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报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在“四个尊重”中,党的十六在报告把“尊重劳动”放在首位,并且进一步明确强调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这是在党的重要文件中,首次提出必须尊重劳动的观点。这对于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具体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劳动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传统劳动观念的借鉴和创新,是对时代问题的呼应和解答。习近平劳动观蕴含着劳动价值论、劳动幸福论、劳动精神论等内容,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内在统一,是劳动情怀、人民情怀、家国情怀的高度统一,是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的有机统一。习近平劳动观是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它的规律是通过人民群众的活动来实现的。人民群众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体,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列宁曾尖锐地指出:对于布尔什维克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20  相似文献   

5.
解放思想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喆 《理论前沿》2008,527(14):32-33
解放思想一定要引领民意方向,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解放思想一定要推动理论创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一定要促进实践发展,把释放思想能量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刻总结,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要内容之一。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汲取与创新、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提炼与总结。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理论内涵集中体现在党的领导地位为坚持人民至上提供根本保证、尊重人民主体为其提供基本依靠、走好党的群众路线为其提供根本方法。新时代坚持与发展人民至上,要从“全体性”上下功夫,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从“全面性”上下功夫,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从“全方位”上下功夫,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7.
坚持人民至上思想,贯穿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主旋律与最强音。坚持人民至上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得到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构建了坚持人民至上理论体系,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正>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就是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形成了内容丰富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纵观整个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是以群众观为主线来阐述其思想的。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些观点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和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使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面临着许多新挑战,劳动所具有的新特点也更加显著。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就要尊重客观实际,摒弃只有体力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主体的传统观念和传统理论,在创新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中,确立起知识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 :“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 ,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这“三个一致性” ,把人民利益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体现了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深刻内涵。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伟大理论贡献 ,是把辩证唯物主义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 ,深刻揭示并高度尊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指明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发展总趋势 ,鼓舞并从理论上武装无产阶级和广大劳…  相似文献   

11.
公安院校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根本目的是:深刻理解中国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即"三个选择"。新时期人民警察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神圣职责;公安工作要求公安院校大学生树立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忠诚意识。因此,公安院校大学生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建构起以尊重历史事实、尊重历史规律、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为基本内容的科学历史观,既是新时期公安工作对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根本要求,也是公安院校大学生必备的综合素质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党的群众路线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又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人学思想和人学理论:尊重人的地位,以人民群众为历史主体;深谙人的本质,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突出人的价值,实现目的与手段的统一;重视人的利益,以群众利益为价值追求;强调人的权利,实现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人民观"就是人民利益至上的人民思想,是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根本观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人民观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升华和凝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立场区别于其他性质政党的核心。"人民观"的价值体现在:尊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伟大事业胜利的前提;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党一以贯之的使命;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键;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政治优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本身具有极端的重要性,所以培育青年人的核心价值观之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培育青年人的核心价值观须以劳动幸福观为根基。劳动幸福观的价值意蕴是要尊重劳动,倡导幸福劳动。尊重劳动才是真正地尊重人。人只有得到尊重,才会有幸福感。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存在和展现本质的唯一方式,是人的幸福之唯一源泉。判断幸福与否的标准正在于劳动是否得到应有的尊重,以及异化劳动是否得到克服。必须将尊重劳动和幸福劳动作为最核心的观念予以强调,并以此来培育青年人的核心价值观,这无非是要达到让所有非异化劳动均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承认,并在劳动中体验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15.
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理论创新,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兼顾不同方面的群众利益,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判断时代特征、着力回答时代课题、尊重实践、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坚持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7.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中国共产党行动指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不同于狭义马克思主义和广义马克思主义,可称为第三种含义的马克思主义。其科学内涵是马列学说中的普遍真理,其外延包括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由此展开而来的基本原理。此即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之“脉”。必须坚持此“脉”的理由是: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和现实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一直在与时俱进,其原因在于:实践在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存在错误,人们的认识在深化。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科学性、人民性和开放性的理论品格,需要全面而辩证地把握它们。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转化为方法和价值取向。判断坚持还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标准,就是看它是遵循还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即是否在尊重客观规律特别是社会规律基础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途径是人民群众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重要表现,是在它指导下实践的进展——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德震 《理论前沿》2004,4(13):23-25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2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于2003年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说:“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5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富裕起来。公民个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了,而且不少公民手中积累了财富,形成了个人财产,并且运用其财产,通过银行储蓄,购买债券或股票,或者直接兴办个体私营企业,进行私人投资。如何认识这些经济现象?马克思主义的财富观如何看待财富的创造、占有、支配和使用?一、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财富,人民群众是财富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财富观的首要观点。这一观点内涵着五个方面的基本思想。首先,劳动是物质财富的创造动力。马克…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人民群众思想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制胜的法宝,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在理论渊源和方法论上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毛泽东人民群众思想的活的灵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民群众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新的贡献和发展,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共同走向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