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8 毫秒
1.
只要天气好,华灯初上时分,延庆县延庆镇李四官庄村公园广场上都会响起欢快的音乐,爱好跳舞的村民都会来此跳广场舞。关了多年的文化大院重新开放了,来看电影的村民越来越多。村民们说,这一切变化多亏了镇里的包村干部。李四官庄村曾是全镇的难点村,"两委"班子不和、环境脏乱差、违章建筑多、上访告状多。镇里派机关干部张立光到李四官庄村包村,同时成立了由副职领导和管片总支书记、副书记组成的工作组,驻村开展工作。2012年入村以来,驻村干部召开村"两委"谈心会、工作会20余次,集中解决村干部思想问题。他们走访了党  相似文献   

2.
唐山市丰南区胥各庄镇岭子上村曾是有名的“上访村”,全村共208户,涉及上访的就有80余户。2014年,张久增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上任以来,他始终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在他的努力下,岭子上村摘掉了“上访村”的帽子,张久增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实干书记”、富民强村的“领路人”,荣获2022年河北省“千名好支书”称号。  相似文献   

3.
“村务公开”是不是“灵丹妙药”,我们不敢说,但说它是村民自治的一剂良药,绝对不是夸张。华阴市焦镇乡华西村由乱到治的变化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一)华西村是个移民村,四个村民小组,223户,865口人。过去是出了名的闹事村,上访的、告状的、殴打乡上领导的...  相似文献   

4.
正牛红奎今年5 0岁,是新河县后沙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乡亲们亲切地喊他"老牛"。他不仅姓牛还有一股子牛脾气,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0多年来,带领后沙村由一个上访告状多、经济基础差、群众意见大的"后进村"转变为经济发展快、村风和谐、村貌整洁的"先进  相似文献   

5.
只要天气好,华灯初上时分,延庆县延庆镇李四官庄村公园广场上都会响起欢快的音乐,爱好跳舞的村民都会来此跳广场舞。关了多年的文化大院重新开放了,来看电影的村民越来越多。村民们说,这一切变化多亏了镇里的包村干部。李四官庄村曾是全镇的难点村,“两委”班子不和、环境脏乱差、违章建筑多、上访告状多。镇里派机关干部张立光到李四宫庄村包村,同时成立了由副职领导和管片总支书记、副书记组成的工作组,驻村开展工作。2012年入村以来,驻村干部召开村“丽委”谈心会、工作会20余次,集中解决村干部思想问题。他们走访了党员户、困难户、上访户等100多户,  相似文献   

6.
辽源市龙山区工农乡曾是上访出了名的乡,经过各级党组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服,以及为村民发展经济真心诚意的服务,使上访的村民改变了对乡村党组织的看法,村民深有感触地说: 辽源市龙山区工农乡地处城乡结合部。1998年以来,村民针对占地补偿及有的村干部为政不廉等问题,先后成批到区、市甚至省里上访,使原本“经济第一乡”变成了“上访告状第一乡”。 怎样解开村民的思想疙瘩,使村民心暖气顺?乡党委认真地做了分析,大家一致认识到,主要是思想教育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对思想政治工作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  相似文献   

7.
《先锋队》1999,(1)
1997年8月31日,对于娄烦县顺道村1700多名村民来说,实在是一个大喜的日子:在本村掌权二年之久的村党支部书记刘平太“辞职”。村民为他们苦苦告状的“收获”稍感欣慰。然而,仍在告状不止的村民却深深地失望:面对刘平太将一个亿元村搞垮和损公肥私的种种事...  相似文献   

8.
<正>当年,村集体数千万资金不知去向,几任支部书记明争暗斗,1000多人的小村2000多人次上访……如今,村干部吃饭欠了72元钱,第二天就被通报批评;村党支部给全村通煤气货比三家就为给村民省钱;10年的"上访风"戛然而止……这样的变化就发生在山西省晋城市刘家川村。变化怎么来的?"从严治党,管好村干部。"一位村干部说。"腐败村"重建党支部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北石店镇刘家川村毗邻大型煤企晋煤集团,交通便利,水清土沃,2006年以前一直是当地的富裕村。然而,由于  相似文献   

9.
宽敞的水泥路平坦整洁,道路两侧绿树成荫,一排排民居掩映在绿色的怀抱中,只露出些许白墙红顶……村子里到处散发着文明和谐的小康气息。这里与城市已经没什么区别。荷塘铺村地处株洲市荷塘区城乡结合部,交通方便,位置优越,发展的优势得天独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村里经济一直发展不快,村民人心涣散,是全市有名的“上访村”、“告状村”。1999年,言尚勇被1300多村民海选为村主任之后,带领村委一班人走出了一条“工贸强村、科技兴村、文明建村、依法治村”的新型村级经济发展之路。荷塘铺村人多地少,人均不到两分地,新的村、支两委根据…  相似文献   

