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鸣 《党史天地》2007,(1):48-52
2006年10月22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以“谁来监督交通厅长”的专题向全国亿万电视观众介绍了目前在个别省份交通部门存在的商业贿赂犯罪情况,其中,介绍了原河北省交通厅副厅长张全的受贿犯罪案例。本文以详实的内容向读者介绍这一震惊全国大案的内幕详情。  相似文献   

2.
2006年10月22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以“谁来监督交通厅长”为专题向全国亿万电视观众介绍了目前在个别省份交通部门存在的商业贿赂犯罪情况,其中,介绍了河北省交通厅原副厅长张全的受贿犯罪案例。本文以详实的内容向读者介绍这一震惊全国大案的内幕详情。  相似文献   

3.
2006年10月22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以“谁来监督交通厅长”为专题,向全国亿万电视观众介绍了目前在个别省份交通部门存在的商业贿赂犯罪情况,其中,介绍了河北省交通厅原副厅长张奎等人的受贿犯罪案例。至此,震惊燕赵大地省交通厅个别官员受贿窝案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本文介绍的只是其中的一例,请看——  相似文献   

4.
2006年10月22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以“谁来监督交通厅长”的专题向全国亿万电视观众介绍了目前在个别省份交通部门存在的商业贿赂犯罪情况,其中,介绍了原河北省交通厅副厅长张全等人的受贿犯罪案例。至此,震惊燕赵大地的省交通厅个别官员受贿窝案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本刊在第一期已刊发了张全一案的详情,本文介绍的是其中的另一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两抢一盗”犯罪不断呈现出持续高发态势,成为影响社会治安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最为突出的问题。今年年初,省委政法委审时度势,在全省政法系统展开了为期一年的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专项斗争。光山县公安机关借东风,擂战鼓,吹响了向盗抢犯罪宣战的号角。该县公安局党委认真分析盗抢犯罪形势,制定了一系列“超常规”的工作措施和激励督促机制,以排山倒海之势重击“两抢一盗”犯罪,打出了声威,打出了成效,打得迅猛,打得彻底。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三多”、“两突出”的特点,即侵犯财产犯罪多、中职学生犯罪多、女性犯罪多及重新犯罪突出、共同犯罪突出。 1.侵犯财产犯罪多。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类型主要以抢劫、盗窃、敲诈勒索等侵犯财产和故意伤害、强奸等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为主,如我院2004年受理  相似文献   

7.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修订通过了新刑法,其总则第2章第4节对单位犯罪作了专门规定。“单位犯罪”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提法,是相对于自然人犯罪而言的,在传统刑法学理论上是指“法人罪”。但“单位犯罪”这一提法比“法人犯罪”的涵盖面广,更符合中国的实际。  相似文献   

8.
2001年4月2日至3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社会治安工作会议提出,当前我国新一轮“严打”要重点打击三类犯罪,其中第一条就是“有组织犯罪、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和流氓恶势力犯罪”。在4月10日举行的公安部“打黑除恶”暨严打整治斗争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强调,要以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为龙头,迅速掀起全国严打整治斗争的高潮。不难看出,这次“严打”,是建国以来首次以黑恶势力为主要打击目标的一次专项斗争。黑恶势力膨胀令人触目惊心 目前国内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可归结为职业化犯罪组织、地方流氓恶势力、渗透型…  相似文献   

9.
杨晶 《党建文汇》2011,(11):34-34
公安机关在案件侦办过程中发现,目前的假币犯罪呈现出新特点:犯罪对象以100元面额人民币为主,“找零”、“调包”是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有组织犯罪与网络犯罪不断融合,有组织犯罪的网络“分割化”趋势凸显。在该趋势影响下,网络有组织犯罪出现了嬗变,表现为组织特征的部分消解和行为特征的网络分解,给司法实践中网络有组织犯罪的治理带来挑战。有必要完善对有组织犯罪的评价模式,秉持网络“分割化”趋势下有组织犯罪是传统有组织犯罪的嬗变发展的立场,推动“打早打小”刑事政策更好适用于网络“分割化”趋势下的有组织犯罪治理,修正有组织犯罪组织认定标准,由此来构建精准高效的网络有组织犯罪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毫无政治信仰,既想当大官,又想发大财”——今年5月2日,中纪委以罕见的严厉措辞,公布了对安徽省原副省长陈树隆“双开”的决定.中纪委通报显示,陈树隆“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严重破坏政治生态”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巨额财物,涉嫌受贿犯罪;滥用职权,造成国家财政资金重大损失,涉嫌滥用职权犯罪”.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 ,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以暴力、威胁 ,或者其它手段 ,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称霸一方 ,为非作歹 ,欺压、残害群众 ,严重破坏经济和社会生活秩序的犯罪组织 ,称为有组织犯罪 ,通常也称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黑社会起源于17世纪 ,到20世纪40年代 ,呈现出泛滥之势。我国黑社会犯罪的猖獗时间主要在20世纪30、40年代 ,如闽浙的“三合会”、湘鄂黔的“哥老会”、东三省的“在理会”、上海的“青帮会”等。新中国成立后加大了对社会丑恶现象和黑势力的查禁打击力度 ,旧社会的黑帮土崩瓦解。但改…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亦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犯罪的暴力色彩较为浓厚,犯罪的低龄化与团伙化、智能化,侵财犯罪相对突出,与“黄”、“赌”、“毒”有关的犯罪难以禁绝,计算机犯罪“方兴未艾”等等,从而暴露出我国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理应引起我们的正视和思考,引发全社会足够的关注。本文拟从近年来即1990年代至今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与趋势、原因入手,探讨我国在相关立法与司法等方面的经验与不足,并由此提出自己的浅见,希冀我国的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解剖“犯罪背后的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渎职侵权犯罪,仅仅是“工作失误”?受贿与渎职交织发生,不必数罪并罚?渎职侵权犯罪,这是一个曾经不为群众所深知的腐败问题。渎职侵权犯罪,通常隐藏在其他犯罪的背后,是“隐藏在犯罪背后的犯罪”,发现和查处的难度比查处其他犯罪更大。  相似文献   

