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卡奇认为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商品生产中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物和物的关系;社会失去整体性;劳动成果的物反过来对劳动者进行控制。马克思的异化观点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和自己的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和劳动活动相异化;人的本质异化;人和人相异化。卢卡奇的物化和马克思的异化在形成、内涵、社会作用诸方面均有着一致和不同。  相似文献   

2.
卢卡奇的物化思想与马克思的异化思想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卡奇认为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商品生产中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物和物的关系;社会失去整体性;劳动成果的物反过来对劳动者进行控制.马克思的异化观点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和自己的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和劳动活动相异化;人的本质异化;人和人相异化.卢卡奇的物化和马克思的异化在形成、内涵、社会作用诸方面均有着一致和不同.  相似文献   

3.
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最为重要的,是深刻领会和真正贯彻"第一"这两个字。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试问这一"最终决定性力量"的概念中,是否包括科学技术?邓小平同志曾引用马克思一句话做出回答:"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就如十五大报告所说的: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从马克思逝世,列宁逝…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对巴黎公社选举的高度评价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巴黎公社选举将颠倒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又颠倒过来。公社的选举重新恢复国家权力为社会服务的基本原则,使国家回归社会,改变了国家控制社会的政治逻辑,消除了资本奴役劳动的政治基础。当选的委员大多是劳动者或劳动者的代表,保障无产阶级政权属于劳动者阶层,确立了无产阶级在政权中的主体地位,为劳动摆脱奴役提供了条件。这些特点实现了政权产生、归属和收回的人民性。二是巴黎公社的选举彰显了以普选为基础的真正民主制的"公社精神"。选举体现人民的意志,是防止公仆变主人的重要举措,是为了组织在公社的人民实现自治,以普选为基础的公社民主制是无产阶级获得社会解放和经济解放的政治形式。马克思关于巴黎公社选举的思想对基层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选举要服务劳动者阶层,实现人民民主,避免资本的干预;当选的代表应为劳动者或能为劳动者代言,而不是为食利者代言;选举提供选择代表的机会和权利,有利于选择为人民服务的公仆;选举有利于人民监督政府和官员;选举提供民意表达的途径和渠道,有助于拓宽社会治理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时代观是马克思关于其所处的时代的根本看法或根本观点。马克思的时代观之所以是马克思的,就因为它具有深刻的"马克思特色"。具有"马克思特色"的时代观是"新唯物主义"的时代观,是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特征相一致的时代观,是与马克思的群众观相一致的时代观,是与马克思的解放观相一致的时代观,是科学的时代观。马克思的时代观为我们精准地分析和揭示我们的时代特征及其深刻内涵提供了基本方法、基本立场、基本视角和基本观点,研究马克思的时代观在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贵明  张雯雯 《探索》2007,1(6):144-149
共产主义作为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建立在"公共占有的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之上的.所有制经历了从劳动者个体私有制到资本主义私有制再到个人所有制的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是以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按照人的(也就是每个个体)的意愿而建立起来的,并且把消除强制,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自己的本质.认识到马克思个人所有制的深刻内涵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哲学凝聚时代之精髓,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之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基础,其鲜明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国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战略秉承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传承古丝绸之路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在现有合作基础上的延伸和升级,在客观上是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指导中国社会与时俱进、互动发展的理论之源。  相似文献   

8.
正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时代的口号。马克思说:"哲学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其"主要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的声音"。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数百年难遇的历史分水岭,是一个"巨变时代"。国际形势正发生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全面向前推进。只有对时代课题作出科学回答,对时代挑战作出理性回应,才能赢得  相似文献   

9.
提升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光荣使命和重要课题。这需要以感悟马克思的精神境界和伟大人格为出发点,增强青年对马克思生平的情感认同;需要以"学精、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为关键点,引导广大青年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需要以网络彰显马克思主义之魅力为切入点,自觉促进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向青年理想信念、情怀志趣的积极转化。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指的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有制(社会所有制)。"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有制"不同于"过渡时期的公有制"。只有到了马克思讲的消灭了阶级差别的社会主义社会,全社会的劳动者才能作为无阶级差别的个人联合为"社会个人",实现"社会个人所有制"(社会所有制),即"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现实社会主义中的公有制,实际上是"过渡时期的公有制",因而用重建个人所有制或社会所有制思想指导过渡时期公有制的改革在理论上是不适当的,由此而论证股份制是公有制也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1.
朱聪明 《求实》2014,(8):18-23
胡锦涛依据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基本原理,结合当代中国实际,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理论。"五位一体"、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形态,是胡锦涛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中国化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机体良性发展之纲,兴国富民之要。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4,(8)
胡锦涛依据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基本原理,结合当代中国实际,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理论。"五位一体"、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形态,是胡锦涛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中国化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机体良性发展之纲,兴国富民之要。  相似文献   

