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将通过集中分析澳大利亚绿党在2010年大选中的竞选表现及其结果(尤其是在堪培拉特区),探讨它在何种意义上已经或可能成为联邦选举政治中的"第三政党"或现实政治中的平衡力量,并依此对澳大利  相似文献   

2.
近10年来欧美学者对绿党及其政治的关注,集中于部分绿党参与全国性政府之后所导致的选民基础变化、组织结构变革、意识形态革新及战略选择调整等议题。就国别性绿党个案研究而言,西欧主要绿党依旧是学者关注的重心,比如德国、比利时等国绿党,而学界对中东欧绿党(特别是2005年以后进入政府或议会的绿党)的研究也有所增强。当然,绿党及其政治的研究还有一些需要强化的议题和方面,比如欧美绿党的跨国宏观比较分析、欧洲绿党新时期全国性执政的比较分析、欧美绿党的政治重塑及其政治影响研究、欧洲绿党的欧洲化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绿党企图重构现存政治经济制度的特性,构成了对欧洲现实政治的挑战。从绿色政治视角考察英国绿党历史演进中的适应性变革可以发现,它为在传统政治工具与自身异质性特征间寻求平衡,在观念上逐渐"红绿",在纲领上开始关心现实问题的解决,在组织上不断推进基层民主化。但对绿党而言,坚持绿色政治向度比关注政党竞争效益更大。因此,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红绿转型理论,加强与绿色运动团体的合作,将更有助于其创建一条新型绿色转型道路。  相似文献   

4.
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绿党原则和纲领分别经历了理论和实践两条不同发展道路,由于问题域存在着很多共同点,二者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联.而另一方面,尽管生态马克思主义和绿党分别以不同方式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但它们在理论基础和政治诉求上存在本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由于欧洲绿党不同于传统政党但又要适应并融入竞争性政党制度的战略困境,加之其推进自身"欧洲化"与推进欧洲政策"绿色化"的互动过程,对绿党的分析就不能仅仅从阶级代表性这一传统视角出发,而应立足于选举政治进行综合考察。首先是从欧洲绿党的价值原则、议题设置及其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来看绿党的意识形态主张;其次是从绿党选民的基本社会结构、态度倾向来看绿党的社会基础或者说绿党所代表和联系的主要社会群体;再次是从绿党参与欧洲议会选举及其议会内党团活动、议会外活动来看绿党的实际社会影响,尤其是在推动欧洲"绿色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最后是基于这三个维度的综合考察,对绿党的政治光谱、现实方位及其未来发展等作出科学判断。  相似文献   

6.
欧洲绿党政治的新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2月"欧洲绿党"(EGP)在"欧洲绿党联盟"(EFGP)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绿党的成立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使原来分散的32个绿党能够以共同的宣言和行动表达他们共同的声音,进一步扩大绿党在欧洲的影响.绿党政治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最先在少数西方工业化国家产生并迅速扩展开来的社会政治现象,它之所以成为典型的20世纪西方"后30年现象",在于它与其他新社会运动相比,无论是运动规模、参与人数,还是社会政治影响,绿色运动都是首屈一指的.  相似文献   

7.
2017年联邦大选之后,德国出现了碎片化的政党格局,两大主流政党走衰,而绿党则在这一政党格局下实现了强势崛起。其中的原因何在?在"议题所有权"视角下,绿党长期关注环境和气候议题,拥有气候政治的议题所有权;两大主流政党借助其在国家治理和国际话语权上的优势,不仅在国内政治层面努力推动气候治理,而且在欧盟和全球层面积极作为,是气候政治议题的关联所有者。当气候政治议题在选民心目中的地位上升时,议题所有权的关联性维度发挥作用,为绿党重新挽回了混淆了政党偏好和议题所有权的选民。而两大主流政党在气候政治议题上"能力"的折损也为绿党的崛起提供了空间。由于气候政治议题的全球属性,崛起后的绿党不仅会在国内治理层面发挥作用,还会努力增加其在国际政治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法国政党政治出现明显震荡现象,即2017年总统大选中主要政党博弈由传统左右翼结构被当今中间派—右翼民粹政党政治结构代替,在此之后执政党共和国前进党在执政中无力解决经济社会痼疾并受到社会运动连续冲击.在这种背景下,思想基础多元、历经多次分裂重组的欧洲生态绿党,在当今法国政党政治震荡中迅速崛起,成为一支影响法国乃至...  相似文献   

