举步维艰。直到1943年下半年之后,由于局势的逐渐稳定以及农民(佃农)成为运动的主力,减租才在"反贪污"运动中走向彻底化。本文还从受益阶层、土地占有关系、阶级结构、农村借贷关系、乡村社会的政治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减租减息对华中抗日根据地产生的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海新  王伟 《理论学刊》2005,2(8):12-15
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实施的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条件下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政策。减租减息政策在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成功的实践,其理论和实践价值是深远的。但政策本身及政策的实施都表现出明显的不完全性。本文在简要阐述减租减息政策特点的基础上,对其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的一项重要政策。昌邑县北部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的开展,大致分为初步实施、深入发动、全面实行三个阶段。减租减息运动的开展,削弱了农村封建剥削势力,调整了农民与地主、债主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广大农民生产和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昌北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斗争,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边区开展的减租减息运动,削弱了封建剥削,改变了农村土地占有状况,团结了大部分地主和农民抗日,提高了农民参加抗日、生产、政权的积极性。此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根据形势需要领导开展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胜利。在运动中党把减租减息运动与根据地的其他革命斗争和各项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它们相互协调和促进;采取了科学、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方法,提高了运动的质量和水平。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运动的经验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5.
正1937年9月底,八路军一二九师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到达抗日最前沿。根据毛泽东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第十八集团军总部直接领导下,八路军一二九师大刀阔斧地展开了开创根据地的工作。他们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组织抗日自卫武装,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6.
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减租减息前,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渤海地区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十分悲惨,存在着减租减息斗争的紧迫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渤海区的减租减息,从抗战初期的宣传发动,到抗战后期形成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其间经历了一个艰苦、复杂、激烈的斗争过程。减租减息运动的深入、广泛开展,对抗日根据地的农村土地关系、阶级结构、农民社会生活、精神风貌和社会意识等方面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使渤海区广大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我党在十年内战时期,是采取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农民的政策。一九三七年,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我党为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之目的,制定了既减租减息又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实行了土地政策上的转变。这是为了前进而后退的一种必要的让步,从而广泛调动了各阶层的抗日积极,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8.
《党的建设》2007,(4):51-51
晋察冀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边区开展的减租减息运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是中共在保障地主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前提下实行的,也是抗战期间中共调整各抗日根据地农村土地关系的一项重要政策。由于减租减息政策的实行,晋察冀根据地的地权及阶级结构出现了明显不同于战前的特征。地权方面,土地由战前日趋集中的态势逐渐发展为战后的日趋分散;阶级结构方面,较富裕的人生活水平下降,最贫穷的人以及最接近这个阶层的人生活水平上升。或者说中国的阶级结构经历了一个“中农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巢湖是革命老区,党史资源丰富。巢湖是党领导的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皖江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新四军第七师是战斗在皖江地区的主力部队。皖南事变后,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对新四军和根据地实行了疯狂的军事进攻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为了生存和发展,新四军第七师肩负起反“扫荡”、反磨擦对敌作战和经济建设双重任务。经济建设从开展减租减息、支援农业生产、举办水利,到发展贸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0,(16):86-86
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作了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议决定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决定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12.
1942年,山东抗日革命根据地出现严重的困难局面。刘少奇受中央委托来山东检查指导工作,他通过一系列调查,指示山东分局、八路军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各主要领导人从广泛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着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对扭转山东工作的被动局面,使山东抗日根据地胜利地渡过抗战的艰苦阶段,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八年抗战时期,河北抗日根据地成年累月处在敌人封锁包围与战争环境中,河北人民武装在武器缺乏,又无外援的情况下,能够长期坚持极端残酷的抗日战争并使自己日益壮大起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河北抗日根据地采取有力举措,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对这一经验进行总结,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概括而言,河北抗日根据地构建和谐社会的举措主要有:  相似文献   

14.
1942年,山东抗日革命根据地出现严重的困难局面。刘少奇受中央委托来山东检查指导工作,他通过一系列调查。指示山东分局、八路军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各主要领导人从广泛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着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对扭转山东工作的被动局面,使山东抗日根据地胜利地渡过抗战的艰苦阶段,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一二九师刘伯承,邓小平率部东进抗日,以太行山为依托,先后在山西东南部,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建立抗日根据地。在坚持敌后抗战和领导政治经济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中干部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太行根据地军民遵照毛泽东提出的“建立国防教育”及“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应战争的需要”的指示,创造性地办起了各级各类干部学校,培养了大批抗日军政干部,在宣传抗日、除奸反霸、减租减息、唤起民众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东江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不仅有着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而且透出深深的文化意蕴。这段历史所饱含的文化意蕴,主要体现在遵循群众史观、彰显创新精神、构筑契约伦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深山飞出三俊鸟 灵丘县的南山区在抗日时期是雁北的根据地。河浙村位于河北、山西交界处。这里崇山峻岭,长天秋水,杨柳苍翠;是一个不足百户人家的村庄。抗战时期,八路军359旅后方医院曾长期驻扎这里,王震和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曾在该村驻过;抗日三姐妹就是在这块红色土壤上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杨挺 《党史文苑》2022,(8):28-30
<正>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山西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晋绥抗日根据地、太行抗日根据地等多个抗日根据地。各根据地为了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方针和政策,团结人民,揭露日本侵略军的暴行,声讨投降派的卖国行为与顽固派的倒行逆施,创建了大量卓有成就的革命剧团。  相似文献   

19.
减租减息是涉及到农村各种关系的复杂问题,佃权问题又是关系到减租运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减租减息运动中,随着对保障佃权问题认识的加深,中共对佃权的规定经历了从没有佃权保障到单纯强调保障农民佃权再到强调保障农民较长期佃权的转变,强调保障农民较长期佃权,在保护租佃双方利益的基础上,树立起了平等的租佃关系,为减租运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八年抗战时期,河北抗日根据地成年累月处在敌人封锁包围与战争环境中,河北人民武装在武器缺乏,又无外援的情况下,能够长期坚持极端残酷的抗日战争并使自己日益壮大起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河北抗日根据地采取有力举措,努力构建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