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文雅的称谓叫"致仕",即"把官职还给君王",也就是不当官,退休了。此外,还有"致事"、"致政"等雅称。退休制度的核心是退休年龄的界定,各朝代对此有不同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近来,有关“推迟退休年龄”的话题引发出很多争议。在中国古代,退休年龄同样是一个敏感话题,有的朝代宽松,有的要求严格。古人管退休叫“致仕”,另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多种说法,意思都是把手中的权力交还出来,退休回家。  相似文献   

3.
古代对于官员退休,有着明确的制度规定。《礼记》中说,“大夫七十而致事”.致仕,意思是迎禄位于君,也就是退休,这就告诉我们,周朝的退休年龄是70岁。这成了一个标准,此后的汉、唐、宋、元等都朝代延续了这个规定,到明清才有了调整,官员满60岁即可退休,  相似文献   

4.
《先锋队》2010,(12):62-62
中国在3000多年前就建立了退休制度,不过只限于朝廷官员。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谓:“致仕”。此外,还有“致事”、“致政”等别称。“退休”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退休制度的核心是对退休年龄的界定,各朝代对此有不同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答询热线     
正退休返聘发生工伤怎么办曾经有网友反映,要求修改《辽宁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中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不认定工伤"的规定。请问,相关部门对此是否有答复?【鞍山】石坚针对部分群众提出修改《辽宁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中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不认定工伤"的规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省政府法制办做了《关于对修改辽宁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中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不予认定工伤规定的答复意见》(辽人社[2014]97号),如下:  相似文献   

6.
唐飞 《廉政瞭望》2006,(6):46-46
唐朝规定,官员七十岁致仕,即退休,比起如今的六十岁,年限可谓很宽松。但有些官员到年龄后仍不愿退休,或为公,想继续为国效忠;或为私,考虑自身利益。到了点,该退不想退,多是官位令其留恋难舍。这种心情,古今一样。武则天时有个兵部侍郎叫侯知一,年龄到了,朝廷下发了关于他退休的  相似文献   

7.
“高薪养廉”,这是个既新又老的话题,至今人们仍在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每一次调资增薪,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怀疑者亦有之。《白氏长庆集·使官吏清廉》中说:“臣闻为国者,皆患吏之贪,而不知其贪之道也;皆欲吏之清,而不知清之由也。臣以为去贪致清者,在乎厚其禄,均其俸而已。”白居易认为治国者,都以官吏贪污为患,但却不清楚官吏贪污的根源“在于禄不均而俸不足”,以致官长侵吞下吏,下吏侵吞百姓,尽管日用刑罚也不可能惩贪劝清。我认为,“厚其禄”有助于官员廉洁,但“均其俸”更重要,不患寡而患不均。本文试从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商讨。其一,…  相似文献   

8.
官德,是为官者的品行和德性修养以及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对政治的核心要求是“政者,正也”,官吏的理想形象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古人就说,“德者政之始也”“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  相似文献   

9.
朱元璋倡廉     
我国历代皇帝中,但凡倡廉惩贪者,其江山就坐得比较稳固,尤其开国皇帝更深谙此道。朱元璋当了明代第一个皇帝以后,在倡廉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他鉴于元代官僚腐败贿赂成风、民不聊生之况,为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新兴王朝统治,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积极保护商业,鼓励农耕,同时对贪官污吏进行了严惩。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告诫百官说,他从前极痛恨那些州县官不为民不爱民,贪财好色,如今要严立法禁,官吏凡贪污蠹害百姓者,严惩不恕。为此特制定律令:官吏凡受贿枉法者,赃一贯(相当银一两)以下杖七十,每五贯加一…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2,(11):126-126
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的退休年龄,一直沿用至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剑阁认为,退休年龄也应与时俱进,当年我国的人均期望寿命大约40岁,而现在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已经达到73岁。延迟退休年龄可以扩大劳动年龄人口规模,降低每个劳动年龄人口供养的退休人数。如果实际退休年龄从55岁延长到60岁,到2030年,  相似文献   

