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35年10月,正当陕北根据地“左”倾错误领导人在党内狂热推行“肃反”的危急时刻,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这时,陕北根据地的形势十分严峻,“肃反”已错杀了200多革命同志,陕北红军主要创始人之一刘志丹等同志正在狱中受审。党中央和毛主席一到陕北下寺湾,就立即下达“停止捕人”“刀下留人”的指示,并以王首道、贾拓夫、刘向三等组成工作团,带领一个连火速赶往瓦窑堡,营救正待处决的刘志丹等一批革命同志。  相似文献   

2.
红七军主力奉命离开右江革命根据地北上以后,桂系军阀三次“进剿”右江苏区。留下坚持斗争的右江独立师(原红七军二十一师)和右江特委为配合根据地人民的反“围剿”斗争,先后派干部到滇桂边、黔桂边和右江下游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以便与右江根据地互相策应。1932年底,韦拔群、陈洪涛牺牲后,根据地丧失。惟一幸存的独立师党委常委、副师长黄松坚根据常委会议决定,承担了领导整个右江地区革命斗争的责任。他离开右江下游到滇桂边的富州(今富宁县,下同)后,公开打出了“滇黔桂边区”这个旗号,重新建立了根据地——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笔者经过多年调查和参加编纂《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接触了正反两方面的材料,认为这是一块独立的根据地。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3.
1935年10月,正当陕北根据地“左”倾错误领导人在党内狂热推行“肃反”的危急时刻,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这时,陕北根据地的形势十分严峻,“肃反”已错杀了200多革命同志,陕北红军主要创始人之一刘志丹等同志正在狱中受审。党中央和毛主席一到陕北下寺湾,就立即下达“停止捕人”“刀下留人”的指示,并以王首道、贾拓夫、刘向三等组成工作团,带领一个连火速赶往瓦窑堡,营救正待处决的刘志丹等一批革命同志。  相似文献   

4.
汤雄 《世纪风采》2014,(5):9-10
1935年9月16日,红二十五军驰骋陇东南,飞越六盘山,到达陕北,在永坪镇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次日成立了红十五军团。为了粉碎敌人对陕北的第三次“围剿”,迎接党中央、毛主席,10月1日,取得了著名的劳山战役的胜利:歼灭敌一一。师两个团和师部,击毙敌师长何中立。这不但是红十五军团成立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从此我军还拥有了第一部在战斗中缴获的完整的电台。  相似文献   

5.
一九二七年我党发动的清涧起义、渭华起义和旬邑起义失败之后,陕西省委派刘志丹和谢子长到陕北开展武装斗争。一九三五年初先后建立了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和陕甘边(包括关中)、陕北(包括神府)两块革命根据地。陕北和陕甘宁边两块根据地幅员达到了北起长城,南至淳耀,西接环江,东临黄河的广大地区;在二十多个县内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游击区域扩大到陕北、陇东一带的三十余县。在当时,这是中国北方唯一的苏区。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党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把陕北苏区(包括陕北和陕甘)同新发展的区域统一,成立了中国工农民主政府西北办事处(即陕甘宁苏维埃政府或陕甘宁工农民主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克服了第二次“左”倾路线后,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又有了发展和扩大。这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恐慌,蒋介石从一九三○年十月开始,对我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继我第一次反“围剿”胜利之后,蒋介石于一九三一年四月、七月又相继对我发动了第二次、三次“围剿”。当  相似文献   

7.
贺龙、罗荣桓、左权,从三湘大地走出的一代革命将帅,共和国的奠基者。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前夕,我们寻访了这几位湘籍革命将帅的后代,从他们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这三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路上的小背篓在贺龙女儿贺捷生家里,保存着一张泛黄的合影。她指着照片对我们说:“这张照片就是长征到达陕北后拍的。小孩是我,还有我妈、小背篓。我就是妈妈用这个小背篓背着长征的。”1935年,位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反“围剿”连连得胜,捷报频传。有一天,王震将军给正在前方指挥作战的贺龙发了封电报:…  相似文献   

8.
战燕城     
永安别称“燕城”,它位于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之间的燕溪岸畔,是沟通闽西北的重要山城。相传这里是在明朝景太年间为了镇压农民起义才设立的县治,数百年的封建割据,遗存下一座坚固的城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围剿”和反“围剿”的斗争中,这里成了国民党牵制转战闽赣边界的工农红军,掩护其主力进攻中央苏区的据点之一。一九三三年十月,我们红九团在连(城)宁(洋)永(安)一带扩大革命根据地,当  相似文献   

