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侦查工作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依靠群众原则一直是侦查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的原则。最近一段时期内接连发生的少年儿童失踪的案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结合拐卖儿童犯罪案件的特点,公安机关在此类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应充分将依靠群众原则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在蓬勃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网络大环境的影响下,借力于社会各界,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是网上侦查的有力工具,但也存在着暴露个人隐私之类的侵权行为。网络表达推动着民主建设的同时,也凸现出了网探的群众基础与法律盲点。公安在运用网络侦查时也有法律障碍。警方发帖让网友提供线索是否侵权,网侦中的群众路线如何体现,等等,都需要在案侦实践和法治建设中找到答案。网上调查只是司法调查的补充,不能回避“人肉搜索”用于网侦的局限与风险。  相似文献   

3.
面对日益严峻的治安形势,刑侦部门应转变思想、统一认识,积极发挥网民作用来为侦查破案服务。将人肉搜索引入到侦查工作中,走网民路线,发动网民提供线索以拓宽破案渠道,必将推动侦查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肉搜索”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提高了人们传递信息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当前,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凸显,在互联网技术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众多经济犯罪案件受害者倾向于借助网络舆情表达心声,评估“人肉搜索”在经济犯罪侦查中的意义,探索“人肉搜索”在经侦中运用的方法与要领,构建“人肉搜索”在经侦中的运用模式.是经侦部门完善业务、提升效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公民隐私权的宪法保护——以“人肉搜索”为研究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隐私权的宪法保护在中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面对“人肉搜索”带来的对个人隐私的现实侵犯,隐私权以基本人权的面目纷纷进入各国宪法保护的范围。隐私权在我国仍然不被看做是一项独立的权利,在中国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我国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呈现出了单纯依靠民法保护的不足,尤其是加强网络隐私的保护更加具有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人肉搜索”是一种大量网民参与、互动的信息搜索方式。“人肉搜索”作为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特定产物尽管存在着诸多不足,但其维护正义及公益性本质为其自身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前景。“人肉搜索”行为只要没有侵犯个人隐私,就不需要用刑法加以规制,而应完善网络法规对“人肉搜索”进行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7.
“人肉搜索”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发展,让资讯传播快捷高效。一种借助互联网的人工参与搜索方式一人肉搜索,让人欢喜让人忧。人肉搜索这把双刃剑在伸张现实正义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权利侵害甚至网络暴力,我们应该通过立法规范人肉搜索行为,使其既能发挥舆论监督、弘扬正气的作用,同时叉要切实保护被搜索人的合法权利,以扬长避短,实现法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依靠群众是在侦查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侦查工作方针。在社会转型时期,面对犯罪活动的新形式、新类型,侦查工作应当赋予依靠群众方针新的内涵,并努力开拓在侦查工作中依靠群众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从而使群众工作在新时期为打击犯罪、维护国家安全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人肉搜索”的道德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既唤醒道德良知弘扬网络正义,又侵犯隐私引发道德问题,甚至蜕变为“网络骚乱”。加强正面引导和法律规范,充分发挥其价值舆论的正向引导作用,助推中国道德和法治文明提升。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一种新型的网络手段即人肉搜索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必要以更加理性的视角来审视人肉搜索,理清它的概念和内涵,剖析它给社会所带来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个人信息包含隐私的内容,是隐私的上位概念。除隐私以外的能够把主体直接或间接识别出来的信息均属于个人信息的范畴。侵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之一是存在公布他人隐私的行为,而侵犯个人信息权的构成要件之一是对个人信息的商业利用。通过“人肉搜索”披露他人的隐私,即构成侵犯隐私权。在此基础上,如果对荻取的个人信息加以商业利用,则侵犯他人的个人信息权;如果滥用获取的个人信息则侵犯他人的其他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人肉搜索"侵犯个人信息,严重侵犯公民隐私权,《刑法修正案(七)》提出了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但未将"人肉搜索"入罪,"人肉搜索"行为侵犯刑法保护的法益,并达到应受刑罚处罚的程度,应当在刑法中设置专门条款以规制"人肉搜索"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不断发生的“人肉搜索”事件引起了人们对这一新兴事物很多思考。“人肉搜索”它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不良社会效应,很多事件表明,如果不对“人肉搜索”加以合理的引导与规范,“人肉搜索”会突破理性与法律的界限,成为侵犯他人正当权益的强大工具。  相似文献   

14.
“人肉搜索”刑事规制正当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经过去的2008年是中国法治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网络文化急剧发展的一年,"人肉搜索"引擎响彻中国。而全国人大代表要求"人肉搜索"入刑化的呼声也惊醒了国人,人们开始对"人肉搜索"现象进行反思,以确保其健康、平稳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网络上的人肉搜索行为褒贬不一,特别是来自道德层面的争议颇多。一方面人肉搜索对于维系社会公正,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不乏其有益之功;另一方面,人肉搜索中存在诸多的伦理困惑。本文从伦理学视角,在探讨人肉搜索的伦理悖论基础上,分析了人肉搜索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规范人肉搜索的伦理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6.
“人肉搜索”作为后起的新兴的网络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对个人信息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尽管“人肉搜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严重的侵权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网络自身的特性、我国网民素质不高、网络基础管理不到位和立法滞后等。应针对上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的对策,在切实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发挥“人肉搜索”的证明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青海人大》2009,(3):51-52
2009年1月18日,《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获得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将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生效:根据这一条例,今后,未经允计,擅自网上散布他人隐私,或在网上提供或公开他人的信息资料,对发布者、传播者等违法行为人.最多可罚款5000元,情节严重的,半年内禁止计算机上网或停机。条例还规定,向公众提供上网服务的网吧、宾馆等场所,应当安装国家规定的安全系统.对上网人员实行实名登记,并记录有关的上网信息,登记内容和记录备份保存时间不得少于60日.保存期间不得删除或更改:一旦违反,  相似文献   

18.
对“人肉搜索”现象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人肉搜索”事件的愈演愈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法律难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完善。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探索建立网络实名制度;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尤其是网络运营者需加强对自身网站的审查、监管力度;网民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律。  相似文献   

19.
人肉搜索是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和发动一切可能的社会关系,追查某些事情或人物的真相与隐私。人肉搜索可以弥补宪政之不足,属于言论自由行使的方式,也是公共监督的需要,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避免可能侵犯他人权益的前提之下,人肉搜索属于合法行为。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兴的网络行为模式,"人肉搜索"在受到广大网民追捧的同时,也遭到了各界的批评和指责。本文将从"人肉搜索"的概念出发,结合国内外学说对"隐私权""名誉权"的一般理解,分析、界定"人肉搜索"可能侵犯的隐私权,名誉权,并提出相关的法律规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