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今年4月江泽民主席访问了欧亚非五国,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文仅就江主席出访中东三国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成果提出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2002年4月8~22日,江泽民主席应邀对德国、利比亚、尼日利亚、突尼斯和伊朗等欧非亚五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取得重大成果,引起了世界舆论以及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5月14日,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西亚非洲所以及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有关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江泽民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人多次访问中东。如何认识这些访问的现实意义,对加深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具有指导意义。本文认为,世纪之交的世界局势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思想和立足点没有改变。随着中国周边地缘战略形势的复杂化,以及经济全球化运动的发展,全面加强和巩固同中东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关系,不仅符合中国当前的安全和经济利益,而且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应联邦德国总统劳的邀请,今年4月8日至13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德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德国是江主席对欧亚非五国访问的第一站,也是此访中唯一的欧洲国家。这是新世纪我国对欧洲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对于促进中德和中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此外,今年又恰逢中德两国建交30周年。值此之际,江主席访问德国,双方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中德两国在21世纪发展全面友好合作关系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世界》2008,(1):1-1
福田首相于2007年12月27日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28日与温家宝总理举行会谈,下午与胡锦涛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会见,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福田首相还先后前往天津和山东曲阜参观访问。福田首相此次访华是继两国领导人“破冰”、“融冰”之旅之后,双方进一步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的又一重要举措,对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焕 《当代世界》2009,(10):9-11
9月的北京天高气爽。经过一夏天高温酷暑的历练和几许初秋细雨的滋润,花更红,树更绿,北京显得更加生机盎然。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朱马里·赛雅颂一行于9月6—13日对中国进行了工作访问。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为中老传统友好关系继续深入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关系不断加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两党两国关系跨上了全面深化发展的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05,(22)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0月28日开始先后对朝鲜和越南进行访问,以加强与这两个邻国之间的关系,此次是他作为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对这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正式访问。在历史上,中国与朝鲜、越南曾经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在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今天,如何来重新认识中国与这两国的关系,以适应变化了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应中国共产党邀请,印度国大党主席、执政的团结进步联盟主席索尼娅·甘地夫人一行于2007年10月25日至29日访华.这不仅是世界上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执政党间的友好交往,也是一次联系过去、关乎当前、开启未来的访问,在中印两国和两国人民的交流中有着"里程碑般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8年11月21日至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率中共代表团应伊朗、巴林、以色列三国政府和埃及民族民主党、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的邀请,对上述五国进行了友好访问。中联部副部长李进军,中宣部副部长李东生,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臧世凯等随同访问。  相似文献   

10.
赵静 《当代世界》2009,(5):47-49
应当代世界研究中心邀请,日本共产党中央前主席不破哲三率领的日共理论交流团于4月19-25日访问北京,就“国际金融危机对当代资本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进行了五场理论研讨。现将不破哲三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去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拉美四国之行和今年1月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对拉美五国的访问均取得圆满成功.从而推动了中国拉美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日关系转圜后,两国领导人先后进行了“破冰之旅”、“融冰之旅”和“迎春之旅”的互访,双方确认发展战略互惠关系。2008年4月春暖花开之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正式访问日本,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时隔10年后首次访口,必将对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产生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月3日是中哈建交13周年纪念日。13年里,两国的双边合作关系得到不断完善和 巩固,其中在维护地区安全方面两国的合作更是达到了新的水平。 1993年10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首次正式访华,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签 署的"哈中友好共同宣言"为两国在维护地区安全方面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历史性文 件宣布"两国将在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前提下,在相互尊重主权及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 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准则的基础上,发展睦邻、友好、互利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主席对波兰的国事访问推动了中波两国的战略合作,中波关系的走近既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波兰主动调整外交政策,积极"向东看"的结果。2016年6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波兰,进一步提升双方的战略合作水平,推动中波合作迈向新的台阶。中波战略合作的加深,既是"16+1合作"四年来积极经营所产生的具体成果,也是中国和波兰两个亚洲和欧洲大国互相吸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10月16—25日,应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意大利民主党主席马泰奥·奥尔菲尼率该党青年政治家考察团访华。
  10月19—26日,应美国对外政策理事会和加拿大加中议会协会邀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于洪君访问上述两国。  相似文献   

16.
杨晨 《当代世界》2010,(1):22-24
应印度尼西亚民主党、马来西亚马来民族统一机构(下称“巫统”)的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率中共代表团于2009年11月28日—12月4日访问了上述两国。陪同刘淇同志出访的有中联部副部长李进军,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公安局局长马振川,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等。日前,胡锦涛主席成功访马并与印尼总统苏希洛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会见,印尼、马加强与中国合作的愿望更为强烈。值此刘淇同志一行出访,受到了印尼、马来西亚两国各界的高度重视和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7.
周荣水 《当代世界》2008,(12):I0001-I0001
10月14-17日,应土库曼斯坦民主党、塞尔维亚民主党、黑山社会主义者民主党邀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陈凤翔率中共友好代表团访问了上述三国。10月16-22日,应印度国大党主席、团结进步联盟主席索尼娅·甘地的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率中共代表团访问了印度。  相似文献   

18.
参加会议的六国元首各为何人?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于2001年6月15日上午在上海举行。参加会议的六国元首分别为: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俄罗斯总统普京、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  相似文献   

19.
2012年2月12至13日,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率三军高级军事代表团访问沙特阿拉伯,这是两国交往史上印度防长首次出访沙特,随同访问的有印度国防秘书、副总参谋长、海军副司令和空军副司令。联系到2010年2月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对沙特的历史性访问,以及5月份刚结束的第四届印度一海合会工商业峰会,不难看出,印度正在“西向政策”的指引下,逐步深化与海湾国家在各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20.
1997年10月中下旬,江泽民主席将要来哈佛大学演讲的消息,使这个古老的校园沸腾了。“先有哈佛,尔后才有美国。”建校于1636年的哈佛大学,一直执美国乃至世界学术界的牛耳。这里不仅聚集了一大批国际学术界的泰斗,而且常年不断地有世界各地的著名学者和国家政要前来访问、讲学和参加各种会议。早在一年多前,哈佛大学就通过该校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傅高义(EzraVogel)教授表示了邀请江泽民主席访问哈佛的想法。但直到10月江主席访美时,才正式定下来哈佛的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