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已经从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曲折和失误中走了出来,开始重新探索真正适合于中国实际的社会发展道路,由此进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如今,我们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就应该深刻理解这一新的探索的科学精神,进一步确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中国已经经历了社会主义实践的长期历程。如果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的过渡阶段,那么1956年的所有制改…  相似文献   

2.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得以形成的思想理论源泉。邓小平在重新确立实事求的思想路线方面对历史和现实的作用及影响是巨大的。一、邓小平对“两个凡是”方针的抵制——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提出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首次推出“两个凡是”方针,指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完全背离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1刃7年5月动日邓小平发表题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谈话…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改革已经30年了。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发展和变化举世瞩目。"包"字引发的四川农村改革·1978年10月,省委总结了广汉县金鱼公社生产责任制经验,将"包"字引进农业生产责任制,拉开了四川农村改革的序幕。·1980年,广汉县向阳公社率先进行了人民公社体制改革,成为全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典型。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地位的会议。经过20年实践的反复检验,越来越证明它是有着极其深远历史意义的。本文就思想解放运动、社会发展史、党的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等四个方面来论述它的重大的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国古代历史告诉我们,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兴起,使中国古老文明五彩缤纷。自从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学以后,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王朝的官方学说,经过各个朝代的修改、补…  相似文献   

5.
“大包干”——农村改革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入讨论了农业问题,把调动我国几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并从这个指导思想出发,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国各地在贯彻过程中,试行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比  相似文献   

6.
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诸多条件,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重点应放在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上。有关资料表明.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含量在70%左右,而我国农业的科技含量仅有35%。就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水平来说,同发达国家相差不是太大的,关键是农业科学技术的管理、推广体制同农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要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含量,加速实现农业的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步伐,改革以往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农村科技管理体制就势在必行。就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管理方面,山东省章丘市枣园镇作了有益的探索。枣园镇地处平原,是章丘市较为发达…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种新的社会意识形态要想在一个国家的思想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与该国家的根本利益、该社会的具体条件相吻合、相一致,只有这样,这种新的社会意识形态才能真正渗透到该国家、该民族现实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之中去。“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44页)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是因为中国人民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中国社会有了播种它的土壤。是  相似文献   

8.
《前线》2007,(7)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馆20周年。70年前,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奋起团结抗战,  相似文献   

9.
1978年5月,《实事求是》杂志创刊号正式出刊,至今已整整20年了。20年来,《实事求是》经历了由不定期出版肩部发行向定期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发展过程,逐步成为新疆期刊界中一家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综合性社科理论刊物。值此,谨向热情关怀、爱护、支持本刊的各级领导、行业主管部门,向区内外社科界广大专家学者、党政干校师生及思想理论工作者,向广大热心读者及报刊界同仁,向为本刊的印刷、出版、发行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向在本刊发布广告的工商企业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20年前本刊创刊时,恰逢中央党校《理论动态…  相似文献   

10.
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农民的衣食有了保证30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八位农民冒着坐牢的风险在“大包干”的契约上摁下了十八个鲜红的指印,从此中国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的先行者是农民,实验场是农村,其目标就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填饱肚子。1979年到1984年我国的改革重点是农村改革,也是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一阶段。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从理论上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1984年1月1日,第三个“一号文件”《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正式发出,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  相似文献   

11.
12.
西藏的民主改革是西藏百万农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埋葬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的一次伟大社会变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民主改革,建立了人民政权,百万农奴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加强了与祖国各兄弟民族的大团结,为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条件,开创了西藏与全国人民一起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新纪元。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回首40年来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伟大历程,总结民主改革以来经过实践检验的基本经验,对于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曾经多次强调,要认真学习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1997年11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哈佛大学发表的演讲中指出:"现实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从历史文化来了解和认识中国,是一个重要的视角。"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00周年,100年来的甲骨文研究,对于我们认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确认它在古代世界文明中的历史地位,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甲骨文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一种文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滥觞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发现于河南省…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08,(10):31-31
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口人,是全县有名的穷困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后,家家户户都要外出讨饭。全村没有一间砖瓦房,许多农户的茅草屋破烂不堪,家徒四壁,有的穷得全家只剩一床棉被。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和邓小平是推动现代中国历史发展,使中华民族洗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历史伟人。对这两位伟人进行科学的比较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工作者一个长期的重要研究任务。目前研究这个问题的论著很多,各种观点至百花齐放之态。本文根据十五大精神,试从几个视点进行多侧面的综合比较,以期进一步客观地全面地揭示他们的历史功绩和理论贡献。一、毛泽东和邓小平代表了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两个进程、两个阶段第一个视点,也是首要的比较,即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贡献、对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影响来看,毛泽东和邓小平代表了历史发展的两个进程…  相似文献   

16.
臧忠生 《新长征》2008,(10):23-26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以农村为先导的我国改革开放序幕徐徐拉开,标志着旧时代的结束,昭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我省也与全国的形势一样,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摧枯拉朽之势推向全省。这个“启动历史的变革”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回顾这段历史,就是要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温故知新,推动思想解放,促进吉林振兴。  相似文献   

17.
四川在改革开放之初成为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先锋。四川这些出色表现和辉煌成就与邓小平同志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密不可分。1975年,邓小平对家乡农业的关心为四川农村改革做了重要的准备;在改革起步阶段,邓小平的精心指导并促成四川省委迅速制定出《关于目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主要问题的规定》(简称《十二条》),使四川农村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改革遭遇重重阻力之时,邓小平旗帜鲜明的大力支持,坚定了四川人民继续推进农村改革的决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改革是农民对政策底线的冲击与地方上开明的领导人相互推动,并一步一步地获得共识形成全国性政策的过程。农村改革具有全局意义,它的成功凝聚了中共党内和社会对改革的共识,农村商品大潮的出现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中国市场化改革不可逆转,大量廉价农民工成为制造中国经济"奇迹"的主角之一,而不期而至的"民工潮"为解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趋势提供了持续的推力。在某种意义说,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凤阳县,名闻遐迩。 600多年前,这里出了个非凡人物,他叫朱元璋。朱元璋讨过饭、种过地,又当过和尚。他和乡亲们揭竿而起,组织起红巾军,发动了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经过16年的征战,终于推翻了统治中国97年的元王朝,统一了全中国。朱元璋当上了大明土朝的第一任皇帝,凤阳出名了。 但是,皇帝爷老朱并没有给家乡凤阳带来好处。他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先后修建了中都城和明皇陵。凤阳人深受其害,为了生存,只好身背花鼓,到处卖唱。“凤阳花鼓” 由此得名。 600多年间,贫困和苦难像凝结的乌云,笼罩在凤阳人的头上。艳阳天也有过,但很短暂。1949年到1955年,凤阳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解  相似文献   

20.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一生为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建国以后,刘少奇在为党务、政务、国务奔波忙碌、日理万机之时,还率先垂范深入实际,多次回湖南视察指导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带头实践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艰辛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正确道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作出了贡献。1961年党中央为解决“大跃进”以来的严重问题,力倡实事求是之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刘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