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慑于本地纠“四风”的压力,一些领导干部打起了异地的主意。如此一来,本地执纪部门鞭长莫及,当地监督者因没有管辖权,即使发现了也难以处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如果来者“不善”,驾公车携公款却不为公干而是“游宴享乐”,怎么办?日前,记者随河南省林州市检查组在当地著名景区暗访。经过数小时排查,本市公车一辆没查着,倒发现几辆疑似外地公车。工作人员称,由于该市地处晋、  相似文献   

2.
正银川市——3000辆公车贴"身份牌"为了更好地落实"八项规定",杜绝违规使用公车,从5月16日起,除公安等部门的特种车辆和执法车辆外,银川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6个县(市)区的3000辆公车将贴"身份牌",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严格公务车辆管理和监督。各单位公务用车必须带标识牌上路,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贴"公务用车"标识牌、  相似文献   

3.
长沙市交警部门近日曝光了一批"违章公车",湖南省财政厅等10个湖南省直单位的10辆违章20次以上的公车被曝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交通安全如一场永不落幕的生死大戏,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遵守交通规则更是每个公民都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然而,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号牌为湘ASR373的公务车被曝光违章67次,堪称"最牛公车"。笔者认为,对待"最牛公车",非得用  相似文献   

4.
<正>河南58辆公车国庆期间未封存,其中11辆在景区停放。国庆节期间,未按规定对公车进行封存,这些公车都干啥去了?10月19日下午,河南省纪委对国庆节期间查到的58辆未按规定封存的公车线索进行了通报,并要求车辆所属单位所在省辖市(直管县)纪委、省直(中央驻豫)单位纪检组(纪委)对问题线索进行调查核实,并尽快向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报送有关情况。在"反四风"持续推进的今天,还有人心存侥幸、顶风违纪,也算得上"勇气可嘉"了。只可惜,随着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监控手段的日渐增多,想要逃脱监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带动了作风整体转变,然而,穿上"新马甲",打折扣、搞变通的"四风"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呈现出由明转暗、逃避监管的特点,增加了发现和查处的难度。公车改革"乱象丛生"。公车改革实施以来,一些地方在公车治理中出现新的问题,成为异化车改的"杂草",不免让人心生忧虑。  相似文献   

6.
<正>公车必须改革,这是全社会上上下下多年来的共识。但笔者以为,公车改革既是一个"经济命题",也是一个"制度和价值命题"。改革的意义不仅要讲"小道理",算经济账;而且要讲"大道理",算政治账,要从反特权腐败、树立公仆形象、凝聚民心的政治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7月19日,93个中央部门集中"晒"2018年决算,公车家底由此曝光。从今年数据来看,公车总数较前一年再度减少,从108487辆减少到今年的105694辆。公务用车包括哪些?公务用车指党政机关配备的用于定向保障公务活动的机动车辆,包括机要通信用车、应急保障用车、执法执勤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以及其他按照规定配备的车辆。  相似文献   

8.
张永生 《党建》2014,(2):40-40
正公车私用、超标配车、豪华装饰……近年来,公车滥用现象普遍,基层群众对"车轮腐败"深恶痛绝,公车治理也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向"车轮腐败"亮剑,势必触动一些部门一些人的"奶酪",可能会遭遇各种各样掣肘。一些人坐惯了公车,会视之为理所当然,要立马改变还不能适应;还有人为了维护既得利益,会想出这个点子、使出那个招儿,玩变通、软抵抗。遏制"车轮腐败",需要警  相似文献   

9.
市县视窗     
正灵武市230辆公务车亮明"身份"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公车超标、公车私用、公车浪费已成为多地纪检监督部门和媒体曝光的热点。近日,灵武为全市230辆公务车张贴统一标志,亮明"身份"接受群众监督。灵武市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车后挡风玻璃右上角张贴醒目的标志。此标志由灵武市纪委统一发放,为黄色正方形,正面  相似文献   

