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致警察职业心理危机存在的原因主要有职业因素、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等三个方面.公安机关应建立一套系统、有效的警察阵业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其内容包括:加强对警察行业心理危机源的控制;培养警察的自我压弹能力;加强警察危机处理方式教育;训练警察利用社会支持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加强应急性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干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相似文献   

2.
急性应激障碍是是由剧烈的、异乎寻常的精神刺激、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下引发的应激反应。这种应激反应会严重影响人们身心的正常活动。警察职业的高风险性、高负荷性、高强度性决定警察是极易产生急性应激障碍的人群。对警察急性应激障碍的干预与治疗,可以参照Tammi D.Kolski提出的治疗方式,综合运用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冲击疗法、告别仪式疗法等方法对警察急性应激障碍进行心理干预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警察的心理应激问题比其他职业显得尤为突出,警察心理应激有长期性、危险性、工作性、高度性特点,其来源包括社会、工作、家庭、自身等方面,要克服心理应激对警察的消极影响,不仅要提高警察自身的心理应激承受能力,还要整个社会、家庭及警察机构都要携手关爱这个群体,形成多维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4.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 ,警务工作的高度复杂性、危险性 ,基层民警心理“应激源” (包括工作应激源、生活应激源、社会应激源、个体应激源 )多于其他行业 ,严重影响了基层民警的身心健康和执法水平。因此 ,在公安院校开设警察心理辅导课 ,加强基层民警承受能力的训练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由于警察职业具有高强度、多应激、多风险等压力密集的特点,使民警个体可能较多地经历一些工作生活的创伤事件。民警暂时失去应对能力和心理失衡的心理危机状态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出现四种结果。为及时有效地为民警的心理危机状态提供组织支持,文章认为各地应在建立民警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同时,确立心理危机干预的组织保障机构,形成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预案,在民警深感孤独、痛苦和内心无助的特殊时期,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与组织关爱。  相似文献   

6.
警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心理危机干预方法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警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心理危机是警察面对重要生活目标的阻碍或面对危机时产生的一种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的功能失调状态。警察心理危机的产生有其职业原因,心理咨询师要运用专业知识,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相似文献   

7.
作为警察,应对来自职业的心理应激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情,但现实中警察的应对方法往往是个人的,单一的,临时的,非专业的.因此针对预备警官,从微观--个体、中观--校园、宏观--社会三大层面阐述了如何应对职业心理应激,经过这种合作途径才能真正优化我们警察的素质,提高警察服务社会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警察心理问题与其职业的高风险紧密结合,也与个体面临的成长性、现实性的心理事件相互联系,是现代社会中对抗犯罪现象而伴随产生的消极性心理现象,其存在着普通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程度差异。在进行警察心理问题的心理学策略辅导时,应持有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统一的心理康复模式,慎重地吸取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的各种心理问题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技术(包括心理平衡技术与心理治疗策略、方案),将职业心理支持与防卫体系和个体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相结合,形成内外统一协调作用的心理维护体系,以达成警察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与个体心理问题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面对日益复杂的治安环境,大量公安民警因工作任务繁重、身体负荷过大等产生"角色超载"现象,这是一个亟须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根据角色超载理论逻辑,警察角色超载产生的最直接诱因是可能导致其损耗大量资源的工作环境。此外,来自警察个体方面因素也会导致其出现生理和心理亚健康状态,进而产生角色超载问题。因此,改善警察资源损耗外部环境和提升警察个体业务能力,可适当缓解警察角色超载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面对日益复杂的治安环境,大量公安民警因工作任务繁重、身体负荷过大等产生"角色超载"现象,这是一个亟须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根据角色超载理论逻辑,警察角色超载产生的最直接诱因是可能导致其损耗大量资源的工作环境。此外,来自警察个体方面因素也会导致其出现生理和心理亚健康状态,进而产生角色超载问题。因此,改善警察资源损耗外部环境和提升警察个体业务能力,可适当缓解警察角色超载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和心理危机的负面影响决定了对警察心理危机干预前评估的重要性。在了解不同评估信度、效度和标准化程度后从多方位了解来访警察的心理状态,以制定和完善干预措施。同时也应该注意评估的客观、全面和恪守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2.
女性警察承担着“人民公仆”的社会期待、家庭中“贤妻良母”等多方面的角色期待压力,在警察群体中所承受着高于他人的心理压力.文章分析了公安机关女性警察面临的角色压力,从职业角色、家庭角色、生理特征几方面来分析角色压力产生的原因,探索心理调适的方法,从而增强其对心理困惑的调适能力,提升公安机关女性警察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警察职业倦怠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职业倦怠是警察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严重影响民警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警察职业倦怠的产生有职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方面的根源;警务管理部门和警察个体应从提高警察薪酬待遇、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建立身心保健机制、提供岗位变化和升职机会以及改变内部心理元素、关注工作兴奋点、增强工作效能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调控消极情绪、培养业余爱好等方面来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警察卷入枪击事件是职业生活中的极端应激源,枪击事件将引发正常的应激反应,当个体的应对策略和社会支持无法应对该事件时,这种正常反应将发展出创伤性应激障碍,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因此,探讨警察卷入枪击事件后的应激反应及其危险因素,进而提供相应的评估方法和干预对策,对警察的心理健康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警察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导致他们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从心理学的视角入手,分析警察心理危机的含义和类型,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开展警察心理危机干预,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论警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每天都在从事着高对抗、高危险、高应激的工作,随时有负伤或牺牲的可能。因此,他们所遭遇的重大问题或重大变化比一般人要多得多,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大得多,更容易出现心理危机。警察心理危机干预,不仅关系到警察个人的身心健康、家庭幸福,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从警察心理危机形成的因素及对策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从事“三高”工作,警察面临突发的创伤性事件持续增多,造成的心理压力不断加大,若超出其心理承受能力,往往容易产生心理危机。在警察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对个体心理健康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警察社会支持系统包括组织支持、家庭支持、朋辈支持以及社会支持,在危机干预中应该把构建警察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作为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解新疆地区突发事件警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心理状态。调查采用卫生部心理危机干预小组根据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第四版(DSM-Ⅳ)中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症状标准编制"PTSD检查表",对亲历"7.5"事件现场半年后的民警进行取样。调查显示:有21.2%的民警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其中刑警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数最少,派出所民警人数最多。在PTSD症状反应频率中主要以警觉性增高、回避行为和注意力难以集中为主。在PTSD症状反应强度中主要以躯体上的反应和回避行为为主。这些数据足以说明突发事件发生后会给现场救援的警察带来严重的心理影响。因此,对他们的心理干预不但要及时有效而且更要做好长期的心理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19.
警察的敌对心理常常表现为多疑戒备、麻木冷淡、抵触对立、紧张焦虑等,其产生与警察面临的社会压力、工作压力、风险压力、家庭压力等紧密相关。警察敌意心理对警察自身、警民关系等都有一定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警察职业心理疾病。关注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重视对警察敌意心理的治疗与消除。一是要加强民警的心理训练,增强民警的心理素质;二是大力推进暖警工程,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0.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演进,警察心理与自媒体舆论环境形成了愈加紧密的关联;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了解了警察应对自媒体舆论环境几种典型的应激情绪,并深入分析情绪反应模式的作用过程及机理;在揭露警察单方面的心理防御机制存在潜在性弊端后,建议应当构建"内-中-外"多层次、多维度的个体心理应激缓解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