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干部人事月报》2009,(1):78-78
子贡是孔子门下一个有名气的富家弟子,他在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了一位鲁国籍奴隶,便自己出钱将他赎了出来。按当时鲁国法律规定,若发现有本国人在他国作奴隶,公民只要能出钱赎回,赎金可由国库报销。但子贡自以为不去报销才更显得道德高尚,就当众将“收据”撕毁,并声称自愿承担一切费用,不向国家报销。这一行为在当时引起轰动。随后子贡回国去见孔子,自以为能得到孔子的赞扬。但孔子听说他回来了,吩咐学生们说:“子贡来了你们要拦住他,从此我不想再见这个人。”  相似文献   

2.
历来认为,孔子当年离开鲁国到列国去是"周游列国"。本文从考察孔子离开鲁国的原因,孔子到各国的作为,以及孔子在途中所遭遇的种种灾难,说明他不是"周游列国",而是为着传播"仁政德治"的理想去"寻访列国"。目前,全国冒出了多个孔子问津处,作者以翔实的史料,如湖北武汉新洲在西汉时期挖出的"孔子使子路问津处"石碑,淮南王刘安在邾城建亭修庙,首创问津书院,硕学鸿儒来问津书院讲学,清代康熙、嘉庆皇帝给问津书院题写金匾,以及问津书院的文脉影响深远等充足史料,确认孔子当年在武汉新洲问津。  相似文献   

3.
正以前人们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如今这种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如果不宣传,恐怕酒再好也怕巷子深。本篇媒体热点,我们先从"子贡赎人"的故事开始。"子贡赎人"说的是,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  相似文献   

4.
正"老桧曾沾周雨露,断碑犹是汉文章"。曲阜的教育类古迹资源非常丰富,从西周时期的古泮宫,到1955年设立的曲阜师范学院旧址,见证了整个中国教育历史的发展。教育史上的重要阶段,无论是官学、私学、书院制度,都可以在曲阜找到与之对应的历史古迹。同时,又因曲阜是鲁国国都、孔子故里而备受历代帝王的优渥,这些历史古迹又具有了非常鲜明的地方特色。入学泮宫,诸侯学校之制的见证夏商周时期,有"学在官府"之说。学校由官府设立,培养贵族子弟,而一般庶民和奴隶都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根据礼制和规模,这些学校分为塾(乡学)、庠序(州学)、泮宫(诸侯之学)、辟雍(天子  相似文献   

5.
如何是孝?     
孔子的学生曾参是著名的孝子。有一次,曾参有了过失,他的父亲曾皙拿棍子打他。曾参休克倒地,一会儿才渐渐苏醒过来,站起来就问他的父亲:“您受伤了吗?”鲁国人都赞扬曾参,并将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对守门的人说:“曾参来,不要让他进门。”曾参自己以为没有罪过,派人去问孔子为什么不让曾参进门。孔子说:“你难道没听说过去舜的事吗?舜作为儿子,用小捶打,他就站着不动,用大棍打,他就逃走。要找他干活,他没有不在父亲身边的,要想杀他,父亲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现在,曾参在父亲暴怒的时候,不逃走,任父亲用大棍打,这就不…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叫子路的人,他是孔子的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子路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他经常吃野菜充饥。长大后,子路总是想:怎样才能让父母吃上好一点的饭菜呢?  相似文献   

7.
鲁国有个人叫公仪潜,平时注意自己的品操气节,又很有学问,对于名利比较恬淡,也不到诸侯那里去当官。孔子的利、子子思跟他是朋友。鲁穆公想通过于思请公仪潜当国相(诸侯国的丞相),就对子思说:“公仪先生如果肯辅助我,我愿意把鲁国分为三分,给他一分。请你对他说一说。”子思说:“像你这样说法,公仪先生更不会来了。你如果如饥似渴地需要贤人,能够采纳、任用他们的主张、谋划,即使粗茶淡饭,我也愿意奉命去邀请。现在你只是用高官厚禄去钓贤人,没有信用的意思,公仪先生的智力如果像鱼、鸟那样,当然是可以的。如果不是那样,…  相似文献   

8.
孔子从37岁回到鲁国,一直到50岁,这中间有14年的时间,不惑之年的他就做了一件事情:教学生。《庄子·渔父》曾经描述过这样动人的场景: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这样的情景,是乱世中的潇洒与沉着,是那个黑暗世界里突然出现的光芒,这个光芒,就是孔子以及围绕在他周围的弟子们。  相似文献   

9.
颜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境内)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他的言行和事迹对当时及其后世影响很大,后儒尊之于七十二贤的首位。下面,本文不揣浅陋,利用文献档案资料,对目前学术界有争  相似文献   