10.
<正>有领导这样说过叶青:"你怎么能将公车改革的功劳归到自己头上呢?中国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自然会推行公车改革。你的呼吁有什么用?"7月中旬,在一次调研途中,叶青坐在中巴车的引擎盖上,面对整车的各级官员、学者"吵起来了",焦点是公车改革。  相似文献   

11.
"本本"者,汽车驾照也.据内部消息,一个用公款和公车学开车、开公车的"热潮",目前正在一些领导干部中悄然兴起--当然,那都是些手中有"权"的主儿.  相似文献   

12.
有人称,公车改革是继农业改革、国企改革之后经济领域中的第三项重大改革.此论虽有"渲染"之嫌,但就其推进难度而言并不为过--农业改革"一夜春风",国企改革"瓜熟蒂落",而公车改革则命运多舛,十几年来雷声大、雨点小,偶尔飞起的"出头鸟"无不承受唇枪舌剑之苦.  相似文献   

13.
<正>从"取消公车"的呼声,"特权赎买"的追问,到"变相补贴"的质疑,再到GPS定位的监控,部分省份的部分县市先后试水公车改革,重拳整治公车腐败,但透过各省改革成效可以看出,我国公车改革仍有空间。广东"科技盯梢"还需"群众盯梢"广州利用科技手段,给全市党政机关8491台公车安装了卫星定位系统和用车人  相似文献   

14.
《廉政瞭望》2017,(19):73-73
国庆休假期间,南江县纪委会同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局等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明察暗访。检查组逐一核对38个单位的358辆公务车,同时深入到县域部分饭店和景区暗访,在主要路段监督检查,深入挖掘违规使用公车和公车私用等问题,实现公车监督检查全覆盖、无禁区、“不休假”。检查中发现未规范停放车辆2辆,未按规定张贴“公务用车”标识车辆2辆,均已移交相关部门核实并依规作出处理。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其中"深入开展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和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格外引人关注。随后,中纪委有关领导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公车问题是今年中央纪委监察部专项清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中央反腐剑指"公车腐败",再次把"公车腐败"问题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6.
过去计划经济中,"一大二公",许多情况下"蹭"车的本质是公车私用,公车论为"公地"会被过度使用的性质.而今车改后的"蹭车文化",实质却有了"帕雷托全优"的属性.  相似文献   

17.
<正>一年消耗4000亿元,三分之二被私用,"车轮上的腐败"备受诟病。取消公车,公务交通货币化,让公务车真正姓"公"……各地各部门在争议中试水公车改革。如何破解公车改革的阻力,走出公车改革、受挫,再改革、再受挫的怪圈,这已经成为公车  相似文献   

18.
从去年11月开始,江西省贵溪市纪委公务用车实行申请审核制度,公车使用统一调度:上班期间公务用车,由使用人提出申请并说明事由;节假日和下班时间,所有公车包括主要领导工作用车一律存放在市廉政教育基地,不得擅自使用。同时,为保证应急、办案用车,非工作日每天轮流安排两辆值班车辆。每天公车使用情况由办公室登记备案,例行检查。  相似文献   

19.
车改听潮     
任何一项改革,尤其是涉及个人利益的改革,都会引来是与非的激烈争论,公务用车改革显得尤为突出. 当"加强公车管理"的种种传统招数用尽仍无法堵塞公车"黑洞"之后,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若想彻底消除"车轮腐败",必须取消"藏污纳垢"的载体--公车,对公务用车进行彻底改革.至于如何改革,可就见仁见智了.  相似文献   

20.
正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近日,两办印发了关于公车改革的《意见》和《方案》,揭开了公车改革的大幕。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项重大举措,表明了党和政府锐意改革、厉行节约的坚定决心。从治理"车轮上的铺张",到深化"车轮上的改革",从创新提供方式,到有效保障公务出行,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措施,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公共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