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按照美国外交政策周期理论,自1776年美国立国以来,美国外交政策在“内敛”与“外向”之间不断摇摆,呈现出“内敛”与“外向”钟摆或周期性演变规律.根据这一理论,奥巴马上台后的美国外交政策正处于美国外交史上第五周期的外向期末段,未来一段时期将面临较大的内敛压力.这一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具有对外扩张动力不足、海外撤军时注重霸权威望、要求盟友和伙伴分担更多责任、强调选择性灵活介入、在与主要竞争对手合作的同时加强“软遏制”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布什第一任期,美国国内对外交政策争论激烈。一方面,辩论双方的一些共同点是有利于布什政策的。另一方面,布什新任期的表现也在注意政策调整以减少批评,特别是争取国际合作。因此,布什目前的政策比较符合美国公众的期待。  相似文献   

3.
实用主义哲学与美国外交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海娜 《理论前沿》2005,(22):18-19
作为在美国土生土长的惟一的哲学流派,实用主义哲学强调信念对行动的指导作用;有用即真理;真理的可变性及民主和社会变革的改善主义观点。本文简介了实用主义的主要原则及最具影响的实用主义大师,并将以上原则落实到实用主义对美国外交政策指导的分析上。  相似文献   

4.
周琪 《外交评论》2013,30(1):50-64
奥巴马总统在连任之后不仅仍将面临一个政治上严重分裂的美国公众,而且面临着一个民主党不占优势的国会,这将使他的第二任期在解决避免坠入财政悬崖、实施医保改革法、推动气候变化政策以及制定新的移民法等国内问题方面遇到极大的困难。在对外政策方面,奥巴马政府将继续把战略重心放在亚洲。文章对促成奥巴马政府做出战略调整的各种因素、其亚太战略的延续性与新变化以及对中美关系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奥巴马政府进行战略再平衡的首要目标是为了维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美国克林顿政府外交政策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适应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美国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克林顿政府(1993年-2000年)所推行的“参与和扩展战略”是这一调整的集中体现,其主要内容是一个目标--全球独霸;两洋战略-欧亚并重;三大支柱--经济安全、军事优势和“全球民主化”,以及“塑造-反应-准备”三位一体的战略构想等.认真剖析克林顿政府的对外政策,对于展望21世纪初布什新政府的外交政策走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政府首届任期以来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将中国视为在战略和军事安全领域加以制约防范,在双边经贸、地区稳定和全球治理等诸方面又须竞争与合作并重的“战略竞争对手”,并将亚太地区作为美、中战略竞争的重心.而现阶段美国对华政策的相应特点可概括为:“竞争合作,制约防范,规塑行为,影响发展,避免对抗.”结合今年6月中美两国元首峰会与7月中美战略和经济高层对话,本文对美国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决策的历史背景、重要内涵、决策过程、战略意图、主要影响、制约因素和潜在危险,以及未来的可能走向进行了综合评析.最后就现阶段美中关系特点与把握中美两国元首峰会和中美高层对话所取得的成果与“正能量”,在五个有选择的方面进一步推动双方的良性竞争、共赢合作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7.
对外援助作为美国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战略工具,其政策演进受制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基于对全球安全环境新趋势和新挑战的研判,奥巴马政府把“巧实力”作为对外战略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美国进一步提升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新的援助倡议,加强在援助政策制定和管理方面的跨机构协调,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对外援助的战略功能.美国对外援助存在目标分散、机构众多、项目庞杂等问题,这些是其有效发挥战略功能的主要制约因素,而在现有援助架构下,难以得到有效改观.  相似文献   

8.
陈广猛 《外交评论》2010,27(1):88-100
本文旨在分析思想库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从中国外交决策体制来看,思想库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完整的外交政策制定周期来分析,思想库在设定议题或任务、确定政策选项和政策选择等阶段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和影响,思想库通过参与政策咨询、在政府中任职、撰写研究报告、出版研究成果、参与媒体讨论以及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具体方式影响中国外交政策。同发达国家的思想库相比,中国外交思想库存在较大差距,需要从加强资源整合和统筹管理、拓展战略研究、优化人员结构、加强对公众舆论的引导、重视运用网络等新兴媒体以及增加与企业界的互动等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布什政府外交政策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什政府实施了可能导致国际和地区战略格局根本性变化的外交政策调整 :建立适应 2 1世纪战争和威胁的新型军事力量结构 ;以发展美俄新型关系改变国际力量格局 ;在中亚取得地缘政治和能源保障的双重优势 ;力图主导全球贸易、金融、投资规则的制定权等。但仍受到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国际利益结构差异性、全球相互依存关系加强等国内外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吉尔吉斯斯坦因其独特的地缘战略条件成为俄美两国在中亚博弈的“焦点”。在大国夹缝中生存的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以来始终奉行平衡务实的外交政策,努力周旋于俄关两大国之间,利用俄关在吉的利益争夺,巧妙运用平衡外交策略,使俄关两国势力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最大限度地获取了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1.
达巍 《外交评论》2014,(2):55-77
自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发生了重大调整。就整体战略目标与战略手段而言,奥巴马政府执行了一套以战略收缩与战略克制为主的战略。但是从纠错疗伤、霸权重建、推进自由主义对外议程三个战略子领域深入观察,奥巴马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实际上有取有舍、有进有退。纠错疗伤以战略收缩为主,效果最为成功;霸权重建以战略进取为主,效果相对成功;推进自由主义议程同样以进取为主,但效果则相对失败。  相似文献   

