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尊严从来都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词,它和吃喝拉撒睡等直接关乎人类生存的词一样,也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或者可以说,尊严是我们的生命之盐.记得不久前,有新闻周刊在讨论什么"国家尊严"、"大国尊严",对此,我不以为然,在我看来,尊严首先是个体生命的事,如果千千万万个体缺乏应有的尊严,又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国家尊严呢?  相似文献   

2.
<正>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我提出"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主要指  相似文献   

3.
李秋生 《民主》2010,(8):52-52
<正>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春节团拜会上提出让人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总理的这一声"尊严"多少让人有些惊讶,有些凝思,有些沉重。学雷锋是因为雷锋太少,说尊严说明尊严不够。众所周知,开国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还在谈尊严问题,可见前进道路不平坦。  相似文献   

4.
“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推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思想的体现。职业尊严与体面,则是一个人一生中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重要追求。不过,现实语境下,我们的农民却一直是“小农经济、物质贫乏、文明落后”的代名词。考大学、当工人、外出打工等历史上产生的“跳农门”现象,则是“农民”职业并不为人所吸引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正>恩格斯说,"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能够吸引人、说服人,一是因为符合人民的利益,二是因为符合人民的实践。必须符合人民利益,必须符合人民实践,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两条基本规律。必须遵循"利益规律""利益"是从人和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中产生的。人的需要既包括创造和享用衣、食、住、行等物质资料的物质需要,也包括创造和享用精神财富以及维护人的尊严、享受做人应  相似文献   

6.
人的尊严是人权的最基本内容.是当代宪法最高的价值追求,一切政治活动尤其是涉及广大人民日常生活的行政管理活动都必须体现并尊重人的尊严.行政文化作为"行政管理之魂",对行政管理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只有将人的尊严作为行政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不断强调尊严意识的重要性,才能将维护人的尊严切实贯彻到行政管理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7.
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以来,温家宝总理先后几次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那么,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更加幸福"?什么样的状态,才算"更有尊严"?笔者  相似文献   

9.
《求知》2013,(11):64-64
夏志军在《行政论坛》013年第4期撰文指出,从本质内容上看。实现社会公正与维护人民尊严之间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社会公正内含着人人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并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能够享受做人的尊严,心情舒畅,畅所欲言。人民尊严内含着每个人在社会规则或制度面前具有无例外的权利和机会,在权力的阳光运行下,社会的个体都享有平等的地位、自由的生活、体面的工作。实现社会公正的过程,也就是人人都能实现平等人格和有序地参与政治的过程.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逐渐实现的过程。而人民的尊严只有在权利平等、机会均等、规则公正、分配公平的社会中才能实现.亦在公平正义的社会中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尊严是做人的标记、生存的保证、发展的需要、稳定的基础。人民有了尊严,社会体现公平,才能实现社会和谐。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春节团拜会上提出“让人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何为尊严?据网络资料:尊严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简言之,尊严就是权利被尊重。康德说得简洁:“人本身就是尊严”,意人即尊严。  相似文献   

11.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表现为人民战争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引领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使中国人民"站起来"获得政治尊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成为衡量改革发展成效的标准,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使中国人民"富起来"赢得经济尊严。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就彰显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凝聚起民族复兴"强起来"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2.
孙福海 《慈善》2021,(1):50-50
侯宝林一生中最看重的两个字是"尊严"。在尊严上,我认为,侯宝林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起码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相声节目不能登上舞台了。因为有一位老艺人到工厂演出,演的是《反正话》,叫观众给轰下来了。怎么回事呢?因为是这个《反正话》内容,工人不接受,这个节目是把话反着说。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9,(11)
密尔对功利主义的贡献确定了尊严观在密尔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密尔尊严观是对康德尊严观的继承和发展,两者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密尔的尊严观体现出差异性和等级性的同时还表现出两种倾向。密尔尊严观的功利之处就在于他认为尊严是一种人格价值,在自由社会的实际条件下,这种人格价值是应该予以保障实现的。国家的立法应该保证自由的实现,保证人类的尊严,进而实现人格的价值。对密尔尊严的解读对于认识国家立法与人的自由之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延春 《学理论》2014,(1):75-76
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尊严为本。其中,以人的自身目的为本是人的尊严的必要条件;以人的需要为本是人的尊严的客观内容;以人的实践活动为本是人的尊严的实现途径;以人人公平为本是人的尊严的现实保障。  相似文献   

15.
刘书祥 《求知》2014,(10):7-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维护宪法权威作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首要任务,明确提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提出:"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  相似文献   

16.
近来,不时听到一些领导者以“维护领导尊严”为借口,随意处置下属的事情。这一现象很值得人们思考;何谓“领导尊严”,又该怎样去维护”领导尊严”。尊严是指“独立而不可侵犯的地位或身份”。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领导尊严”的重要性,然而如果一个领导对尊严缺乏正确把握,并采取不正确的做法来维护其“尊严”,那就陷入了误区。某些领导视尊严为绝对权威:“一切由我说了算”。如有拂己意,便是冒犯领导的尊严。可见这些人在维护‘“一己之尊”时,抛开了党的事业、群众利益、用人标准乃至法律法规。因而其“尊严”的维护,常常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物欲的急剧膨胀,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失去了方向,物质的满足无法填充精神的渴求,生活的殷实无法产生生存的意义。"何处是家?"成为现代人的困惑。现实中的问题还要到现实中寻求解答,现实社会是我们开创人生幸福和意义的坚实大地,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校正人生的航向;破除物欲对人的宰制,确立人应有的尊严和价值;唤醒沉睡的自我,担当起个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放眼高远而不失空疏,执着坚实地努力前行,将是人生意义的生生不息之源。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来,中国每年都会产生很多流行词,比如"打酱油"、"躲猫猫"、"被就业"、"房奴"、"周至尊"都曾火爆一时。今年已经产生了不少流行词,如"尊严"、"分蛋糕"、"公平"等。应该承认,很多词语之所以  相似文献   

19.
张秉文 《学理论》2013,(19):161-162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是先进性,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就是要永葆党的先进性。为使创先争优长效机制落到实处,必须切实做到"五个坚守":坚守"学习情结",构建学习型团队;坚守"文化自觉",培育文化型城乡;坚守"发展要义",营造创业型氛围;坚守"民生尊严",建设和谐型社会;坚守"精英再造",锻造领航型组织。  相似文献   

20.
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一句温暖人心的话,是对"执政为民"理念的新诠释,彰显了党和政府的人文情怀和历史责任,标志着惠及13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将跃上新台阶,预示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了更高的目标追求."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