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新移民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津巴布韦以来,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并未很好地融入当地社会。近年来,随着居住区和商业区的集中、华侨社团的成立及华文媒体的发展,津巴布韦的华人社区正在逐步成熟,但其构建的是一个内向型的社会环境,从而降低了新移民融入当地社会的能力和动力。此外,新移民与当地人在交往过程中相互间产生了一些负面看法,导致他们无法真正将津巴布韦作为第二故乡,当地人也很难真正接受和认可他们。为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新移民通过内部倡议等方式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携手当地举办大型文体活动。这些举措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真正融入当地社会,中国新移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南方华人移民社群研究中心于2001年9月26日~28日在该校举行了“华人移民社群的移民身份与少数民族”(Migrating Identities and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ese Diaspora)的小型国际研讨会。来自澳大利亚、中国、英国、美国、西班牙、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共提交了23篇论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安山博士应邀参加了研讨会,他的论文介绍了中国学者对少数民族华侨华人  相似文献   

3.
王江雨 《南风窗》2013,(13):95-95
新加坡的法律制度虽然暗合了法家的不少主张,但法家并不是新加坡法治的思想源头。说实话,几乎完全由英文教育的精英所统治的新加坡,恐怕在成为法治国家以后也不会有什么人懂得或有兴趣去了解何为"法家思想"。新加坡作为一个华人社会不同于传统中国社会(如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最大特征是它的法治,这一点新加坡自身深以为傲,也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李光耀曾经指出,新加坡成功的关键是法治(rule of law),以法律在今日新加坡社会至高无上的地位来看,可以说这一点并非虚言。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16,(6)
正许多华人虽然生活在美国这个社会,但实际上只生活在美国现代文明的物质层面,对美国政治操作非常疏离,加上华人内部不够团结,华裔无法形成共同的声音,影响美国政治。对于大多数美国白人,美国梦的定义很简单:有一栋遮风挡雨的小屋,有一个休闲烧烤的后院。华人新移民把这个定义延伸了,不光要有好房子,还要有光宗耀祖的孩子。华人中年新生代移民,  相似文献   

5.
华侨华人国籍问题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籍冲突是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了目前存在的华侨华人国籍问题,提出了这一问题的现实缘由、法理依据、争论焦点及解决途径。作者认为,由于制定国籍法的原则不同致使众多的华人新移民具有双重国籍;中国国籍法已难于适应变化的形势;近年来各国国籍政策多有修改;中国应坚持主权原则、对等原则、灵活原则和渐进原则,制定或修改相应法规。只有这样,才能最有效地调动海外华侨华人的积极因素,形成个人与国家、中国与对等国家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传统目标国(地)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留尼汪和南非华人人数和性别的动态统计,可以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非洲华人的增长成为一种常态,在人口变化方面有三种表现,即华侨华人增长出现三次小高潮,华侨华人的性别比例逐渐平衡,老一辈华人中持有中国国籍者日益减少。近年来,尽管大量非洲华人返回中国,但在非华人人数的减少只是暂时的。目前,中非经济关系的基础有望从贸易转到包括贸易、投资和金融等多方位合作,中非产能合作基础上的投资加强,中非民间交往与文化交流的促进,大部分非洲国家仍愿以宽松的移民政策吸引外资,因此,非洲的中国移民的数量仍会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数字经济加速发展。为应对疫情冲击,各国加速提升经济的数字化水平,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调整与数字技术扩张相互推动,数字经济正发展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融合。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世界不同区域之间发展水平的分化加速,加剧了以数字经济为基础的国际竞争,给国际经济治理带来新难题。目前,国际社会正通过WTO多边机制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等推动构建以电子商务规则为基础的国际数字经济治理机制,但全球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要求国际社会加强多维度、多层次合作,推动国际数字经济治理机制构建,以数字经济带动各国实现包容性发展。中国作为数字经济大国,应在国际数字经济治理机制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引领作用,以多边、区域和双边等多种路径同时推动电子商务规则磋商,加强国家间数字经济政策协调,深化数字技术和数字基础设施的合作,与世界各国一道以发展数字经济为契机,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重读新加坡     
策划人语在当今世界上,新加坡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家不吝给予好评的国家之一。“狮城”新加坡以其高度的经济发展水平、廉洁高效的政府和优美整洁的环境,赢得了世界的普遍赞誉。新加坡的治国经验特别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政府所重视,这个国家经济繁荣、法制有序、社会稳定,同时又能成功地长期保持一党执政的局面。这个华人占总人口3/4的岛国的领导人时不时提及的东亚价值观和儒家文化,无疑令它的亚洲邻居中国倍感亲近。1990年后,中国的“新加坡热”迅速升温。该国的《联合早报》这时已获准成为唯一一份能够在中国公开发行的外国华文报,成为中国人…  相似文献   

9.
南书房     
《南风窗》2016,(8)
正《《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美】孔飞力著李明欢译江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3月版从殖民统治者到被奴役的臣民,从独立后民族国家执掌大权的统治集团到洋溢民族主义激情的知识精英;从颐指气使的大富豪到埋头养家糊口的升斗小民,"华人"与周边"他者"之间呈现出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本书熟练运用的社会心理剖析法,对华人移民置身其中的"他者"条分缕析。作者为美国著名汉学家。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华侨华人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不仅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与管道,同时也是新世纪中国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人。那么,当前国内外学界关于华侨华人的研究进展如何?华侨华人研究面临着哪些问题?他们对中国外交有什么作用和影响?这一群体对中国的国际化进程有何影响?另外,华侨华人研究与传统的国际关系研究和国际关系理论有着何种联系?为此,本刊特约记者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赵思洋就上述议题专访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张振江教授。张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历史和理论、东盟问题、跨国移民及华侨华人等,著有《冷战与内战:美苏争霸与国共冲突的起源》《从英镑到美元:国际经济霸权的转移》《为什么是"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等。  相似文献   