12.
过去六年中,奥巴马政府经历并处理了反恐战争、重返亚太、利比亚和叙利亚内战、朝核和伊核、核安全等诸多重大外交安全问题,奥巴马总统在这些问题上的外交安全政策呈现出清晰的内在逻辑,此即奥巴马主义:谨慎使用武力,拒绝人道主义干预;善用美国影响,倚重多边外交;管控危机而非解决危机;分清轻重缓急,优化资源配置。美国对国际安全环境的认知是奥巴马主义产生的国际背景,趋于厌战和内向的国内公众舆论是奥巴马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优先关注国内事务而非外交则是奥巴马主义产生的国内政治背景。奥巴马主义所展现出的战略收缩或者战略克制在历史上不乏先例,它也同样引发了美国国内有关美国是否衰落的讨论。究其实质,奥巴马主义可谓美国适应国际政治新常态的战略调适,其对美国和世界的影响都将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后,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单边主义倾向有所增强,明显表现在其反恐战争和外交行动之中.美国在国际体系中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其他国际行为体对美国制约的乏力以及美国自身的制度和文化属性共同构成了美国单边主义倾向加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江涛 《外交评论》2006,(1):83-87
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国家重建”行为是当代国际政治中十分重要的现象。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国家重建”与干涉及维和密切相联。干涉、维和与“国家重建”往往与危机和冲突有关,可以视为解决危机和冲突的不同模式。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国家重建”行为常常违反了国际法和国家关系的最主要的原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标国的危机和冲突,是实现其国家利益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朱全红 《外交评论》2006,93(4):66-72
美国族裔群体在涉及其祖籍国利益的外交政策上一直都试图发挥各自的影响,并使美国的外交政策不断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色。而族裔群体内部所拥有的各种族裔政治资源则决定着这种影响力的大小,其中人口规模与人口分布、社会融入与经济地位、组织能力与政策目标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在美国政治与国际环境等外部条件相同的形势下,这些因素是区别各族裔群体在美国外交决策过程中具有多大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9·11”事件后 ,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单边主义倾向有所增强 ,明显表现在其反恐战争和外交行动之中。美国在国际体系中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其他国际行为体对美国制约的乏力以及美国自身的制度和文化属性共同构成了美国单边主义倾向加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军事和经济是美国国家战略重心东移的两个支柱。相对军事东移比较容易的条件和明显的奏效程度,经济东移要遇到更多的困难。面对经济实力相对式微、与亚太各国的貌合神离以及中国崛起后与本地区经济联系加强与深化的局面,美国在贯彻这一国家战略时不得不采取新的策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是美国意图运用"巧实力"掌控亚太地区经贸规则制定、建立其主导下的"国际机制",一方面取得最大限度的国家利益,另一方面以此将中国的发展导入其"合意"的轨道。中国应对的方针应当是,进一步加强与本地区国家的经贸联系,用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的方法巩固经济利益,防范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化挑战为机遇。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俄政策决定着美俄关系的走向,冷战结束以来的美对俄外交经历了深刻转变。本文在记述美国对俄政策变化历程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美对俄政策的主要特点。美国对俄外交明确的现实主义取向,已促成美俄关系结构性和战略性根本分歧不断加剧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是在复杂的背景下出台的新战略,它标志着历时十年的反恐战争的结束,它也是在财政压力下采取的"瘦身"行动,制衡中国、对中国的防范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美国的战略调整是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收缩,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扩张。为此,美国采取了种种措施,包括向亚太地区增调部队,加强在本地区的军事存在;强化与盟国的关系;在经济上搞《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试图为地区一体化制定规范;鼓励别的新兴经济体与中国竞争;努力推广美国的价值观。但这一新战略的制约性因素不少,美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中国既不要把它看成不得了,也不要看成无所谓;要重视和关注,不允许美国的新战略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同时坚持和平发展的政策不动摇。  相似文献   

20.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强调在经济、安全领域维持美国的主导地位。要实现这一目标,联盟体系及伙伴关系是美国意欲借助的重要支撑,在安全领域这种表现尤为明显。在此种战略意图支配下,美国强化了与传统盟友的关系,并极力拓展新的伙伴关系,借助联盟体系、伙伴关系这两个安全支点的作用,美国力图构建其领导下的亚太安全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