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建》2014,(7):36-37
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和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等单位,共同开展的"勿忘国耻、圆梦中华"诗词、楹联征稿活动,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目前,开通了党建网上投稿、电子邮箱、信件、党建网微信平台等投稿方式。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在此,选登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与标志着全面抗日战争爆发的“七七事变”纪念日和意味着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八一五”纪念日不同,“九一八”是国耻纪念日,77年前的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炮击沈阳,同时进攻吉林、黑龙江各个城市,而20万东北军采取了不抵抗政策,陆续撤往山海关内。  相似文献   

3.
有一首在中国人民中广泛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抗日歌曲,名为《松花江上》,歌中唱道:“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这伴随着血和泪的歌  相似文献   

4.
5.
奏响主旋律 弘扬民族魂─—“勿忘国耻,兴我中华”报告团纪实赵红伟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爆发58周年的日子。这天上午,汇集到北京天地剧院的近千名公交总公司职工似乎忘记了天气的燥热,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人们沉浸在一片庄严而肃穆的气...  相似文献   

6.
7.
《江淮》2005,(9)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选登了部分安徽抗战图片,重温那段血 与火的悲壮历史,缅怀抗日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安徽是华中抗战的重要战场和领 导中心,勤劳而勇敢的安徽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并肩作战,与日本军国主义者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在  相似文献   

8.
《党史文苑》2004,(9):34-35
“九一八”纪念日又到了。每到次时,怎能忘却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烧杀奸掠?中国人民勿忘国耻,来看看日本鬼子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吧!———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9.
《奋斗》2020,(17):68-69
<正>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对世界和平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相似文献   

10.
勿忘国耻电视专题片︽香港沧桑︾节选之一当你乘直升机飞行在港岛的上空,面对如林的楼厦所呈现出的繁华和亮丽,就会由衷地产生一种激动和亢奋。然而,我们今天却要把你带到香港岛的西北面,去寻找一条在今天的香港岛算不上热闹,也不太有名气的街道,在这条街道的下面,...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一个甲子倏然逝去,而那段历史留在我们心上的伤疤依旧苍凉而沉痛,60年后的中国如何看待那段艰苦卓绝而又可歌可泣的悲壮岁月,中国人又该如何背负历史、面向未来,这是一个艰难而又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可以说,那场由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发动的惨无人道、惨绝人  相似文献   

12.
陈雷 《世纪桥》2001,(5):4-5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70周年。为了不忘“九一八”国耻日,我曾写过一首诗:“劝君莫忘‘九一八’,日寇疯狂侵中华。万里江山沉火海,千重风雨漫天涯。  相似文献   

13.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将军怀着洗雪国耻、复兴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以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爆发的第二天,张学良召集“西北剿总”全体职员训话,郑重宣布:“我们这次举动把个人的荣辱生死完全抛开,一切都是为了国家民族。我们这次举动,对国家民族将要发生什么影响,我们真是再三、再三的考虑,假如无利于国家民族,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干,反过来说,我们一定要干!”“我真不信我们中国不能复兴!”“中华民族终有自由解放  相似文献   

14.
张进中  陈方 《党建》2010,(11):64-64
本刊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京市海淀区委、区政府共同组织的"勿忘国耻 励志腾飞"大型主27题日展在览北活京动圆明9月园遗址公园开幕,历时一个月。  相似文献   

15.
<正>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位于沈阳市"九一八"事变地原址,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9180平方米。馆内展出珍贵历史照片1000多幅,文物资料500多件,全面反映了东北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睹物思人,抚今追昔,一件件文物仿佛带我们回到那段难忘的屈辱历史。  相似文献   

16.
圆梦     
  相似文献   

17.
圆梦     
年逾花甲的父亲,要去北京登天安门。这是他多年来对晚辈的唯一奢求。父亲小时候吃过苦,受过罪。他三十岁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才知道中国有个天安门。我小时候父亲在村里当干部,那时他才知道中国的重大盛事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但他从未看到过天安门,天安门在他心里也就一直是个谜。在我上高中时,村里有人买了电视,父亲才看到了天安门,他知道那是毛主席高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地方,就萌发了去天安门看看的愿望。别说那时登天安门有限制,单就我们的条件也是望“门”兴叹。我的两个哥哥都像父亲一样,天天守着黄土地,…  相似文献   

18.
圆梦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冬季.荷与杰在外地一所师范大学的食堂相遇。当时,荷是该校的大三学生,杰在该校食堂打零工。在窗口打饭的杰无意中发现,荷常常是在所有的学生打过饭后才出现在窗口,总是非常轻声地说:“要二两米饭”。杰:“要什么菜?”荷:“不要菜”。她是一个连素菜也吃不起的大学生.杰心里有一种莫名的痛。  相似文献   

19.
圆梦     
正我家祖上都是没进过学堂的地地道道的农民,到了父亲这一代,也仅断断续续读过两年私塾,可谓世世代代受够了没有文化的苦。1950年我来到这个世上后,家里就把文化翻身的梦想寄托在我的身上。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寒门子弟求学敞开了大门。1958年7月,爷爷牵着我的手,将我送进了本村小学,渴望长子长孙能够学有所成、改换门庭。然而,我的求学之路却一波三折、命运多舛。刚踏进校门不久,就赶上了"大跃进"运动,本村小学在"一大二公"的狂潮中被卷到了邻村,大字还没识得一篓,我们就被  相似文献   

20.
圆梦     
有一首歌唱道:“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我不喜欢这首歌,总觉得它有点小里小气。因为就本人而言,总想有个大一点的家,既有明亮的大窗户,宽敞的客厅,又有舒适的卧室,另加一间小饭厅。这,就是我一个普通老百姓的住房梦。1982年春节前的一天,在一阵鞭炮声中,我结婚了。婚后住在两间总共20平方米由库房改成的新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