10.
<正>他目光长远,有胆识,办事公道,能力强,带领一方百姓走上了"工业立村、农业富民、第三产业创收"的致富路;他一心一意谋发展,以身作则,带领村干部脚踏实地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村民们都说:"有他当家,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可他太辛苦了……"而他却说——15年前,六间房村是全镇出了名的穷村、乱村:没有村部,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也没有一家称得上规模的企业;村民上访不断,村"两委"班子频繁更换。百废待兴之际,陈长发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他向大家表态:"我当这个支书,决不混日子!一定让大家尽早过上村强民富的好日子!"话虽不长,却让全村人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11.
从班子乱、人心散、集体经济无收入的老"上访村",到远近闻名的"创业致富村":全村产值过百万元的企业达11家,个体"小老板"230多户,资产超过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近万元……毕奉水上任仅6年,就交出了这样一份出色的成绩单。"没有毕书记,就没有毕毛埠村的今天!"村民说。毕毛埠是个农业大村,2003年前,全体个体及工商业户不足20户,村民90%的收入来自种地,人均收入在全镇处于中下游水平。村民越穷,大家就挤破头往村两委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一些村债权债务问题比较突出和普遍,沉重的债务严重制约着这些村经济的发展,经济纠纷时有发生,上访告状经常不断,破坏了社会稳定,干群关系紧张,党支部威信下降。但在农安县鲍家镇孟胡村却恰恰相反,全村437户家家无欠款,多数有存款,村里不仅无债务,还有近 18万元的积累。全村多年来一直很稳定,没发生一起上访告状事件,经济不断发展,1999年人均收入2670元,2000年虽遭受大旱灾,仍达到2500元。党支部在村民中有威信,有吸引力,有地位。通过调查,我们得到这样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党支部坐得端行…  相似文献   

13.
吴谦 《大特区党风》2001,(10):24-25
1993年,海南省儋州市军屯村委会吸取以往土地征地款分光造成集体经济一无所有的教训,决定将这一年的土地征用款留下1720万元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没想到,这一本意是为解决村民今后就业和生活福利保障的大好事,却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有些人怒气冲冲到村办公室,到村干部家,围攻辱骂,继而聚众到市里、省里甚至中央上访告状。村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4.
冷漠的背后     
辽宁省庄河市海洋村近千名村民有话要说,四处上访碰壁之后,前不久齐刷刷跪在市政府门前求见市长.市长孙明避而不见.此事被媒体曝光后,社会声讨如潮,"冷血市长"一夜扬名.上级部门出入意料地打出"冷拳"--孙明被迫辞职,上访村民反映多年但无人理睬的村财务问题也将"立即调查处理".  相似文献   

15.
我们杨店村有190户,713口人,村两委干部4人,村民代表16人,其中民选代表12人。这些年来.尽管村里修路、建桥、盖教学楼、征地等大的村务比较多,但进行得都很顺利,老百姓对班子和干部比较满意,村内一直比较和谐稳定,从来没有出现过上访告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孙中全 《先锋队》2011,(18):24-25
不久前,永济市开张镇枣圪塔村部分村民到市纪委上访,反映村主干的问题。对这个事件的深入调研,引深了我对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中"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的理解,引发了我对解决农村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处理农村问题的核心是维护农民利益,只要农民的利益得到了维护,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结合其他基层上访问题,我认为维护农民利益、解决村民上访问题应从以下四点入手:  相似文献   

17.
<正>路边花草郁郁葱葱,水泥道路连通各家,文化广场人群涌动,七八个村民正在铺垫田间路……"这是后进村吗?""变化太大啦!"9月1日,在桦南县召开的佳木斯市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议上,被列为现场观摩的转化升级示范村——桦南县明义乡北合发村让与会人员"惊呆了"。一年前的北合发村是个村情复杂、村貌脏乱的软弱涣散村,村里派系纷争激烈,"两委"班子缺"主官",村民上访不断,发展停滞不前,矛盾尖锐、问题重重。十里八乡的村民都  相似文献   

18.
“后力村出刁民”,这说法在海城市验军镇一度是人们公认的。持这种看法的人绝不是空口无凭,而且还上升到理论上,总结出个“三多一少”:上访告状多,耍刁放横多,无事生非多,正经干活少。有事例为证: 一位村干部拿了村里一把苞米棒回家生炉子,被村民集体上告到镇政府;镇里两位干部到村里检查工作,中午村里准备一顿便饭,没等端起碗就被村民掀个桌底朝天;一个村民因  相似文献   

19.
孙凤霞受命于危难之时。 1995年初,清原县甘井子乡五里堡村党支部书记又撂了挑子。人们已记不得这几年已换了几个书记了。村集体背着10多万元的债,村部的破房子都要倒了,村里的各项工作全部停摆,村民意见纷纷,上访告状的不断……“谁能挑起五里堡村这副沉重的担子?”大家的目光都聚到一个人身上——她就是孙凤霞。 当年,35岁的孙凤霞从办柳编厂起家,陆续办起了绢花厂、饮料厂、养鸡厂。每年的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孙凤霞能放弃自己舒心的日子和大把挣钱的机会,接下村  相似文献   

20.
2000年,我受组织安排,到祝沟镇路上村驻村。该村是平度市有名的“难办”村、“乱窝子”村、“上访”村。自1996年起,先后驻过5个工作队。我刚入村时,走门串户,村民不让进门;谈话,村民不理。面对这种局面,我也发过愁,但人嘛,总要有点精神,有点志气,有点作为。我从抓稳定民心入手。路上村不稳定,主要是多年的上访问题。我觉得,上访户也是我们的群众,之所以上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