13.
冷姗姗 《求贤》2013,(5):25-25
五月,属于光荣的劳动者;五月,为劳动者放歌。 劳动者,中国梦的缔造者;劳动者,广受瞩目的时代英雄。 “珍藏劳动的光荣,双手高擎劳动的旗帜,冲在发展的前方!”一曲《劳动者之歌》,唱出了各行各业劳动者的高尚和光荣。他们用汗水酿成生活的琼浆,大把收获劳动的快乐,从早到晚,最朴实地把现实演绎成梦想,用行动谱写一首首华丽的乐章。  相似文献   

14.
工作日思想是马克思劳动关系理论的重要内容。系统梳理马克思工作日思想并以之指导当代劳动关系实践对于保障劳动者正常工作日权利,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中系统阐发了工作日思想:缩短工作日中的必要劳动时间以及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是实现资本增殖最大化的秘密;资本家和工人关于工作日界限的权利相对立;资本持续性增殖的需要以及以工人阶级为主的社会力量对资本贪欲的遏制迫使资本家立法规定工人正常的工作日。依据马克思的工作日思想,当前我国必须继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关于工作日的规定;继续加强工作日教育;继续发挥工会在与政府和企业的工作日共同协商机制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类生活"是马克思既区别于黑格尔又区别于费尔巴哈的一个重要理念,在马克思看来,真实的人固然是现实的、个体的、自然的人,然而,如果人离开了所生活的"类",离开了社会,人的存在就只能是一种孤立的从而也必然是抽象的存在。马克思的"类生活"虽然具有费尔巴哈的话语色彩,但却超越了费尔巴哈。费尔巴哈所承认的"类"存在物只是针对"生理学"意义上的人即自然的人本身,而没有真正触及到社会中的人即人的"类生活"。因此,我们说马克思的"类生活"之所以高于费尔巴哈,就在于马克思已经看到人的真正本质并不是"生理学"意义上的存在,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16.
<正>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2009-12内容简介《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马克思社会实在理论中的个性和共同体》内容简介:《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的核心论证是马克思对于个人主义主题与社群主义主题的独特综合。我将这种综合称为"关系中的个人",而"关系中的个人"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从规范的意义来说,马克思的解释赋予了强调平等  相似文献   

17.
把握当今时代工人阶级的内涵,特别应当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把工人阶级和“无产”划等号。在我国,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财富被创造出来。这些财富,理所当然地归人民所有。这种占有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劳动者共同占有,一种是个人所有。随着社会向前发展。社会财富的积累,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个人财富的积累也必然越来越多。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劳动者都不再是、也不可能是通常意义上的无产的劳动者,而是成了、或正在变成有产的劳动者。这种变化,丝毫也不违背共产党的初衷。共产党搞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就是要让无产者都变成有产者。变成社会的主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而绝不是要让所有的人都变成无产者,正如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早期关于"生活"概念的探讨,是他创立唯物史观的一次思想跃进。生活的主体、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生活实现自在发展的中介构成马克思生活概念的基本内涵。马克思生活概念的价值指向则通过他对个人的关怀、对未来社会的理想两个方面的探索得以彰显,体现了其追求人类社会解放以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情怀。  相似文献   

19.
对马克思历史观更准确的表达不是唯物史观,而是劳动历史观。劳动历史观认为,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指的是劳动者,更具体说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劳动者,而不是直接从事简单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生产力是决定历史发展的最终力量,但不能把生产力完全看做客观的物质力量,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是生产力中的主动因素,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更重要的作用;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但是也与自然规律有差异,其中有人的意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理论界对马克思的"按需分配"理论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诸如马克思"按需分配"理论只是一种空想;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为理想的分配制度,不需要研究按需分配理论;按需分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平均主义思想;按需分配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不能推动社会发展等,澄清这几个误区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推动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