11.
自1872年大清翰林陈兰彬与容闳率120名平均年龄12.5岁的幼童远赴美国学习之后百多年来,200万华人移民已成为美国这片新大陆上最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 纽约华尔街,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一向是新移民们最为向往的地方。近年来,活跃在华尔街的华人越来越多,不少人凭借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在这片风起云涌、竞争激烈的土地站稳脚跟,成为华尔街备受瞩目的新星。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中国民间外交正在从中央政府推动的单引擎动力机制向多主体需求结合的多引擎动力机制发展。民间外交除了推动文化交流、经贸往来等传统途径之外,还增加了全球治理的新因素。在全球治理型的民间外交活动中,社会组织要承担新的特殊使命,为此需要突破认识、能力、文化和体制等多方面的瓶颈。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贸易体系改革与中国的积极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友骏 《国际展望》2011,(5):91-104
二战后,GATT/WTO框架下所构建的国际贸易体系,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发挥了的巨大作用。但随着贸易格局、经济实力等各类因素的变化,国际贸易体系的发展也出现诸多矛盾及问题,这也成为新一轮贸易体系改革的根本原因。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发展中国家代表,积极地参与并协调了国际贸易体系的进一步深刻调整,促使国际贸易多边合作体系的框架构建更为健全、完善。而且,中国“反贸易保护主义”的斗争形式与推动贸易自由化的积极姿态,扩展了贸易体系的改革内容,也进一步拓宽了新贸易体系的发展目标。此外,中国的参与是实质性地将多边共谋机制引入国际贸易体系改革的协商机制,并对新机制给予创造力和影响力,同时也从政治的高度帮助确立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地位。总之,在合理、公正的新国际贸易体系中,中国的地位及作用将更为稳固、重要。而且,中国价值的显现并不是对传统制度的革命性颠覆,而是在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下,推动贸易体制有序、高效、平等、和谐地改革,并实现“内外并重、善内促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外交60年:实践特点和理念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的新中国外交实践在捍卫和扩展国家利益、顺应时代潮流和伸张国际正义、积聚和善用国家软实力、转变外交模式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新中国的外交理念也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与时俱进的世界观、时代观、利益观、和平观、统筹观等。中国外交的丰富实践和先进理念相辅相成,正在为中国继续发展为世界强国奠定基础。在今后40年(即共和国百年庆典时)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外交将在构建和巩固新的国际多极格局和国际体系、推动亚洲共同体建设、引领战略思维、承担大国责任、预见世界变化和提升实践艺术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和富有成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成都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贯彻开放发展理念,以努力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为统领,以遍布45个国家的成都海外交流协会为载体,在法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4个国家(地区)创立了"海外成都"工作站,积极主动地推动国际交流合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成都企业"走出去",全力助推成都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有效提升了成都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变革,正在铸造新辉煌,并将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开辟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以来,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中心的全球卫生治理机制,不仅很好地遵守以《国际卫生条例(2005)》为主要内容的国际规则,而且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国际社会应对传染性疾病的行动能力。在参与区域和跨区域多边制度建设过程中,中国积极推动将卫生议题纳入合作进程,为在区域层面治理跨国传染性疾病积累了经验。中国坚持以世界卫生组织框架为基础、以区域和跨区域多边机制为补充的参与模式,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中得到明显体现。鉴于重大跨国传染性疾病对各国社会经济造成的广泛影响以及既有多边机制所面临的能力不足困境,多层次布局、多元行为体参与,是中国更好地引领全球卫生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西意识形态领域的现实交锋日益激烈,市场价值道德观念的负面影响愈加凸显。如何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阵地并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权、主动权,成为实现中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重大历史课题与紧迫政治任务。新加坡——作为中国的亚洲邻邦,其国民经济的飞速崛起和文化品牌的快速提升,得益于其德法并施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策略。研究和借鉴新加坡这一德法并施的实践经验,对推动中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瑞鹏 《国际展望》2022,(6):17-31+149-150
一国发起具有道德感召力的国际倡议,有助于其通过议程设置和话语塑造提升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并引领国际秩序发展方向。中国致力于以公平、正义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积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提出中国倡议和中国方案。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的新阶段。全球发展倡议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如期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期望,是中国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大举措。全球发展倡议有助于推动发展问题回归国际议程核心位置,也有助于促进国际发展知识交流,提升中国作为全球发展贡献者的形象。树立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良好国际形象,争取关键伙伴及联合国发展系统的支持,增加发展援助的投入,是中国当前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的主要路径。展望未来,随着全球发展倡议的机制化建设,其将成为促进国际发展合作协同增效、包容共进的有效路径和平台。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日韩两国都在对东盟外交进行新调整与定位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与东盟在各个领域的交往.政治往来平稳发展、经济合作深入推进、军事安全交流有所提升成为今年日韩与东盟关系发展的主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