10.
一、儒学的创立与发展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由中国春秋末期的孔子创立,至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当时私人办学的风气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一些精通诗、韦、礼、乐的知识分子开始了“师儒”的生涯,这便是最早的儒者,孔子是他们的代表人物。他首先把“仁义”作为儒学的最基本思想,开始了对人的最早反思,并广收门徒,在儒学上取得成就的弟子就有72人,由此形成了一个以孔子为核心的学派,后世称之为“儒家”。儒家与当时的墨家、法家、道家等众多学派及其代表人物一起被称为“诸子百家”。到了战国时代,由于孔子的弟子…  相似文献   

11.
“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这是《庄子·德充符》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只要有过人的德性,形体上的残缺就会被人遗忘。作为哲学家的庄子,通过对残疾而有美德之人的叙写,主要是破除人们对外形的肤浅观念,强调重视人的内在性,要以焕发道德生命的光辉。这是庄子进步人生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人间世》、《大宗师》,尤其在《德充符》中,庄子以寓言的形式来表达他这种非世俗进步观念。我们撷取几则以飨读者。 “不言之教”的王骀 鲁国的王骀是个被断足的人,但他像孔子一样有很多学生。他的教育方式与孔子截然不同,没有课程  相似文献   

12.
对待功劳和过错的态度,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行. 《论语》有云:"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公元前484年,鲁国与齐国打仗,鲁国右翼军败退的时候,孟之反在最后掩护.将进城门,他一面鞭打马匹,一面说:"不是我大胆殿后,是马匹不肯向前跑."对此,孔子给予高度评价,说孟之反"功不独...  相似文献   

13.
美玉 《黄埔》2013,(3):86-89
孔子被誉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者,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他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本期读懂经典,我们将与您一起走近孔子,感受那一场历经沧桑的盛世绝学。孔子其人公元前551年,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一户人家里极其平凡地迎来了一个男婴,谁也不曾想  相似文献   

14.
"子贡视执玉"的故事《左传》上讲,春秋时期,制国的国君益来拜访鲁国国君来。孔子的学生子贡在场,看到他们宾主相见的行礼过程。那天,邻国国君益高高地举着作为礼品的宝玉,他的仪态居高临下,骄傲得很,有失为君的道理。鲁国国君来接受礼品,过于谦恭,自卑自残,不像...  相似文献   

15.
杨洪彬 《春秋》2009,(4):47-48
闵损,字子骞,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七十二贤人中名列第一位的颜回之下,是古代“二十四孝”中最受尊崇的大孝子之一,广而流传的《鞭打芦花》故事就发生在他身上。闵姓之考 闵姓源于姬姓,据《左传·闵公》、《闵子世家》和《闵氏家乘》载:闵姓源自于辅佐周武王伐纣建周的姬姓周公,  相似文献   

16.
“廉洁”局长现形已近不惑之年的鲁国华出身贫寒,靠个人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了领导岗位,曾是上饶县最年轻的乡长。1996年冬,他坐上了县水利局局长这个位子。2001年秋天,他又调任中共上饶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兼工商联主席。从步入领导岗位到“出事”的时候,鲁国华一直以“能力出众、作风踏实、生活俭朴、廉洁奉公”而成为县里领导干部的模范。凡与鲁国华共过事或交往过的人都说,作为一个担任正科级职务长达18年的老资格科级干部,从未见鲁国华穿过什么名牌服装,经常是一身廉价的低档衣服出现在众人面前,朴素得像一位老农。鲁国华任乡长、乡党…  相似文献   

17.
鲁哀公之哀     
<正>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鲁哀公亲自发表诔文(悼念文章),说:"旻天不吊,不憗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毋自律!"这段话很深情,大意是:老天呀,你真不够慈悲,就不肯为我留下一位智慧老人,让他帮助我当好国君。现在,我一个人茕茕孤立,忧苦万分。呜呼哀哉!失去了仲尼先生,我都没效法、学习的对象了。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孔子去世让鲁国国君如  相似文献   

18.
晏华 《统一论坛》2004,(6):52-53
曲阜位于山东中部。公元前11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都城,也是儒家学派始祖、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的故乡,他曾在此著书讲学。“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  相似文献   

19.
赵畅 《政策瞭望》2012,(2):56-56
《国语.鲁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季文子虽然官居鲁国宰相,但他的妻子儿女没有一个人穿绸缎衣裳;他家里的马匹,也只喂青草不喂粟米。孟献子的儿子仲孙问季文子:"你身为鲁国的宰相,可是你的妻子不穿丝绸衣服,你的马匹不用粟米来喂。难道你不  相似文献   

20.
很多中国美食网站喜欢引用这样一句据说是孔子说过的话,"吃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从而把中国人对美食的喜好和古代智慧联系了起来。姑且不去计较孔子他老人家是否说过这样的话.它无疑反映出了中国人对美食的崇尚。初到中国的时候,中国人对美食的热衷让我这个来自以"美食家之国"著称的法国人充满了热情,至今这种热情仍未消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