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质量的高低对事故案件的后续工作存在重要影响。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工作存在勘查工作不细致、不全面,遗漏关键痕迹、物证,勘查程序不合法、不规范,勘查方法不科学、不严谨等问题。解决的对策是通过现场分析检验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工作,实行分级负责与分工负责制,提高事故处理民警法律素养和现场勘查技术水平等。  相似文献   

2.
由于现行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中 ,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滞后于时代发展 ;现行法律法规中 ,某些条文的不明确性及不易操作性 ,导致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中 ,事故处理人员往往只能依靠自己的理解来对条文进行运用。笔者就实际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中易引起分歧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1 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中的几个问题 ;2 在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中的几个问题 ;3 关于道路交通事故的行政处罚 ;4 关于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调解。  相似文献   

3.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F0002-F0002,F0003
在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中,长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规范执法不断创新.初步实现了交通事故处理零上访,责任认定零差错,逃逸交通事故案件侦破率100%的工作目标。南关大队建立了“交通事故法律援助”、“交通事故仲裁”、“交通事故巡回法庭”三位一体的便民服务机制。得到了公安部交管局和省交警总队领导的充分肯定。南关大队已被报送公安部“全国规范执法事故处理十大示范单位”。  相似文献   

4.
目前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处理是根据国务院颁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主持下进行调解的。但由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和适用对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出现了滞后于形势、内容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 ,直接影响事故处理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而因交通事故引起的损害赔偿的处理更是关键性的环节。各地交通事故巡回法庭的试点工作 ,即将损害赔偿调解移交法院处理 ,是对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和有益探索。本文将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移交法院处理的必要性和随之而来应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作一分析及探讨。  相似文献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环节的弊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环节的存在对交通事故的处理带来了严重影响 :一是延长了事故处理过程 ;二是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陷入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事故责任认定与重新认定、甚至行政诉讼工作之中 ;三是严重影响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办理 ,不利于打击交通肇事刑事犯罪 ;四是给交通事故当事人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使之不能及时得到赔偿 ;五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办案资源本身也是一种浪费。应当删去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环节 ,修改相关法律法规 ,改变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事故处理中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试论碰撞海事的责任分析刘亚雄海事处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法规性很强的工作。由于水上交通事故种类繁多、性质复杂,且现场不易保留,与陆上交通事故相比有其复杂性,因此给海事处理,特别是纠纷海事责任的划分带来困难。对海事责任的分析,其目的是探讨事故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处理交通事故离不开对车辆痕迹的分析。车辆痕迹是确定事故性质和事故发生过程的重要依据。分析常见事故形态下的车辆痕迹,可为及时、准确、顺利地处理事故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作为社会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起到了维护交通秩序,维持社会安定的重要作用。在发生的交通事故中,车辆擦碰的轻微车物损失事故占很大比例,对这些交通事故进行快速处理既方便群众、减少交警的工作量,同时也缓解了交通堵塞。通过建立党组织和政府为领导核心、交警依法行政为依托、保险公司服务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社会管理新体制,优化社会资源,通过建立健全保险公司的快速理赔、交通事故现场快处快撤、驾驶人奖惩等保障机制,实现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撤、快赔。  相似文献   

9.
社会救助是交通事故处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障公民生存权利的一项重要措施。针对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提出文通事故社会救助法律依据、紧迫性、意义、机构、方式、对象、资金来源、程度八个方面,建立和完善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0.
根据现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时,应当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确定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情况后,召集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调解书,由当事人和有关人员、调解人签名,加盖  相似文献   

11.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中有以下问题应予以重新认识:把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作为一种不可诉讼的行为来对待是不妥的,应将其纳入行政诉讼受理案件的范围;在赔偿问题上,应提高死亡补偿标准,增加死亡补偿年限以及伤残者生活补助标准;应将财产直接经济损失与死亡补偿费分开计算;应加强事故处理人员的现场意识、证据意识。  相似文献   

12.
论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的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肇事车辆的车速鉴定是确定交通事故的性质、分析发生事故原因的重要证据.又是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重要依据。根据牛顿运动学原理、车辆的结构、运动特性所进行的事故分析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具有计算过程简单、计算量小等优点,但无法对整个事故的过程进行模拟再现。为了适应《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提出的新要求,需要在事故分析车速鉴定计算中引入新的计算模型和理论,对事故分析计算进行研究、分析,使得事故分析结果更加客观、真实地还原事故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当前道路事故处理中存在的立案分类、暂扣凭证的期限、责任认定人员与侦查人员的回避、重大以上交通事故立刑案、路外事故处理、事故死伤者的前期费用、残疾用具费计算等问题 ,进行了认真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交通事故防治工作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县级道路事故频发,已成为当前交通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本文针对廊坊县级道路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安全状况和事故特点,并提出了加强县级道路交通事故隐患排查等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已切实解决道路事故频发问题。  相似文献   

15.
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现场处理阶段,善后处理阶段,事故认定及事故责任追究阶段,都必须严格依法进行,不能脱离法律,更不能脱离群众和现实,要从国家及人民的利益出发,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为目的,妥善处理,真正起到预防、处理、警示、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道路交通事故速裁法庭是处理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的一种新的司法调解与审判运行模式,它具有简便、快捷、富有效率的优越性,对于保障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由于立法的缺失,道路交通事故速裁法庭在实践中却面临着定位不明确、受案范围过于狭窄、事故认定的证据运用、法律援助制度滞后影响"速裁"效率、行政调解与民事诉讼的衔接不紧凑等显性问题。因此,应明确速裁法庭的定位、事故认定书的证据性质,完善法律援助、人民调解、诉前司法性调停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健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17.
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公安交警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责任书对事故当事人的刑事责任的认定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但是由于在交通事故责任书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司法推定,刑事法官不能将其作为确认交通肇事罪的直接依据,当事人的违章和事故之间有无因果关系必须查清,这一点对于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刑事责任的认定来讲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18.
交通事故伤亡人员的法医病理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交通事故发生率急剧上升,事故中的死亡人数逐年上升,本文通过对笔者在多年的交通事故处理中的经验总结和实践探讨的阐述,说明在交通事故中对尸体进行法医病理检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在2006年12月21日至2007年12月20日期间,贵阳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59起,造成241人残废,伤821人。重伤和死亡人员大多数为行人。事故高发于年初和年尾,每日10:00-12:00和6:00-8:00为事故高发时段。私家车违法肇事突出。前五位事故原因为超速行驶、违法超车、会车、不胺规定让行、违法占道行驶,今后要改变被动处理交通事故的思维定式,将应对交通事故的重心放到制度建设上来,从源头堵住导致交通事故多发的制度漏洞。  相似文献   

20.
交通事故现场的重建关键是基于车辆及人体损伤的特征,重点解决事故发生时车与人的状态等问题,分清事故责任,为交通事故的处理提供依据。本例交通事故主要是先后两次被车辆撞击和辗压形成头部撞击伤和胸腹部辗压伤,根据损简明扼要伤特征重建事故发生过程,认定肇事车辆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