11.
汉代存在官吏长期沉滞于某一职位而不得调动迁转的现象,即"久抑不迁"。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中下级官吏身上。两汉中后期考课制度的废弛、皇帝制度与官僚制度、外戚干政等是造成官吏"久抑不迁"的主要原因。"久抑不迁"与汉代中央王朝倡导的久任制有根本区别;谏诤、辞官以及安于现状是汉代官吏应对职位沉滞所采取的常见方式。"久抑不迁"给官场作风以及政治风气带来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旧唐书》载:“陇州将赵贵家猫鼠同乳,不相为害。”当时,皇帝闻此奇闻,视之为吉祥,而崔佑甫却视为不祥之兆。他上书皇帝说:“迎猫,为其食田鼠也,今此猫受人养育,职即不修,亦何异于法吏不勤触邪”崔老夫子把问题提到了治国安邦的高度:朝庭设官吏,而不惩治坏人,同这种猫鼠同乳又有何异呢这种“猫鼠同乳”的现象,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据5月3日《报刊文摘》载,陕西省富平县公安局局长丁叔亮、副局长陈文忠和惠夏志、杨耀等6名公安人员,被富平的黑势力通过贿赂手段拉拢腐蚀,为黑社会团伙通风报信、说情、开脱罪责,…  相似文献   

13.
博识文萃     
退休年龄提前是谣传 在天津结束的全国劳动工作会议上,劳动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其炎称,社会上流传很广的退休年龄要提前一说,纯属谣传。目前,国家劳动部门没有任何将职工退休年龄提前的政策出台,也没有这方面的打算。目前,仍然执行国发[1978]104号文件,退休年龄以及退休待遇等都没  相似文献   

14.
正全国"模范检察官"、努力促成蒙冤的浙江张氏叔侄无罪释放的张飙,如今已经退休5年了。他说,至今仍为一封封求助信而思索。2016年9月底,在以张氏叔侄案为原型的电影《无罪》首映之际,张飚接受了专访。记者:您退休以后,全国各地都有人来信求助吗?张飚:全国各地都有,让我应接不暇。我很为难,但不忍心不接待他们。内蒙古有个74岁的老头,拿着登我文章  相似文献   

15.
过日子需要我去找工作那天下午,范政委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说:"老墨,经组织上决定,你正式退休了……其实44岁的我还不到退休年龄,说下岗更为合适。我16岁入伍当兵,这一辈子虽没有显赫的战功,但也兢兢业业工作了35年呀!我先生原在国家某部工作,曾奔波于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年的不规律生活和重体力劳动,使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糖尿病、高血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多种疾病。病退后,每月仅有600元退休金。我们33岁时才有了女儿,现在虽说才上高一,但她每年的住宿费比上正牌大学的还贵,  相似文献   

16.
为政以正     
申洁 《前线》2016,(1):82-83
正【引用】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之江新语·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等文中引用【原文节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原文释义】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政就是端正的意思。您本人自己带头端正,那么还有谁敢不端正呢?"孔子说:"自身行为端正,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按他的旨意去做;自身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新闻办近日发布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再次引发了对"延迟退休"的社会关注。自2004年以来,这个话题是老生常谈。不过今年倒是有了点新意,这就是"弹性退休",或曰"退休年龄可选择"。据媒体报道,从10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当代》2004,(11):48-48
2004年第35期的《新闻周刊》(陈晓文)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郑功成认为,中国延长退休年龄是必须的,因为人的寿命延长了。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7岁增加到72岁,原来的退休年限已经不适合目前的人均寿命。我们养上一代只要十年,而下一代要养我们二三十年。  相似文献   

19.
《辞海》释"俗吏"为:"眼光短浅、不学无术的官吏。"《汉书.贾谊传》中则说,"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向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理。"可见俗吏一词,主要是对没有作为官员的一种品评。但如今,从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加强党的  相似文献   

20.
<正>古人读书,认为书有"三味":"读经味如稻引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酰醢。"宋代李淑在《邯郸书目》一书中云:"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从古人的读书三味联想开来,现代人读书也应具有"三味":读书要有趣味。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德斯鸠曾说:"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