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份制的性质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将我国所有制结构确定为混合所有制经济,而股份制就是一种混合所有制经济,所以股份制就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对社会主义公有制认识上的一个重大发展。股份制企业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关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努力寻找公有制实现形式,促进生产力更大发展的科学论断,对公有制经济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重新认识和科学界定,从理论到实践对所有制这个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基本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回答.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当前改革攻坚阶段我们党的又一次理论突破和认识飞跃,是我们党第三次思想解放的重要标志.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正将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到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的高度来认识,并强调要积极发展,在党的文件中还是第一次。《决定》重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并指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就意味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十五大报告对公有制含义的阐述,既继承了经典作家关于所有制问题的基本理论观点,又准确地把握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公有制问题的精髓,第三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那么,党的十五大为什么要对公有制含义重新界定呢?首先,是为了纠正长期以来人们对公有制含义的狭隘理解。众所周知,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简称。从渊源上说,作为社会主义标志的一种财产的所有制形式,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最先提出来的,是与资本主义所有制相对立的所有制形式。由于缺乏对资本主义的历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在一些同志的传统思维模式中,公有制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概念是含糊不清的。过去总认为,只有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才是公有制,而除此以外的其他形式都是私有制。通过对十五大报告的学习,觉得这种认识未必科学和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6.
江总书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总结以往在所有制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观点,尤其对公有制的含义及实现形式有重大突破。报告对公有制的含义作了新的界定。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的含义。公有制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报告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了调整与完善所有制结构的任务,明确指出了公有制可以而且应当有多种实现形式,这是经济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第三次思想解放,必将对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在所有制实现形式上的这一重大理论突破,为国...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的所有制理论涉及不到所有制“结构”的问题。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提出了一些设想。邓小平认为公有制为主体是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公有制也要探索多种实现形式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江泽民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论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时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国制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有人把这种以股份制为主的混合所有制称之为新公有制或新国企。但无论怎么称呼,混合所有制企业以多元化的产业结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等特性,对企业党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只有认真分析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坚持和把握党的工作原则,不断创新混合所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工作观念,改进活动方式,努力发挥企业党建工作的作用,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1.
跳出公有制认识的误区长期以来人们在股份合作制性质问题上纠缠不清,根本原因在于对传统公有制的误解。因此要给股份合作制正本清源,就必须解放思想,摆脱传统公有制认识的羁绊。误区一:在对公有制外延的理解上,传统的公有制观念把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仅仅局限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列宁、斯大林在探索苏联公有制实现形式时,认为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社会主义公有制有两种实现形式,即拥有大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制(全民所有制)和合作社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但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曾一度严重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拘泥于苏联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错误地将这两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凝固化,而把其它形式都当作私有制,室息了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探索。事实上,所有制和所有制实现形式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有制指的是生产资料归属所有的制度,反映的是生产资料归谁占有和支配的关系,它包括四个层次:第一,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第二,谁是出资人;第三,社会财产的组织方式;第四,企业的组织形式。其中第一层是本质属性,第二至第四层则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即在一定生产资  相似文献   

12.
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关于如何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部分中,江泽民同志对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作了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既继承了经典作家关于所有制问题的理论的基本现实,又准确地把握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公有制问题的精髓,对于我们如何使经济体制改革有”大的突破”具有指导性意义。正如李鹏同志所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是第一次思想大解放;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带来了第二次思想大解放;十五大提出了的关于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的理论则是第三次思想大解放。 一、全面认识公有制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冲破了“左”的思想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认真总结以往在所有制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制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出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国家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随着改革的进行,不仅促进了所有制的多样化,而且促进了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国有经…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公有制经济改革一直是构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面。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全面理解公有制经济的全新思路,是我国改革开放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但在对“公有制形式”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理解上,理论界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卫兴华教授,卫教授就“公有制形式”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公有制经济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现将本刊记者采写的访谈录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所有制改革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新突破,同时也对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组织建设提出了许多必须解决的新课题,主要有: 第一,提出了新形势下党的组织建设的形式问题。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党的组织建设一直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的,组织建设的形式比较单一。现在,我们党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对所有制结构进行大的调整和改革,这样就打破了过去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的固定模式,提出了在不同所有制形式下党的组织如何建设的问题。要求党的组织形式在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内的建设也必须是多样化,否则就无法强调党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领导,党的建设也无法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学习这一论述,对于统一对所有制改革的认识,克服“左”的思想束缚,深化国...  相似文献   

17.
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问题,也是当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问题。党的十五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这个突破,首先是在所有制改革上要有突破。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调整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二是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为了实现所有制改革的新突破,笔者认为需要正确处理好两个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要求我们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并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这是十分重要的论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们通过对物的占有而相互之间发生的生产关系。我们到目前为止所认识的所有制基本形式就是公有制和私有制,此外还有由它们所派生出来的各种混合所有制。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是由人们对生产资料在不同范围内、不同程度上的共同占有而发生的生产关系,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整体中的比重也并不是越大越好,关键是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要在全面、正确理解和把握公有制经济的含义的基础上,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以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党的十五大在一些人们以往认识很不一致并且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上,实现了重大的理论突破。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明确了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第二,确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  相似文献   

19.
十五大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创新□李连仲党的十五大报告鲜明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并将所有制结构调整和探索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是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报告重新强调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科学的认识和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无论什么时候这一条也不能动摇。问题是过去我们对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存在僵化的认识,往往只把共同所有制看作是公有制,只看到传统的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公有制的两种具体实现形式,从而堵塞公有制经济发展道路,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十一届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