9.
绿党在欧洲政坛的崛起是近30年来欧洲社会政治变化的一个新现象,绿党纲领理论的提出、政策主张的实施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绿党力量的上升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西欧国家现行的政党格局。研究绿党特别是欧洲绿党的发展变化及政策走向,对于我们了解绿色思潮与生态主义何以能在当今世界舞台上影响不断上升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21年是德国的"超级大选年",年内有六个州议院选举,联邦议院选举也将于9月26日举行,届时将选出新的联邦政府和接任默克尔的联邦总理.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继续肆虐德国,疫情加剧了德国社会的分化,使德国社会底层群体的生存状态更加恶化.而以实现民主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的德国左翼党则一直致力于社会公正,捍卫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本文以即将举行的2021年德国大选为背景,讨论左翼党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所处的政治环境,对左翼党近年来的发展与目前在大选中的方位加以分析,在阐述其主要竞选主张的基础上,论述左翼党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对其与社民党和绿党组成"红红绿"政府的可能性及未来发展趋势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世界政治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使西方绿党在组织形式、政策主张和斗争策略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绿党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刘辉 《当代世界》2013,(2):37-40
司法制度的政党政治因素背景 美国的制衡性制度在横向上实施了行政、立法与司法的分立与制衡,纵向上规定了联邦与州的权力分割,作为该制度的运作工具,政党代表特定利益集团参与公开定期选举,赢得执政以推进集团利益。而司法权相对独立与最高法院行使宪法解释权的制度设计对于政党确保自身政治主张的支配地位具有极端重要意义,因此,  相似文献   

13.
官瘾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以后,他的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席位就空出来了。根据美国法律,联邦参议员如果在任期内离职,则由参议员所在州的州长任命一人填补空缺,任期到时再行选举。于是,该州的州长布拉戈耶维奇就放出话来:“谁要是想接替奥巴马这个职位,谁就得给我提供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何晓跃 《国际展望》2014,(1):103-120
政治极化在当今美国政治中有持续增强趋势并深刻影响着美国的选举政治、国会运作和公共政策制定,同时对美国政治极化的研究亦存在颇多争议。美国的政治极化可分为政治精英和公众两个层面,两者的逻辑关联点是美国选举体制赖以存在的政治地理的区块划分,在总统大选中表现为以州为基本单位的选举人团体制,在国会选举中表现为以选区为基本单位的议席竞争体制。以此为基础,政党和公众作为双向施动者共同构建了美国政治极化的三个基础性生成机制和两个反向生成机制。虽然美国人口结构变化与限制政治献金的立法进展可能使美国政治生态在未来发生回调,但经济不平等的加剧、公共媒介技术进步带来的信息可选择性、社会运动的冲击、共和党安全选区的增加等因素使得美国政治极化在短期内难以消除。美国政治极化的持续,要求中国在处理中美关系时应考虑美国国内政治特点,加强与美国民间的交流,并对新保守主义势力的回归做好充分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15.
西方政党中的绿色时尚--绿党及其政治理念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党是一个典型的当代西方"后30年现象",构成了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新社会运动的主流.与其他社会运动相比,绿党运动是历史上没有传统的、从形式到内容全新的社会运动.历经30年的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西方绿党从运动到理念都发生了不少新变化.与七八十年代相比,90年代西方绿党运动表现出四大新趋势:  相似文献   

16.
2017年联邦议院大选后,德国形成了碎片化的政党格局。联盟党和社民党两大传统主流政党身陷发展困境,支持率一路走低;2018年德国选择党成功进入全国16个联邦州议会,在德国政党体系中站稳了脚跟;政党光谱的另一端,德国绿党也实现了崛起,目前有成为第一大党的趋势。欧洲议会选举进一步将德国碎片化的政党格局固化。碎片化的政党格局不仅降低了德国政治的稳定性,同时也对欧洲议会的决策效率及德国为欧洲一体化提供动力的意愿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伍慧萍 《当代世界》2021,(10):58-63
德国绿党始终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纲领,在建党40多年的历程中顺应时代变化,不断拓展其气候保护思想的内涵,倡导"社会—生态市场经济"理念,主张以生态标准重新定义财富,对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进行生态现代化改造,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德国的生态转型.当前,气候保护运动在全球方兴未艾,德国绿党也借助其纲领内涵的历史传承和时代创新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8.
美国选举制度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选举制度是在宪法规定下、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它一直保持着宪法规定的基本骨架,并通过宪法修正案、联邦法律、政党改革、各州议会的法律而在具体程序和规则上有所变更。美国的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联邦制度、分权制有密切的联系,也体现了美国政权体系中权力分散、权力多元、权力有限的特点,更反映了美国的“一切政治都是地方政治”的特色。选举人团制和预选制是美国的独创,前者“古老”,后者较新;但从实践看两者都是既有利也有弊。总而言之,美国的选举制度基本上与其他政治制度相适应、相匹配,也基本上能够完成美国民主制的目标,但也存在一些麻烦的、难缠的、短期内不易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4年2月20-22日,来自欧洲29个国家的32个绿党组织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署“欧洲绿党”(EGP)的成立宣言,正式成立了第一个统一的欧洲政党。1000多名大会代表主要来自欧盟15国以及将在2004年5月1日加入欧盟的10个新成员国。大会选举了由2名发言人、1名总书记、1名司库、6名委员组成的领导机构。两名发言人分别由意大利绿党领导人格拉齐娅·弗朗西斯卡托(Grazia Francescato)和芬兰的佩卡·哈韦斯托(Pekka Haavisto)担任。瑞士、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和美国等地的部分代表也列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20.
2005年9月18日,德国将提前一年举行新一届联邦议会大选.由社民党和绿党组成的"红绿联合政府"在坚持7年后被迫"下课",这对处于经济发展不畅的德国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德国社会似乎迷失了政治方向.人们不尽要问:"德国怎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