9.
黄辛 《湘潮》1993,(Z1)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粉碎敌人“围剿”,胜利到达陕北。国民党反动派转而重点对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动“围剿”。蒋介石在湖北宜昌设立行营,以陈诚为主任,代其统一指挥;调集二十六路军樊嵩甫纵队、汤恩伯纵队,四路军刘建绪部、湖南军阀何键部以及湘西地方武装陈渠珍师共130多个团,采取密集碉堡、四面合围、分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16,(7)
正守护陕甘宁边区南大门党中央、毛泽东把陕北作为革命的大本营后,成立了西北办事处,并且把陕北根据地划分成陕北、陕甘、关中、神府4个行政区。1936年9月,习仲勋被任命为关中分委书记(后又兼任专员公署专员)。关中分区,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将其政策逐步转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39年1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一年到一九三二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正处于激烈斗争时期。蒋介石在第一次反革命军事“围剿”失败后,又纠集几十万军队向我中央苏区和各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更大规模的二、三、四次“围剿”。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处于艰难时刻。方志敏、周建屏同志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采取“集中兵力,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作战方针,两次挺进闽北,既保存了  相似文献   

12.
闽赣根据地,是在第三、四次反“围剿”胜利之后(即一九三二、三三年)逐渐建立起来的。我曾生活和战斗在这里好几年。这里的广大群众曾与敌人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每当回忆起这段坎坷曲折的战斗历程和经历的风风雨雨时,我的心情便久久难以平静……一九三二年底,蒋介石不甘心一连三次“围剿”的失败,又向我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反革命军事“围剿”。这次“围剿”,集  相似文献   

13.
1935年秋,当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西北革命根据地爆发了一场错误"肃反"运动,主要针对陕甘边根据地及红二十六军的党政军领导人。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张闻天代表中共中央主持解决了陕北"肃反"扩大化的问题,释放了刘志丹等被错捕的同志,挽救了西北革命根据地,也为党中央和红军在陕北落脚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14.
夜袭宁洋城     
1933年7月,红九团配合东方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攻克连城朋口,全歼敌十九路军区寿年师的两个团后,转战姑田、赖源、大陶、小陶,接连打击了团匪华仰侨、周焕文,消灭反动武装二三百人,恢复和扩大了连(城)宁(洋)永(安)边界游击队根据地。这个时候,蒋介石调集的百万大军已开始向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我中央军委指示闽西各独立团要到敌人后方去发展游击战争,扩大革命根据地,牵制敌人,配合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吴胜团长、罗桂华政委正是根据中央军委这一精神作出了攻打宁洋城的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红军陕甘支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于1935年10月进入陕甘苏区,与陕甘红军会师,胜利结束了历时一年的长征.随后,与陕甘红军合编为红一方面军,共同发起了直罗镇战役,打退了敌人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初步在陕北站住了脚跟.由于陕甘苏区地域狭小,经济落后,物产不丰,四周又云集着国民党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和晋  相似文献   

16.
郭小涛 《共产党人》2006,(10):48-49
1936年6月11日,西征红军右路军红十五军团包围豫旺县城下马关后,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决定,派红七十三师一部和马青年为师长、欧阳武为政委的回民独立师进攻王家团庄,扩大红军西征在宁夏回族中的影响,打击马鸿逵的反动势力,进一步巩固、扩大陕北革命根据地。王家  相似文献   

17.
自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创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以来,国共两党两军围绕根据地的斗争就开始了。起初是国民党军对红军进行一省或数省的“进剿”、“会剿”,进而发展到国民党政府统一指挥下的全局性行动——“围剿”。我各根据地军民英勇顽强坚持开展反“围剿”斗争,其中毛泽东、朱德亲自指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成为中外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范例。  相似文献   

18.
1933年,当王明的“左”倾错误在中央苏区和其它革命根据地得到大力贯彻的时候,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架飞机,向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蒋介石自任总司令,以50万兵力,分四路“围剿”中央苏区。他采用了步步为营、层层包围的碉堡政  相似文献   

19.
1936年冬,毛泽东、贺子珍夫妇随党中央机关从陕北瓦窑堡来到保安(今志丹县),住在小石山上一孔破旧的窑洞里.当时,我刚从红一军团调到陕北红军八十师三团团部任政治协理员兼党支部书记,因为驻地离保安不远,所以经常听到毛主席的消息.  相似文献   

20.
四、“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 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区域的迅速发展,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为了扑灭革命根据地的革命烈火,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在历次反“围剿”斗争中,福建都是主要的战场之一。在第一次反“围剿”斗争中,闽西军民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