15.
谢清波 《唯实》2012,(8):130-133
刑法的目的是保护法益,罪刑规范的实质是法益保护规范。刑法分则罪刑规范的罪状构造模式实际上是“犯罪成立模式”,是刑法对某种特定行为构成犯罪的“最低要求”。犯罪成立与犯罪既遂、未遂实际上是不同层次的两个方面的问题。犯罪成立与否讨论的是罪与非罪、是否发动刑罚的问题;而犯罪既遂与未遂是在确定已经成立犯罪的前提下,如何适用刑罚的问题。对于刑的规范而言,立法事实上确立了以既遂为标本的模式。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行为犯存在既遂与未遂的不同形态,而结果犯只存在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结果不发生就不成立犯罪。因此,在具体适用刑法的过程中,就需要运用法益保护的原理,仔细辨别哪些犯罪是行为犯,哪些犯罪是结果犯。  相似文献   

16.
欧洲的PUA亚文化,传入我国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具有犯罪亚文化的特征。其以婚恋服务行业为中介,利用社交软件,通过设计好的套路诱骗女性,达到其发生两性关系的目的。该犯罪亚文化蕴含着“男尊女卑”“物化女性”的消极腐朽思想。PUA犯罪亚文化之所以盛行,与当前社会单身群体增加、性别不平衡、“男高女低”婚恋模式广为接受以及相关法律规范欠缺不无关系。通过互联网管控遏制PUA理论传播,提高婚恋服务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PUA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7.
强迫职工劳动罪的主体及其立法完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迫职工劳动罪的“用人单位”范围应包括非法单位而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强迫职工劳动罪不属于单位犯罪,其主体应为自然人,即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在对强迫职工劳动罪的立法予以完善时,应将主体“用人单位”与单位犯罪中的“单位”保持一致,罪状中增加“以暴力、威胁的手段强迫职工劳动”,并规定单位犯强迫职工劳动罪应实行双罚制。  相似文献   

18.
职务犯罪是腐败行为的一部分。腐败背后有着深刻的“性”背景,“性”在腐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性贿赂犯罪我国刑法中没有相应的罪名对其予以定罪,成为法律漏洞。因此刑法有必要增设“性贿赂罪”内容的条款,加大打击性贿赂犯罪的力度,以消除职务犯罪的性诱因。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财物流量的增大,作为大中城市社会共性治安问题的街头“两抢”犯罪近年来一直处于高发状态,本文着重分析“双抢”犯罪的原因。一、心理失衡,自我调节能力差,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大抢劫、抢夺犯罪属贪财性故意犯罪,犯罪的主观故意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犯罪动机是行为人为了实现某种物质上、心理上的要求。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繁荣,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者巨大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成分、利益主  相似文献   

20.
一、“无被害人犯罪”说产生的背景1965年,美国学者埃德温·舒尔首次提出了“无被害人犯罪”(V ictim less crim e)这一概念,他指出:“不论人们是否有强烈的需要,主要成年人之间据其自由意志积极交换的行为,是为了不为社会承认并被法律所禁止买卖的物品或服务,即可构成无被害人犯罪”[1](P49)。这些犯罪由于没有被害人,舒尔主张应该非犯罪化。事实上在他提出无被害人犯罪概念之前,1957年英国的吴尔芬登报告和1962年美国模范刑法草案将同性恋、卖淫及通奸非犯罪化的主张已经引起了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议,而舒尔这一观点的提出在西方国家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